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探讨

2014-11-10 01:33李国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于勒想象课文

李国生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如果具有一种方向性和指导性,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课堂提问还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思路定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

一、逆向提问

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每一个结论都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提问),逆向提问就是对现成的结论提出相反的意见。

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镇关西作恶应由政府来制裁,这样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提问,学生思维易活。在我们的教学思想中,“穷和尚”一般都意志坚韧,“富和尚”一般都贪生怕死;“大灰狼”肯定是凶恶的,“小山羊”肯定是善良的。这种思维定势也有意无意地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汤姆是-只猫,杰瑞是一只老鼠,这两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许多中国孩子看了以后总会问,猫是好人还是鼠是好人?因为在动画片里看不出猫和鼠的好坏,这样就打破了思维定势。

二、想象提问

就是让学生想象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或与课文情节发展不同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孔已己》一课中,造成孔已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如果提问: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喝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已己”。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和“短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可先用想象提问的方式改变后面的情节,再用想像的情节与原情节作比较。可以将情节想象为:于勒发了财,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回到家乡,和菲利普一家过着快乐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象为:菲利普夫妇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便把他接回家,大家一起过着更为艰难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象为:于勒发了财,回到家乡,却不认哥哥一家,独自享受。以上三种情节在社会生活中并不乏其例,但这些情节所反映的主题却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的本质特点,所以作者采用了原文的情节。通过假设的情节与原情节的比较,学生会明确,只有原情节才能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如此鲜明,才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本质——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机智设问

1.赏“问”。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果教者因怕学生提问打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时间或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冷僻古怪自己答不出来难堪,而回避学生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一番含糊其辞的解答,这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扼杀。当然要驾驭好学生课堂提问,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和不怕问倒的气魄。

2.教“问”。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目标由单一瞄准一篇文章的把握,扩展为借助一篇文章指导同类文章的学法,从而将学生思维的起点由寻求问题的解决提前至寻求问题本身。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教给学生一般质疑的方法。

3.激“问”。

如果说教“问”着眼于养成习惯,让学生掌握感知课文的基本设问方法,激“问”则应引导学生在理解鉴赏层面上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培养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力。如何激“问”呢?

(1)入微探秘。即引导学生从字、词、句、语法、修辞人手,细查深究,找出课文中遣词造句方面的不同寻常之处,品味语言之妙。

(2)抛砖引玉。即用暗示性的、提示性的问题或知识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清晰、完整、深刻的结论或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项链》,先让学生用“也”造句,弄清“也”常出现在后一分句中以照应上文,然后读课文,会发现文中首句就用了“也”,仔细揣摩语气,路瓦栽夫人心中的不平就不讲自明了。

(3)展示矛盾。即展示课文中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激发生疑,共同研究,理解其合理性、精妙处。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把林黛玉回答贾母和宝玉“读何书”问题的不同答案展示出来,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何会不同”的疑问,组织讨论,会明确黛玉的“变”缘于她从贾母的话中听出了贾母对读书的态度,足见其谨慎、机敏。

(4)设置比较。比较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和结论,可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如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把握了“蒋干”这一人物形象后,让同学们读《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自然引起学生对诸葛亮与蒋干的比较,还可进一步引发假定曹操派诸葛亮式的人物去说降的想像。

(5)投石激浪。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创意的假设或有趣味的话题,无疑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智取生辰纲》中吴用一方扮成枣商之“智”,我提出了“吴用一方全是一副蒙面大盗的装束”的假设,学生兴趣盎然,课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6)激发想象。学会想象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点,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想象的习惯,最终形成能力。如《项链》的小说情节到“明白真相”便戛然而止,我提醒学生:“生活却不会就此断流”,学生很快进入“路瓦栽夫人今后将如何生活”的奇思妙想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于勒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