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权天授到人民民主的天安门广场

2014-11-11 22:37:00
北京档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天安门广场棋盘广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在这不平凡的65年里,首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的心脏,也随着新中国发展的脚步,经历了从皇家前院到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华丽转身。

一、历史上的“封闭庭院”

天安门广场整个建筑群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广场最北端是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寓“奉天承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因位于天安门之南而得名。天安门作为明清两代紫禁城的正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它的使用功能。明清两代皇帝在此举行“金凤颁诏”的仪式,天安门平时大门紧闭,只有在新皇登基、大婚、祭天地等重大庆典活动以及皇帝进出紫禁城才会启用。因此天安门广场的设计者最初是将此广场作为宫廷广场来设计的,只有皇家在此行使权利,普通百姓不得进入。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历史地图中,天安门广场并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个宽广的样子,相反给人的感觉有些局促。广场南起大明门,北至承天门,东西两端建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广场由高大的宫墙合围,形成一个狭长的“T”字形的封闭庭院,面积只有11万平方米。清承明制,天安门广场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将大明门改称大清门,另外于乾隆年间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外的一段街道增筑围墙,作为广场两翼的延伸部分,其东西两端又各增建一门,名为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在延伸部分的南墙上,东西两段各开一门,称为东公生门和西公生门(明朝旧有),通往中央官署。天安门广场被禁锢在这个狭长的封闭空间里,只通过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等与外界联系。

天安门广场南端的大明门(清代称为大清门,民国称为中华门)是皇城南向的第一门,以国号命名,人们遂称其为国门。从大明门沿中轴线,建有一条十分宽阔的御道,这条御道直通天安门外金水桥,每当举行大典,皇帝出入皇宫,都是通过这条御道,从高高在上的宫殿,步入人世凡尘。御道东西两侧建有相互对应的朝房,朝房为连檐通脊,自南向北延伸,其北端又分别折向东西,共计288间。相传从大明门到承天门之间有千步之遥,因此这些朝房便被称为千步廊。

天安门广场北端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是皇城通往东西城的门户,取长治久安的意思。据说明清两代殿试后,会将写有得中进士者姓名的皇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的“龙棚”内,以示金榜题名,如跃龙门,故长安左门又被称为龙门。而长安右门却与朝廷审犯人有关,囚犯入长安右门,如羊入虎口,故称虎门。

广场外的东西两侧,分布着封建国家的主要统治机构。这些机构遵循文东武西的排列规则,如明代,广场之东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和翰林院;之西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的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天安门广场作为封建王朝统治机构的中枢,处处体现着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气质,而步入这个广场的凡夫俗子,走在由高高的宫墙合围的狭长而逼仄的空间里,通过空间压迫的暗示,油然而生对帝王的敬畏之情。

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被推翻了,皇帝的权力仅限于在紫禁城内行使。于是这个为皇家服务了数百年的封闭广场,不再是皇家独享,而是允许平民自由进出了。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出于城市交通方面的考虑,对广场及其周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这些改造使天安门广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首先,他主持拆除中华门内的千步廊,将拆下来的木料用来建设北京的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据说园内来今雨轩、投壶亭、绘影楼、春明馆、上林春一带廊舍,即用千步廊木料建成。其次,他还主持拆除了天安门东西三座门及两侧围墙。最终由于国库枯竭,再加上政治的动荡,民国时期的天安门广场并没有增加新的建筑和装饰,这座昔日的皇家广场仅仅是一块空旷的“荒地”。然而就是在这片荒地上,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探索却在蓬勃发展,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抵制反动统治斗争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以及许许多多的革命群众集会都曾在这里举行。

二、建国初期的华丽转身

民国时期天安门广场还是一片“荒芜”的空地,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六十多年,它究竟是如何质变成现在这个万众瞩目的中心呢?在图书馆、档案馆泛黄的书页中、案卷里我寻找到了天安门广场建设的史料,在史料中那些尘封的场景呈现在我眼前。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经历了数次大规模改、扩建工程,使古老的广场更加宏伟壮观,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繁荣昌盛的象征。

1949年开国大典前,经过多年的战乱,天安门广场已经面目全非了。昔日的皇家广场,早已没有了高贵的气质。广场由于疏于护理而杂草丛生,地面坎坷不平。广场中垃圾成山,到处是一派荒芜衰败的景象。面对这样的景象,新政府开展了广场整治,清运垃圾的行动。

1949年8月,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到会,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湘音说:“北平的人民一致团结起来,为克服困难,建设人民的首都而奋斗。”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修整天安门广场的决议,并要求9月份完工,迎接开国大典。当时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内容包括:清除广场内的地面障碍物,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修缮天安门城楼作为主席台,安装22.5米高的电力控制的大旗杆,修补沥青石渣路面,进行绿化,植树、种草、种花等等。

经过这次整修,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这座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一历史的瞬间在天安门广场成为了永远的铭记。

1952年、1955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较大的改建。1952年拆除了东西三座门,1955年拆除了沿公安街和西皮市的东西两道红墙。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地图上,天安门广场外红墙东西两侧是普通的胡同民居和一些单位。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长胡同叫西皮市(清代称皮市),胡同北到长安街,南达前门大街。西皮市在当年还是比较繁华的大街,有两米宽,能走一辆汽车,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那时候一到下雨天路面就成了一摊烂泥,晴天后则是尘土飞扬,街上许多凌乱的电线互相交织着。与西皮市隔着广场遥遥相望的是公安街(清代称户部街)。公安街也是一条通达长安街与前门大街的南北向长街。这两条街巷仿佛是天然的屏障,将天安门广场与周围民居隔开。1955年,西皮市与公安街前面的广场红墙被拆除,这两条街上的电线改装在地下,路面修得宽阔、坚固,能经得起重型车辆通过。被拆除了红墙的天安门广场以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三、国庆十周年面貌焕然一新

在天安门广场的发展历程中,不能不提的是天安门广场的改建、扩建是在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论证基础上进行的。天安门广场的每一步变化,都伴随着规划者的智慧。

1.北京市着手研究制定天安门广场规划

为适应首都建设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就着手研究制定天安门广场规划。1953年到1954年,市委直接领导的规划小组先后做了16个方案,最后选定其中的10个方案做了模型,在当时的华北城市建设展览会上展出,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1955年至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又陆续做了11个方案。当时各方面对天安门广场的规划意见不很一致,主要争论点:一是广场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广场是国家的象征,周围建筑应以国家主要领导机关为主,同时可建一些博物馆等纪念建筑,形成一个政治中心。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以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为主,形成一个文化中心。二是广场的规模。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广场是人民进行政治活动和游行集会的中心广场,应当开阔一些,面积要大一些。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要考虑和周围建筑的比例,广场不宜过大……

1957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制定出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在这个方案的说明稿中,提到天安门广场规划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天安门广场是首都中心广场,应具有庄严、朴素的风格;(2)必须开阔,能容纳盛大游行和广大群众活动;(3)广场周围建筑可作博物馆和一些国家机关办公楼;(4)广场周围建筑不要压倒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5)广场本身和附近交通必须既方便又安全;(6)做好广场分期建设规划。

2.天安门广场规划的最终确定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1958年8月,中央决定改建和扩建天安门广场,同时要在北京建设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在中央做出决定之后,北京市市长彭真就规划设计等问题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说:“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要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设计指导思想是庄严宏伟,气魄要大,使它成为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为了搞好这些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北京市委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向全国征集规划方案,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做出30多个方案。这些方案又经过有关专家的反复比较,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方案,报送中央审定。

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广场性质为政治性广场;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分别在广场两侧;新建筑的形式与尺度,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和广场的整体性,要同原有建筑相协调,反映新中国的面貌;广场的规模不宜太小,但也不能大而无当;拆除中华门,保留正阳门和箭楼。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了北京市报送的天安门广场规划的综合方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出席,周恩来总理亲自作了介绍,会议一致同意天安门广场规划的综合方案。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3.天安门广场改扩建一期工程开工

1958年12月,改建、扩建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期工程开工,拆除了中华门及广场上剩余的红墙,形成了一个南起正阳门,北至天安门,东起公安街,西至西皮市街的大广场。

天安门广场第一期工程拆除了中华门,使得中华门外的棋盘街纳入到天安门广场中。从明清的老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在正阳门北侧,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外横亘着纵横如棋盘的街坊,名曰:棋盘街。棋盘街的大致位置,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南门至正阳门的这片空地。棋盘街在明代围以木栏,中间有路与江米巷相通,从正阳门上居高临下一望,犹如一副棋盘,故而得名。清乾隆年间,修葺棋盘街时,将木栏换成石栏。棋盘街是明清时期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当时的棋盘街就如同今天的繁华市场,商贾云集,一派买卖兴隆、热闹非凡的景象。不仅如此,棋盘街还是屯兵的营地。每遇皇帝出宫大典时,守护皇宫的御林军要先期扎营在此。每到这个时候,各店铺收摊关门,棋盘街上平日的喧闹声也停止了。由于大明门内的天安门广场是皇家禁地,普通百姓不能涉足。那时,居住在南城的老百姓,要想从东城到西城,或从西城去东城,均须绕道棋盘街。因此,棋盘街又是东、西两城交通往来的孔道。

1959年国庆十周年以前,天安门广场的各项国庆工程依次胜利竣工,广场焕然一新,彻底形成开放之势。屹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与东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对称,一虚一实,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正阳门相呼应,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天安门广场轮廓。这次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北门到长安街一段。这个广场大约可供50万人民群众进行集体活动。

4.改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成为北京城市中心

国庆十周年前夕,天安门广场扩建完成,成为北京城的中心,改变了北京旧城以紫禁城为中心、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格局,呈现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在政治生活上的新风貌。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形象,在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上充分地显示了出来。郭沫若先生为此还曾做诗赞美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外大广场,坦坦荡荡像汪洋,巨厦煌煌周八面,丰碑岳岳建中央。”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大典在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应邀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60个兄弟党的代表团团长和政府代表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陆、海、空三军部队和70万首都群众的游行队伍。晚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联欢会,整个广场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四、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扩建

经过1958年的天安门广场扩建,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广场,但是在规划图中我发现,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方形的样子,而是从广场南侧中华门的位置往里收,呈现出圆弧形。难道天安门广场还经历过新的扩建?我带着这个想法,又经过了更深入的调查,才知道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扩建和国庆十周年的第二次扩建外,在上世纪70年代,天安门广场又迎来了第三次扩建。

天安门广场经过1958年的扩建,将中华门拆除后,从中华门到正阳门之间是一块狭长的空地,这块空地被规划为广场南部的绿地,种植了一大片松树林。

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去世。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建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的决定。六天后,经中央审定,正式确定了纪念堂建筑方案: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建筑物中心北距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层台阶南边线200米,南距正阳门北墙基200米,也就是原“中华门”的位置。由于其位置在广场南侧,故其朝向打破了我国一般纪念性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而是正门朝北,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处在天安门广场的狭长处,因为它的体量比较大,使得这里广场的空间显得有些局促了。为此,又根据1958年中央审定的规划再向南扩建,即将天安门广场的东西两侧路向南打通到前门东西大街,使广场的区域向南一直延伸到正阳门城楼下。为此拆掉了广场左右两侧邻近东、西交民巷的一些建筑。经过此次扩建,天安门广场形成了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中心作辐射状的整个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作为首都城市中心的地位更被突显出来。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回望65年光阴里的天安门广场,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新中国的成长,不禁从心底里喝彩:华彩天安门广场,伟大我的祖国!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天安门广场棋盘广场
春天的广场
幼儿100(2023年13期)2023-05-04 08:32:06
在广场上玩
幼儿画刊(2020年9期)2020-11-04 01:27:52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卫星应用(2020年3期)2020-04-23 13:35:10
快乐的国庆节
儿童绘本(2018年20期)2018-10-31 21:02:40
广场上的大钟
读写算(上)(2016年11期)2016-02-27 08:45:27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2:30:11
棋盘人生
胜利日大阅兵
环球人物(2015年24期)2015-09-10 07:22:44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