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低山丘陵区,幅员面积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公顷,辖14个乡(镇),229个村,1681个村民组,总人口40.5万,其中农业人口30.6万,农业户数7.8万,农村劳动力13.2万。
2010年以来,东丰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试点扩面和整村推进工作。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规范运作、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近4年来,共有60个村议成建成184个项目,受益人口14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35%。项目总投资7935.36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37.58万元,村自筹194.58万元,整合资金1665.1万元;落实财政奖补资金4836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802万元。在项目建设中修建村内道路项目69个;修建小型水利设施项目18个;修建桥涵项目43个;修建文化大院项目23个;其他设施建设项目31个。通过建设这些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收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 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建设管理模式
将分散的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进行建设,实施整村推进,是东丰县的重要措施。2011年 ~2013年,先后完成了拉拉河镇福安村、南屯基镇团林村、横道河镇驼腰村、大阳镇大阳村等10个村整村推进的项目建设,收到了较好效果。拉拉河镇福安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3户,农业人口1127人,共议成建成五项公益事业:一是投资114万元,完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18个;二是投资98.24万元,在1、2、3组纵横2条公路两侧修建5541延米的标准化排水沟,控制易涝面积达到160公顷;三是投资45.25万元,在8组重建水毁路桥1座,解决了周边村屯农民出行难问题;四是投资15万元,对村组路进行了绿美化;五是投资8.6万元,对3组53户的柴草垛进行了整体搬迁。2012年9月9日,国家农业部和省农委在福安村召开了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场会,与会领导对这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着力抓好“农民文化”设施建设
近四年来,财政奖补项目相继在黄河镇新合村、小四平镇梨树村、大阳镇大阳村、大兴镇金星村等建设文化大院28183平方米。村级文化大院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推进了乡风文明。小四平镇梨树村、大阳镇大阳村过去农闲季节,农民打麻将、看小牌的屡见不鲜。如今,建成了23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农民读书看报蔚然成风,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还组建了秧歌队,每天晚上都活动在文化大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气正在形成。
3.着力抓好“富民工程”建设
把农民增收项目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共同纳入一事一议范围,在广大村民的参与和财政奖补资金的扶持下,富民工程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沙河镇庆丰村共投入资金582万元,相继建设标准化牛舍、饲料加工车间、饲料库、青贮窖、机井及供水系统等设施,同时修建村组水泥路525延米,排水沟1176延米,涵管桥2座,路灯40盏,绿化1400延米,铁栅栏450延米,维修加固塘坝1座。项目建成后,这个村面貌焕然一新,养牛合作社的规模提高了一倍,入社会员增加到85户,当年出栏肉牛168头,实现净利润11.46万元,户均增收1348元。2012年那丹伯镇曙光村以修路建桥为主要建设项目,先后投资190万元,修建村内水泥路12条,修建圆管涵14道,推动了“两瓜”和黄牛产业发展,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20元,比上年增长15%,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突出引导作用,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合力
1.发挥政府职能,在组织领导上形成合力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涉及全县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计划,统一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发改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个成员部门的职责分工,相继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把项目建设纳入乡(镇)、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制定方案,部署动员。每年县政府都制定《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并在项目谋划前召开由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及财政所长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全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推动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深入宣传,强化引导。三年来共印发《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宣传提纲》1.5万余册,直接下发到乡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乡村干部通过会议和走门串户等形式宣讲政策,答疑解惑,调动村民参与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2.整合支农资金,在引导投入上形成合力
为避免财政奖补资金“撒芝麻盐”现象的发生,我县积极探索以“村级公益事业”为平台,整合“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农资金集中安排使用的动作模式,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总体要求,扩大资金规模,做大做强奖补项目,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来,在横道河镇合力村整合资金195.5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资金12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35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建设年产汽30万立方米的秸秆汽化站1处,铺设地下管线5800米,全村9个组415户农民直接受益,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在东丰镇太和村整合支农资金121万元为香瓜产业园区打深水井2眼,修排水渠1.5公里,建农桥3座,解决了香瓜大棚的用水和排水难题。2013年8月14~16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由于排水设施通畅,香瓜大棚没有受水灾影响。当地群众说,没有财政奖补项目就没有今年的好收成。endprint
3.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在发挥整体效益上形成合力
猴石镇文安大桥坐落在文安村一组,是连接东丰——小四平公路的重要桥梁。大桥未建之前,车辆通行需绕行10多里,卖粮单价也比河北岸低,农民受尽了无桥之苦。2012年,东丰县把该项目纳入一事一议奖补范围,由财政奖补投入45万元,交通部门投入160万元,群众筹劳折资16万元,有效化解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大桥建成后,实现了3个村1300多户4000多农民多年的梦想,有20户农民购置车辆跑运输,有8户农民平整场地搞起了养殖。老百姓高兴地把这座桥称为“连心桥”、“致富桥”。
三、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奖补工作管理水平
1.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资金管理
为加强一事一议项目管理,县综改办制定了《东丰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东丰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办法》,制作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报批、审批表册。在具体执行时严把“五关”:一是严把预算关。根据实际情况,严格编制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预算方案,实行预算审查制度;二是严把审批关。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必须经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乡(镇)财政所审核后,由县财政局上报省综改办及省财政厅备案;三是严把监管关。县综改办每年都利用半个月时间,直接深入到项目村进行审核监管;四是严把验收决算关。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结束后,及时核算收支情况,做好验收决算;五是严把公开关。村委会将村民会议表决、筹资到户明细、资金使用情况、乡(镇)审核报批等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2.强化规划统筹,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吉林省2010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中人均每年不超过20元的筹资标准,每年每个人劳动力不超过15个标准工日的筹劳标准,不得突破筹资筹劳上限;二是把筹资筹劳资金、村级集体投入资金、省补资金、财政奖补资金整合起来,统筹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严格资金报账程序,项目村自筹资金必须及时到位,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四是严格资金拨付,县财政局和各乡(镇)财政所在银行(信用社)开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列入各级财政“村级一事一议补助”结算科目,确保专款专用;五是县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东丰县在财政状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配套资金都在300万元以上,2013年达到620万元,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公开透明运作,拓宽监督渠道
为了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优质高效,重点加强了三方面的管理。一是项目建设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大兴镇新胜村、安胜村三个村修村组路6.9公里,为了保证混凝土路面都达到3.5米宽,农民主动撤出原有占地,形成你家让一点、他家让一些的良好氛围,施工中互帮互助、端茶送水,在劳动过程中化解了邻里间矛盾;二是工程质量坚持群众监督,尊重农民的监督权。农民自己出了钱,对工程质量格外关心,水泥路工程建设中,有的村民拿着自家的尺子,测量水泥路的厚度,有的村民站在搅拌机旁边监督水泥、河沙和石子的配比,工地上的关键环节都设有监督员,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三是项目管护实行民主商议,激发农民当家作主的热情。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成为农民秧歌队、鼓乐队、健身操活动的主阵地,每天都有农民自发地打扫卫生、清理垃圾,道路两侧的绿化树也有人浇水、剪枝,村民聚集在这里散步、跳舞,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繁荣景象。
(东丰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 王立波 王秀丽 韩 华 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