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府七号院 像家一样的地方

2014-11-12 20:16陈力朴
旅游 2014年7期
关键词:四合院胡同客人

陈力朴

如果有一把无形的标尺,可以量出古都北京地表遗存的时间厚度和史蕴浓度的话,那么,与煌煌故宫建筑群息息呼应的,如南北锣鼓巷、什刹海和国子监等群落,应会位列其中了。换句话说,他们——因为沉厚,所以浮起。

静静依偎在南锣鼓巷前鼓楼苑胡同的秦唐府七号院,便是绽放在古巷虬枝上的一翠绿叶。它清新鲜润,而又底韵悠长,散发着老北京四合院的独特芬芳。

拐角遇见,远离喧嚣

南锣鼓巷似乎永远是人挨人人挤人的喧闹火爆,尤其到周末,从高空看去,它一定似一条密匝匝涌动的彩色小川。置身其中,时髦的青春面孔,艺术范儿的酷帅背影,天南地北的口音,沿街一路排开的店铺,令800米的巷子,浓缩着热气腾腾的旅人味道。它与后海咫尺之遥,不仅是国内朋友们来京必去的地方,也是世界各地旅行者到北京后的必选行程。

周围仿佛是色彩和声音的海洋。然而,当你在某个拐角一转身,走向蓊郁绿荫下的胡同深处时,顿觉喧嚣屏蔽,就像海水忽然退去了呼啸的风浪,环绕在你四周的,是陡然的宁静安稳和槐荫婆娑的悠然诗意。

在带你走进院落之前,我们不妨“GPS”一下所处的位置。

这是一片老去的时光。走在这条从南到北不足800米的古街巷上,仿佛穿越了700多年的旧时光。南锣鼓巷东西两侧各自排布着从元代遗留至今的8条胡同,往东看依次是菊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前圆恩寺胡同、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东棉花胡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界限分明;往西面走是前鼓楼苑胡同、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含蓄委婉。巷子的得名也几经演绎:明朝称为锣锅巷,清乾隆时改为“南锣鼓巷”;文革时曾更名为辉煌街,文革结束后重新归名为“南锣鼓巷”。

大家都知道,明清以来这一带一直是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聚居地,至今星布其中。如19世纪90年代的僧王府、皇后婉容的娘家故居、直隶总督荣禄的府邸、大学士文煜的旧园。在南锣鼓巷正街上,房牌59号传说是明末降清的将领洪承畴的宅院,现在已是普通百姓家。南锣鼓巷两侧延伸开去的巷子里,还有20世纪前的冯国璋旧宅、蒋介石行辕,以及段祺瑞执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家(后为中央戏剧学院)等等。

再往前追溯,史书记载,元朝时,元大都城市规划将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和鼓楼东大街从东南西北四边排成一个长方形的格局,南锣鼓巷作为中心分界线,东部名“昭回坊”,西部则为“靖恭坊”。沧海桑田,南锣鼓巷一带的街巷依然存呈着当年设计的基本格局。元大都规划设计延续了唐朝的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而当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全城共设108坊。好的,说到唐,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秦唐府七号院就在一箭之遥了。

檐影晴空下,忘记我是谁

灰墙灰瓦、深红木门,红灯笼、红对联,以及斑驳的台阶、苍旧的抱鼓石。所有这些元素扑面而来时,似乎正是你想象中的模样。

暖黄灯光从花格木门上的玻璃透散出来,踏进门,是一如期待中的点缀着温馨笑容的前台,中式的制服穿在这些笑意盈盈的姑娘们身上,是那么得自如,那么得妥帖。这座坐北朝南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前后共三进,有19间客房。穿过前台便是狭长的一进院,原先属于倒座的房舍,被设置成古色古香、中式风味浓郁的多功能厅,红漆门、绿格窗、白纱帘,落落大方中带有几分老北京家常的温馨。出得门来,花木摇映下,穿过由垂花门巧妙改成的门禁,宽敞而整洁的二进院令人豁然开朗。正房坐北朝南,两侧是尊卑有礼的东西厢房。厢房和正房之间,有红柱绿格的抄手游廊环绕接连。庭院中间是平展展的十字形砖地,四角有绿盈盈的小块草坪。院落里的阳伞桌椅雕花鱼缸石榴树,点染出休闲怡然的松适氛围。举目望去,正房鱼鳞般的灰黑色房瓦,叠叠密密,从檐脊如水泻下;檐脊的两角飞动翘起,又像张开的羽翼,背衬着后面蓝湛湛的天空。整个院落圆密完整,透出堂皇端谨的宅门气息。

从右侧角门拾级而过,来到曾经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们居住的后罩房。一整排大小相同的房舍,红漆木门,绿格窗棂,是经典北京四合院的风格。阳光泼洒,廊下柱梁上方红绿相间的精美罩饰,在白纱窗帘之上投下了美丽斑驳的影像,蹁跹而迷人。两位外国客人正在阳伞下静静喝茶,浓郁的树荫也将半个院子笼罩在清凉而私密的天地里。白纱窗帘安恬柔和,轻轻地拢起房间内一室的宁静温馨。时间仿佛静止,偶尔的微风筛下树叶间玲珑交叠的幻影。再没有高楼大厦的林立拥塞,再没有玻璃幕墙的刺目光射,此时此刻,恍然这一方世界就是整个世界的全部,这一方天空就是所有的天空。心变得轻盈自在,像鱼儿悠游在清澈的溪流。其实我很希望能考察一下摆设原味红木老家具的客房,看看我们古老的宫灯木床如何与电脑wifi有趣相处的,但为了不打扰住店的客人,只好作罢。这时,不经意间看到,通向耳房的门楣上,刻着“濠濮间”三个字,心内不由会然一笑。

这座北京城里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之一,新主人在将其打造成客栈时,像捧在手心一般呵护备至。据知,老院修缮过程中,请来的是修缮故宫的专业古建修缮团队,遵循原设计、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的规则,采取“挖补”、“墩接”的传统方法,修旧如旧,因而存续这百年建筑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不仅建筑修旧如旧,客房内的红木家具也严格遵循老北京宫廷精致做工,采用红酸枝老料制成,并用榫卯结构,整张床不适用一根铁钉,用没有任何污染的鱼鳔胶粘成。我想,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我们的文明史。而能在流溢着东方文明馨香的怀抱里安眠、休憩,当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几许温馨,几多温暖

“这里没有服务员,只有对家人的关心和对朋友的呵护。”开业6年来,这栋只有19间客房的秦唐府客栈,确是拥有着5万余国外游客的亲历口碑。当然,这与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在古建保护古家具维修方面的良苦用心外,秦唐府7号院还有另一个引以为豪的独特设施。大家都知道,平房四合院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天供暖。这座百年四合院的客房建有地暖,采用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技术和太阳能技术,解决了整个建筑群的地热式取暖、空调及24小时热水。43口直达地下75米的深井接通16℃的恒温层,冬天零度的水经过地下的封闭环路循环一圈回到地面设备时,已由最初的零度上升到16℃,然后再由16℃加热提供洗浴和供暖。这不仅环保而且节省能源。虽然这项工程当初耗时一年半,但看到客人们在清新干净舒适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的样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年轻、勤快而友善的服务员们,用心去交流,他们从接到客人第一封邮件开始,对客人一对一的体贴服务,让客人们对这里产生了家一般地感觉。来了,是家的舒适贴心;走了,是对家的依恋思念。而最难得的,是可以全身心与老北京丝丝相扣的叠合与拥有,这是任何一家五星酒店所不能给予的。Dieter,一位来自德国的建筑师,每次来北京都会住在秦唐府七号院,在他第一次住在这里的时候,店长发现他有晨跑的习惯,便特意为他设计了一条人少、车少、景点多的5公里晨跑路线图。如今,这幅晨跑路线图已经成为7号院的特色项目,呈现给更多的客人。年轻厨师精心烹制的法式西餐,也特意为远离家乡的外国客人,能在离家多日后、千里万里之外,吃到家乡熟悉的味道,也是一分舒心和安慰。

这栋很受欢迎的深巷老宅,其实也有着来历不凡的“身世”。时光回溯到300多年前的清朝,这所宅院原是清乾隆皇帝赐给镶黄旗著名将领瓜勒加氏图钦保的院落,随后,徽商吴兆祥、吉林都督宋寿山,建国后共和国的部长曾在这居住。今天,它依然带着曾经的优雅气度、带着修缮后愈发的精致安宁,在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成为来自世界各地来到北京的朋友停伫、休憩的驿站,呈给客人们一份沉厚温暖的东方古意。

随着2011年8月入选“北京人家”,秦唐府七号院也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也荣获了世界最大旅游者评论网站两项大奖以及更多的赞誉。时常有名流大家、国际友人前来参观、访问,这里成为体验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经典范本。

咱传统文化里,7是全宇宙的阴阳极限,是千百年人类探索自然的智慧总和,是最微妙和独具蕴意的数字。那么,且允我借此吉数,祝福秦唐府七号院,祝福每一位热爱老北京、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猜你喜欢
四合院胡同客人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小客人
来客人了(1)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不常见的客人
胡同凶案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