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君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握课程的标准,教学不离学生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一、以生活为本
我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对事要公平、公正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课堂上,我抓住班干部选举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选好班干部。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怀。
问题是:如果现在我们重新选举班干部,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讨论热烈,有赞成选学习好的,有同意选人缘好的,有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有选号召力强的等等。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回答。但在讨论发言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令我都感动的建议,就是要选平时在班集体中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当班干部。我请他说出理由。他的理由既有理也有据: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并不是喜欢影响班集体,而是约束自己的能力弱点,如果我们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管理别人,多给点机会让他们尝试管理别人的乐处和难处,他们就能在管理中体会到,一个人不要别人管是多好的啊,班集体的荣誉是要靠大家来争取和保持的,一个人可以影响到班集体荣誉,可以影响到班上每一同学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尊严。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纪律要求。还有的学生说,这几个不太守纪律的同学,也有很多的优点,只要他们改正了缺点,我们班的纪律就更好了。
从学生的讨论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班上不守纪律同学的宽容和鼓励,看到了他们对自己同伴的爱护和信任;看到了他们热爱班集体、维护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们对人对事的公平和公正的美好心灵;看到了我们教育意义所在。
通过教学,我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让有缺点的同学从讨论中获得改正自己不足的勇气和毅力,获得自信,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二、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教学中,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和道德,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
在课堂上,我的做法是(1)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2)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模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模拟中学习。在讨论“我们选谁来当班干部”这一话题时,学生的发言是多元化的。这是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等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因此,我们在讨论中,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
选举的目的和目标明确后,学生在选举中,就能够用心去发现同学身上的美,去关心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去分享班级的荣誉和进步,分享同学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的活动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又为学生实际生活服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社会有意和有用的习惯,学习生活道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我们应当承认学生所在的生活世界,是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和成人的生活世界很不相同的世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传授的内容,虽然是生活实际中的事例,但却不是儿童所感受到、所观察到的生活,不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它们构成不了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包括需要、动机、感情、认知、思维等等的活动的萌发与建构)。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些文字、符号、事实、事件……在这些内容中儿童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他们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学习。
在选举班干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因为选择的是自己班的干部,而且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当班干部。班干部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班集体的纪律维护和集体荣誉。如果选择的班干部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关心集体,不愿为大家服务,这样的干部就没有威信,这样的班级就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同学们在选择班干部时,想选择对班级有作为的同学。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有实际意义,学生喜欢参加。同样,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教育,都懂得了人人要爱班级、要遵章守纪,人人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天天快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1)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
(2)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的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3)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