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公司曾公布了一份针对400个中国经理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成为了中国企业家在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地。在已经进入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中,63%的企业选择了德国作为投资地。这个数据远远超出了中国企业对法国 、荷兰与俄罗斯的选择。中国企业为何选择德国?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的此次采访将向您揭开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神秘面纱。
厦门宏发:在开放的市场更容易成功
“我们的产品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很多,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及技术水平来看,德国是欧洲名列前茅的国家。这是我们为何在德国投资的原因。”郭满金,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此说。
厦门宏发成立于1984年。目前公司达到总资本29亿人民币,年销售额达到38.7亿人民币。早在1996年,厦门宏发就希望能走出国门。2003年时机成熟时,厦门宏发便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分公司。目前,德国公司成为宏发在欧洲的总部。2012年,宏发又跟进投资400万欧元在法兰克福建成了自己的欧洲总部基地大楼,并计划再雇佣100名员工从事销售以及产品研发的工作。
如此大的手笔正式印证了安永公司的这个调查的结果。安永公司的调查中显示,中国企业特别青睐德国的投资环境与条件。郭满金在谈到投资选择的时候,雄心勃勃地说:“我们主要看中的德国是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制造业国家。宏发希望通过与德国研发机构的合作,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使我们更接近这个市场。宏发与德国有渊源。在德国的投资与宏发的追求相符合。因为宏发是一个追求质量的企业,而德国的质量是最优秀的。这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因此我们也对于在德国的投资很重视。”此次的资金追加,足以显示宏发总公司对于德国市场的重视。
“目前宏发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有投资,但是相比较起来,德国的市场很开放。只要我的产品质量好,他们就会使用,而不会带有任何偏见。这是我非常欣赏德国的。因此我对德国的印象特别好,也将它作为我们投资的首选。”
在谈到德国的子公司时,郭满金赞不绝口。“我对德国公司的业务发展非常满意。前年德国公司的业务达到2700万欧元,因此我去年给了他们订了3400万欧元的目标,计划2015年达到5000万欧元。结果2013年德国公司就完成5400万欧元。对于这个结果我满意极了。我希望宏发欧洲公司的销售额很快突破1亿欧元。”
宏发的雄心壮志与德国的电子市场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宏发的主要产品是继电器,随着自动化的发展,继电器的用量越来越大,而德国电子行业在欧洲也是名列前茅的。该行业在2011年的营业额达到1780亿欧元,从员工数量上来看这是德国第二大行业达到81,5万人。该行业的出口在2010年达到1500亿欧元。根据2012年的数据,每年该行业用于研发的资金高达130亿欧元。这也是为宏发会追加其投资,并在德国设立产品研发机构的原因。
当我们问及投资成本的问题时,郭满金非常坦诚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工成本是比国内高。但是从我们整个公司的策略来看,在德国成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在欧洲的市场销售率从而扩大公司的产能。成本并不是选择在德国投资的重要因素。我们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的,即以德国为基地,以开拓欧洲市场为目的,所以盈利并不是成立德国公司本身的目的,但是我们德国公司的盈利一直不错。”
宏发杰出的业绩也与其管理理念相关。郭满金最为看重人才,他认为,中国企业要在德国投资一定要选择了解德国又能与总部良好沟通的人才担任骨干。另外中国企业在德国也必须遵守德国的法律。为此在成立公司的初期,中国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江苏飞达:包容与磨合的成功先例
“德国强大的制造业,完善的法律体制以及杰出的投资环境是我非常看中的。我欣赏德国的质量和市场的规范性。因此我们选择了在德国投资。”朱国平,飞达德国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说。
朱国平既是江苏飞达集团的董事长,也是飞达德国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合伙人。他的另一个合伙人戴永健是一个“德国通”,他曾留学德国,并随后出任飞达德国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10月朱国平果断在德国的工具之乡REMSCHEID市投资成立了飞达德国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当年的第一步的投资金额为15万德国马克。当时他认为,德国市场将拥有非常大的前景。按他的话来说:“我要投资未来。”于是,在2006年朱国平就与新的合伙人戴永健第一次加大了投资,公司注册实收股本增资到100万欧元。2007年,随着业务的发展,又进行了第二次增资,公司注册实收股本达到了200万欧元。作为高速工具钢产品的销售商,飞达德国公司主要在德国销售麻花钻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是欧洲各国。
目前德国公司的业务发展平稳,每年的盈利都在增长,这是与“投资未来”的理念相关,也与选择德国紧密相连。戴永健先生在谈到德国的时候,侃侃而谈:“我们对德国的投资非常欣慰。德国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地理上的优势,利用德国先进的物流设施和便捷的条件,我们可以很快地将货物交给欧洲的客户。这个大大节约了我们的运输成本与时间。其次,德国的市场是透明而公平的。它拥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法律体制,让投资者放心。作为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只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他们的价值观,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不用担心你来自哪里,只要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就能顺利进入这个市场。第三,我非常欣赏德国员工的素质。德国员工讲原则,办事有效率,而且让人放心。”
除此之外,朱国平和戴永健还有战略的考虑。他们希望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体制,看看自己的公司是否能够生存下来,是否能够推广自己的品牌。只有经过这种历练,公司的竞争力才会提高。事实上,飞达德国公司在德国市场的份额,在他们的努力下也越来越大。目前从客户数量上来讲,德国是最多的,从销售量来讲,德国也是最大的。虽然世界从2008年开始就发生了经济危机,所幸飞达德国公司业务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从2009年7月开始,形势开始好转。飞达德国的业务也继续平稳地,可持续性的增长。这样的结果也正验证了安永公司2012年对中国投资者的最新调查。该调查显示,欧洲的危机使部分欧洲国家逐步丧失了吸引力,但是德国在中国企业家的眼中,仍旧充满魅力。56%的在德投资的中国企业认为,德国的吸引力没有变化,27%认为德国的投资吸引力增强了。而且德国成为继中国和美国之后,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投资地。
飞达德国十几年的平稳发展,也关键取决于其领导层用人的理念。朱国平说道:“作为投资者应该信任自己的德国员工,也要适应德国的方式,用德国的方式管理这里的公司。这是需要磨合的。只有按照德国的模式管理,公司才会做长久、做强。”因此,飞达德国98%以上的都是德国员工。戴永健的思路很清楚:“德国员工可以与客户很好的沟通,他们比中国人更加了解德国市场与客户心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德国的业务越来越好的原因。”
飞达德国的目标是在海外做出自己的品牌。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至少,十几年来,飞达走得很稳,很扎实。朱国平和戴永健还有继续要在德国投资的计划,只是何时成形,还是一个秘密。另外对于要来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戴永健也深受感慨地说道:“当时我们没有专业的服务,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我希望在德国投资的中国公司应该与德国官方的投资机构联系,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因为这样的机构既严肃又认真,同时服务又是免费的,是最适合中国投资者的。”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