许业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势在必行,教师要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成效,才能有效达成物理教学目标.
一、巧用实验,把握规律,激发学
生动手实验的探究热情
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物理技能、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入手,把握教学规律,巧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情感,提升物理教学成效.物理是八年级才开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缺少感知认识,在学习、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感念一时难以理解、掌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设计一些对比效果比较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逐步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水杯口盖厚纸片倒置”实验,在玻璃杯内盛满水,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提问: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的学生认为,纸片会掉落,水会流出;有的学生认为纸片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纸片没有掉,水也没有流”的现象.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我讲解纸片没有落下来的原因是有一个向上的力在发挥作用,从而导出大气压强.为加深学生的感知认识,我指导学生在课后自己试用半杯水开展相同实验,深化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与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物理规律处于表面认识,对于物理规律缺少深入的感悟,此时,通过开展实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二、做好演示,科学分组,提高学
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前要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在课堂上要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演示,让学生看清实验的方法、步骤,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内容.
例如,在讲“电磁感”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我注重运用实验的方法提高教学成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实验需要的器材为磁铁、线、电流表,控制电路的开关等,在学生了解所需器材时,我与学生探究实验步骤,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奥斯特实验证明导体通电后即可产生磁场,那么是不是把导体放到磁场里就会产生电流?导体动起来会不会产生电流?磁场中导体运动的方向不同是不是都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会一样大吗?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好吗?学生情趣高涨,积极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在参与实验中了解、掌握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其感应电流的方向要受磁场方向和线圈的运动方向的影响,从而不但运用实验法、探究法、互动法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抓好学生分组实验这一关键,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例如,在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实验时,我注重让学生预习实验的相关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监督每组学生做好各步操作,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提高实验的正确性和成功率.
三、注重示范,科学引导,培养学
生严谨细致的求知精神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懂得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去进行实验,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师要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层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做好示范表演,提高演示教学的质效.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在课前要认真准备实验仪器与材料,对实验过程进行多次演示,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从容面对实验中的问题,把握实验的细节,掌握演示时间;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讲解实验过程以及归纳实验现象时,语言要求准确、简练、规范,在运用实验仪器、连接、装配时,要做到动作规范、认真细致、标准到位;在实验结束时,要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实验器材.
例如,在利用天平开展实验时,在移取砝码、变动游码的过程中,注重运用镊子移取砝码;在做电路连接实验时,先进行线路连接,然后接通电源,电路拆卸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等等.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示范引导,规范操作,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求知精神,而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