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彭雪枫在豫东抗战史中的影响

2014-11-11 17:48杨亚爽李豹王亚运
黑龙江史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彭雪枫抗战

杨亚爽+李豹+王亚运

[摘 要]彭雪枫同志是我党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1938年2月,彭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来到河南,担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军事部长、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开始了他中原抗战的戎马生涯。随后,又先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区党委书记、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要职,驰骋于竹沟、豫东、淮北等地,进行抗日斗争。在豫皖苏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的过程中,彭雪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本文作一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豫东;抗战;彭雪枫;杜岗

引言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大队长,大队政治委员,第三军团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局局长,第三军团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一军团四师师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1938年春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兼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了开创和保卫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历次战役战斗。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主要著作收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1]

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创造性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动员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创造和开辟了豫皖苏、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2月,彭雪枫同志奉党中央之命,以八路军参谋处长的身份,由山西临汾办事处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兼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积极组织人民抗日武装,连续举办两期军政教导队训练班,培养九百多名军政干部,组建三个中队的抗日武装,为东进敌后积极准备力量。

根据周恩来、叶剑英同志关于“把工作重点移向豫东,创造苏鲁皖边新局面”和“彭应速去豫东”的指示,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同志在竹沟举行东征誓师大会,次日,率两个新兵连和军政干部共三百七十余人,向豫东敌后挺进,越过了平汉线,途经西华抵达杜岗。

一、杜岗会师前的豫东抗战状况

自花园口决堤后,日军全力以赴进行武汉会战,只留下极少一部分军队占据着开封和商丘两大城市和新黄河以东的几个县城,“睢县、宁陵、商丘、永城、柘城、太康、淮阳各有敌骑两三百驻守,不时外出。汉奸力量大约三五百人,亦无甚战斗能力。鹿邑、亳州、虞城、涡阳、蒙城、太和、西华、杞县等,在这些地区形成无政府状态”[2]。面对以豫东为中心的西华的纷乱状况,肩负守土抗战直接责任的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束手无策,没有任何作为,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这是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有利时机。

豫东地区原来就有较好的抗日群众基础,因此,河南省委根据中央决定及时部署和加强了在豫东地区的工作。一方面派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急赴豫东,另一方面指示豫东特委,在特委书记沈东平的领导下,首先发展西华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做好进行平原游击战的准备工作。

西华,分居新黄河的东西两岸,也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群众基础的地方。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县长楚博的支持下,西华开办了抗日学校和抗日训练班、学习班,培养、训练抗日骨干300多人,组织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抗日剧团等,吸引了附近扶沟、商水、淮阳鄢陵、太康、周口等县的抗日青年学生,抗日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一时间成为豫东地区抗日的中心和典范。同时,中共豫东特委通过大量的统战工作,动员全县开明士绅出钱、出粮、出枪,发动青年农民和学生参加抗日队伍。到1938年6月份,组成了一支有3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团”,并且装备了几门迫击炮和一部分轻重机枪,由楚博任团长,其他共产党员任副司令、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西华全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抗日景象。

1938年7月,进步爱国的抗日人士魏凤楼(原系冯玉祥的警卫营营长)率500多人、枪,赴任扶沟县县长。根据这一情况,中共豫东特委奉命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团”改编为“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由共产党员胡晓初任指挥,屈申庭、侯香山任副指挥,沈东平任参谋长。7月中旬,部队分两批东渡新黄河深入西华,开展敌后游击战。同时支援活动在豫东睢县、杞县和太康县的“豫东游击队第三支队”。自卫团两次东征,不仅消灭了前来阻拦的杂八队[3]300多人,伏击了日军的运输队,还消灭了伪军张玉如部1000多人。在东进、主动打击日军的时候,自卫团还派出一个大队到扶沟的吕潭(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家乡)地区进行防守,以阻止日军西渡黄河侵犯扶沟。该部不仅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守卫,还协助淮阳抗日武装攻打了该地区的伪军崔老五部,毙敌数十名,支援了邻县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杜岗会师与豫东抗战的新局面

1938年6月20日,针对徐州失守、开封沦陷、黄河南流,豫东沦为敌占区的情况,河南省委作出了《关于豫东南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加紧准备和发动豫东地区的游击战争。7月15日,河南省委在豫南确山竹沟组成了一支70多人的先遣大队——“肖大队”,由肖望东率领,前去西华。在西华经过补充,扩展到300多人、枪,然后进入睢杞太地区,配合已经在那里的吴芝圃第三支队开展游击战。

8月初,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视察豫东抗日游击战情况,认为“根据西华、扶沟并我肖大队之扩大武装经验,断定如到豫东,一声号召,在短时间扩大不成问题”。[4]彭雪枫据此向中共中央和长江局作了汇报,在接到9月2日中央关于“应将工作重点移向豫东敌后,开创豫皖苏鲁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后,于9月30日,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10月8日,到达西华县城,驻扎在城北杜岗村一带。10日,先期来到这里的肖望东先遣大队和吴芝圃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渡过新黄河,返回西华,三支部队在杜岗会师。至此,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和接受共产党指导的豫东抗日武装共计有西华县人、枪1500,睢县和杞县人、枪2900,扶沟县人、枪1200。经过整编,三支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为参谋长,肖望东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大队,一个警卫连,共计1020人,轻机枪12挺、冲锋枪9枝、短枪73枝、长枪587枝、骡马32匹。

杜岗会师具有重大意义,它加强了共产党对豫东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使分散的豫东抗日人民武装迅速汇合起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有一定实力的、统一指挥的抗日力量;提高了豫东民众战胜日军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官兵在平原地区进行敌后游击战的信念,为其后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作了军事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三、创建豫皖苏革命根据地

1938年10月24日,新四军游击支队离开杜岗,东渡黄河,深入敌后,26日晨到达淮阳以西的窦楼,27日与日寇遭遇,在彭雪枫、张震带领下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丧魂落魄、夺路而逃。半小时结束战斗,毙敌酋林津少尉以下数十人。窦楼村的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豫东人民抗日救国的意志。

窦楼战后,我军斗志昂扬,彭雪枫带领战士长途跋涉,连续通过敌人几道封锁线,摆脱敌人追击,到达睢、杞、太三县边界的砖角楼休整一日夜后,又接连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彭雪枫决定速战速决,休整后于1939年1月转战于亳州、永城,消灭了汉奸土匪黄殿雨、黄殿臣、周德新之一部后,在永城南书案店休整部队,总结平原游击战经验,发动群众。2月初彭雪枫又亲率部队转战于肖县、宿县、永城、涡阳一带使游击区不断扩大。在根据地整编了军队,组建了军队和随营学校。

1939年5月,根据中央开展徐州东南地区工作的战略意图和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彭雪枫派张爱萍、刘玉柱同志率部赴津浦路东开辟路东淮北新局面。同时,又争取了国民党鲁雨亭部960人,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扩大巩固了永城抗日根据地。

经中共中原局批准,1939年10月正式成立豫皖苏边区党委,彭雪枫任区党委书记。与此同时成立豫皖苏联防办事处。位于永城、涡阳边的新兴集,成了根据地的中心。10月下旬,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来到新兴集,听取了汇报,鼓励同志坚持斗争,针对豫皖苏边的情况,指出“必须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积极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和改造政权。……才能解决建立根据地问题”[5]。少奇同志还要求边区党委首先创造永城、夏邑、肖县、宿县连成一片的根据地,还要建立睢、杞、太和商、亳、鹿、柘两块小根据地。根据这些指示,彭雪枫与吴芝圃、刘瑞龙等同志拟定工作方案,把游击队扩大为十个县的范围,全面开展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人民抗日救国会纷纷建立,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的参军热潮,革命武装不断扩大;减租减息的斗争轰轰烈烈,新兴集被称为“小延安”,被服厂、军需厂、肥皂厂、毛巾厂……纷纷建立,军民食堂、百货行先后开业,“抗币”发行、水利兴修,还兴建了“精忠堂”[6]到处呈现繁荣景象。至1939年底根据地初具规模,政权巩固,武装发展到拥有九个团一万二千人的游击兵团。正如邓子恢同志所说:“当时部队发展之速、地区开辟之大,兴奋了华中全党同志,成为推动华中各根据地建立与发展之榜样。当时部队发展之快,固有其便利之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但与雪枫同志能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在党中央与中原局的领导之下,独立负责、抓住时机,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作,以及雪枫同志大胆的负责精神,卓越的指挥才能,精密的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7]

四、彭雪枫在豫东抗战史中的影响

在广阔无垠的淮北大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与在多山地的华北、多湖面的江南相比较,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走着独具特色的道路,从而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豫皖苏抗日平原游击战的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在敌后国民党地方势力统治秩序已经或即将大体恢复的复杂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全党都估计或认为“敌人占领武汉以后,还会继续向内地实行战略进攻”,河南将会全部“成为敌占区”[8]。因此,在中共河南省委实施由国内游击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时并没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豫东和皖北,而是放在豫西山区。此间,虽有以吴芝圃同志为代表的豫东抗日平原游击战的准备和发动以及肖大队的派遣,但却推迟了豫东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的具体筹画,以致多少贻误了敌后尚属空虚、国民党军遗枪较多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之机,因而在徐州、开封失守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就给国民党一些退居乡间的下属军官或脱离军职的旧军人以组建各种游击队的空隙,造成了豫东皖北十里一王、五里一霸的复杂局面。这样,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率领下一踏上“荒园”似的豫东敌后,除了要同穷凶极恶的日伪作殊死斗争外,就势必要与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以及以后由后方派遣而来的国民党顽固派顽强周旋。这就要求游击支队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进行抗战”和对来自国民党方面的武装摩擦实行“坚决的武装保卫”,在敌伪、顽、我“三角斗争中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9]。就要求我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它的高级领导干部,不仅具有“忍受一切苦痛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的魄力”,“打破一切障碍的办法”,[10]而且还要具有清醒的头脑、灵活的战术和策略路线的正确,即他们必须既是一个“军事政治家”,又是一个“政治军事家”。[11]

五、血沃中原,泽被长淮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争,国民党四十万军队节节败退,37天丢失33座城池。为挽救中原危局,牵制日军,开辟敌后战场,恢复我淮北豫皖苏根据地,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四师主力誓师西进。当我军越过津浦路路时,与日伪合流的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在肖永宿地区阻我西进,彭雪枫遂率部反击,在小朱庄一举歼灭该敌。彭雪枫率部乘胜西进,不到1月,即收复肖永宿等地区。9月11日,于夏邑八里庄,全歼叛军刘子仁部李光明支队,生俘支队长、副支队长以下官兵五百余人。是役,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在战役胜利时,不幸中弹,英勇殉国,时年仅37岁。

“中原丧栋梁”,为重建豫皖苏根据地,彭雪枫同志献出了献血和生命,他的牺牲是我党的巨大损失,他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实践,使他成为真正的人民英雄、民族英雄!他的言论体现着我们党的许多优良传统,他的品德和精神是共产党人光辉的榜样。他的英名将永远活在淮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注释:

[1]冯文纲:《彭雪枫年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7页。

[2]彭雪枫《部队出动经过及发展豫皖苏边的建议》,《彭雪枫军事年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117页。

[3]实际上就是自发性的。散乱的游击队,因为人员成份复杂,被当地民众成为呼隆队或杂八队。

[4]彭雪枫:《准备近期出发到豫东(1938年9月17日)》;《彭雪枫军事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105页。

[5]《忆少奇同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6]彭雪枫参加设计的大礼堂,内有座位八百个,堂内悬挂“还我山河”的横幅。

[7]邓子恢:《哭雪枫同志》载《忆彭雪枫同志》;八路军军政杂志,1946年第1卷第9期。

[8]《刘少奇选集》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278页。

[9]《刘少奇选集》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279、280页。

[10]彭雪枫:《论敌人后方工作》,《解放》第48期。

[11]彭雪枫:《庆祝元旦告全体指战员书》,《拂晓报》,1940年1月1日。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H1058012050

作者简介:杨亚爽(1993-)男,河南省西华县人,广东省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1级历史系;李豹(1992-)男,河南省罗山县人,广东省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1级历史系;王亚运(1990-)男,河南省西华县人,广东省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1级历史系。

猜你喜欢
彭雪枫抗战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彭雪枫的家书
彭雪枫致林颖的第一封信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刚硬至猛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