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滨河沿线景观的连续性设计

2014-11-10 21:37李旭王庆斌
艺术科技 2014年11期

李旭 王庆斌

摘 要: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環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上,而城市滨河区景观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对于城市的养育作用,决定了对滨河沿线区域的景观设计要有高度的重视,而景观的连续性设计,不仅仅对滨河区景观,对于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思想都具有引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城市河流;滨河景观;景观连续

0 引言

从古至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河流的支撑,河流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命脉,失去了河流的依托,整个城市的繁荣就会很快枯竭。法国巴黎的塞纳河、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德国的莱茵河、美国的芝加哥河和中国上海的苏州河都是对于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典型城市河流,这些河流今天的环境状况能够反映出它所流经城市的健康状况,因为它们都曾因为人类的不合理行为遭受过重大创伤。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当时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步伐,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城市的环境,城市河流首当其冲,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英国的泰晤士河就是个例子,它横穿英国,蜿蜒流经首都伦敦,被称为英国的“母亲河”,然而在英国发动工业革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城市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泰晤士河变得污浊不堪,水质恶臭,鱼虾断绝,对这条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河流肆意破坏,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才换来了今天泰晤士河的美丽风情,现在它已成为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河流之一。

1 城市滨河及沿线景观现状分析

在城市河流两岸相接,相互作用具有景观价值的横向、纵向以及垂向所涉及的交通、建筑、绿化狭长区域,本文称之为“滨河沿线景观”。滨河沿线空间相对开阔,在视觉上具有带状连续的特点,穿越城市的河流通常绵延数十公里甚至更长,如果把滨河沿线的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不但工程庞大,相似的景观风格也无法突出城市主题和地域特色,还会让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对滨河活动区域产生心理上的厌倦和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来进行的,城市规划、水利、园林、环境等政府部门对沿河区域的分段、分地块开发,使沿河的景观整治实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延续性,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流域空间的割裂,导致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的系统性、河流景观的整体性、多样性被破坏,美学与生态价值不能兼顾,为河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1]

2 保持城市滨河沿线景观的连续性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

2.1 城市滨河沿线景观的连续性设计要素

(1)地域文化。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主题的文化不断的积累和传承,最后形成了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目光所及的城市虽然大部分是高楼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群,但是背后承载的却是永不褪色的文化,在滨河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将城市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和提炼,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不但能增加人与城市的亲切感,还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千多年前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虽然是一条人工河流,但是沉积至今,形成了浓厚的运河文化,以运河通州段为例,长度不足5公里,但是河岸的景观却显得丰富多彩,尤其是运河文化广场上的17座文化雕塑,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间隔数百米的亲水平台上,与分布在运河沿岸的17座城市相关联,每一座雕塑的主题都不相同,代表着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缩影,除去雕塑,还有休闲活动场所、人工小品、植物景观等,不仅为通州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也改善了运河沿岸的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植物色彩。分析景观色彩的构成,不难发现,植物色彩是景观中的主要色彩,不仅种类多且易于变化,一年中,不同季节因为受温度、光照、花期等因素影响,植物的干、叶、花的颜色都在不断变化,而且每种植物有其不同的色彩及变化规律,[2]这种色彩更加自然、柔和,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要充分利用本土植被适应性强的特点,与硬质景观色彩互相搭配,形成视觉互补,做到滨河沿线景观季相的差异,不同的季节形成独特的景观特色。

(3)景观设施。滨河沿线的景观设施服务对象是人群,也是表现连续性设计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表现在:1)设施的形态:一个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体现艺术审美的景观设施,能够促使人们去使用它和参与它,从而体现出它的价值,一些景观雕塑还可以同历史文化等联系起来,加强沿线景观的地域性。2)设施的色彩:景观设施大部分是人工产物,色彩可以自由控制,色彩的对比不宜太强烈,不能破坏环境的气氛,要注重与植物色彩的合理搭配,达到景观色彩整体的协调和统一。3)设施的材料:材料同样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景观的风格产生影响。例如,不锈钢材料具有光反射作用强,现代感突出;石材则给人生硬、沉稳的感官,而木质材料来源于自然,给人温暖和亲近感。

连续性还体现在夜晚的景观照明设施上,光线使人们在夜晚感知空间,光线的色彩、强弱和方向等对人们的感官有很大影响,要合理运用照明来体现夜晚滨河区的不同空间,利用光对人进行引导,增强滨河沿线夜景空间的连续性和可识别性。白天要考虑景观照明设施的布置和处理手法,注意与植物或其他景观设施的融合,利用照明设施的外观来进行景观装饰,夜晚又能发挥其光照功能。

(4)空间功能。滨河区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休闲娱乐功能,还要更多地考虑人性化需求和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使滨河沿线形成一个完整且连续不断的空间。目前滨河景观沿线营造出来的景点大多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距离过远,缺少与周围环境的兼顾和空间上的利用,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因此,在功能布局上,注意开放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营造,不同年龄人群空间之间的过渡,而不是单纯形式上的功能划分。

(5)水陆连接。水陆连续,主要指滨河纵向和垂向空间上的连续,水体与陆地本就是依存共生的整体,城市河道为了防洪防汛的要求,不断地加固河堤,提高河槽深度,把河岸与水体用厚重的混凝土材料隔离开来,不但看起来冰冷毫无生气,更割裂了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造成了有自然环境却没有生态的局面。因此,除了在高速水流河段,应尽量避免在河岸大量使用硬质护坡、河堤,而在城内河道靠近河槽的位置可以增加生物浮床,河槽的垂向上可以多种植攀爬类植物,既能改善河道环境,又能美化城市形象。拓展河道整治的空间尺度,考虑河流纵向、垂向以及横向的联系,在流域尺度下进行河道整治及河流生态修复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3]

2.2 滨河沿线景观的连续性设计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提供水源、交通航运、防洪排涝等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削减污染等生态环境效应,[4]可持续性强调在优先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运用三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5]景观连续性设计要节约自然资源,更多地考虑沿线生态环境的营造,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河岸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河流污染以及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保护性原则。河流从形成之初,到现在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建设积淀,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人文的聚集地和滨河城市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城市的文脉,[6]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河流滨岸带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受限、河流水质恶化、自然生境受损等,导致城市河流功能退化的状况比较突出,[7,8]此外,缩减和加宽河道,通过填埋和挖掘等不合理的人工手段,改变河道流向,容易在汛期造成洪灾和河水泛滥等风险。随着更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对城市河流的改造中,遵循河道自然流向,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滨河沿线的历史遗存,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3)安全性原则。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工程治河阶段,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开展大规模以工程措施为主、防洪排涝为目的的河道整治,这些措施一方面发挥了其安全功能,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河道整治已逐步开始重视河道休闲娱乐、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但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水资源调度及水质改善等仍是当前河道整治的重心所在。[9]

(4)生态性原则。河流沿线的生态对河水的治理、净化以及河道环境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目前的城市滨河区改造,将弯曲的河道改直,采用硬质化人工驳岸,使一些水生植物和陆地动物缺乏生存栖息场所,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形成造成了阻碍,也使得人与水之间产生距离感。20世纪末,国内开始认识到传统的防洪、水资源开发等活动使河流的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此后,开始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逐步在河流管理中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和恢复。[9]例如,上海市已有较多河道整治项目开始采取景点设置、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部分郊区河道整治中開始强调结合地形及建筑物,维持河道自然弯曲,反映了当前上海少数河道整治项目正在尝试突破传统的河道工程措施,转而关注河道的生态恢复。[3]

(5)视觉性原则。城市天际线也是景观连续性设计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文化水平的体现,它与城市河流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天际线主要以前景低层建筑、水体、植被等景观和占据主导地位背景高层建筑物的轮廓线为主,它讲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比例通透,可识别性强等视觉表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城市天际线,滨河沿线的景观要充分考虑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在造型和色彩的结合上,以保持滨水沿线的景观连续性和城市总体轮廓的完整性。[10]上海的东方明珠塔、香港会展中心、悉尼歌剧院、纽约自由女神像等所形成的天际线如今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

3 小结

滨河沿线的景观连续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范围更广,中国的现代城市景观正在逐步向着生态化、人性化、成熟化发展,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文化源远流长,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滨河沿线的景观连续,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延续,更是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记忆的延伸。纵观20世纪初至今,国内的大部分城市河流在河道整治,景观规划方面虽然滞后于美国、法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景观思想及理论实践,但在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上,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正在向欧洲其他各国的城市环境靠拢,努力尝试和突破,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景观之路。

参考文献:

[1] 万庆明,陈岩峰,邹文芳.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地域文化设计探析[J].四川建筑,2010(08).

[2] 周逢年,蒋蒙,邵杰,林祖锐.设计色彩[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75-76.

[3] 王巍巍.城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共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7(6).

[4] 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36-38.

[5] 付军.基于可持续性原则的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7(10).

[6] 黄建军,许稻香.塑造传统文化魅力的城市滨河景观——以抚河滨水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07).

[7] 杨凯,袁雯,赵军,等.感潮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其城市化响应[J].地理学报,2004,59(4):558-564.

[8]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13(3):377-382.

[9] 吴阿娜,张宏伟,车越,杨凯.国内外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4).

[10] 王欣,梅洪元.滨水城市天际线浅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31(4).

[11] 郑秋瑶.城市滨水绿地夜景效果研究——从艺术、技术与管理角度分析[J].中国园林,2004(4).

[12] Yingjun Hu.Re-transforming Landscape at the Arroyo Seco Confluence[D].American: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Jul 24,2013.

[13] Jennifer Fostera.Landscape Continuity:Ecology,Power and Social Order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11,Issue 2,2010:167-186.

作者简介:李旭(1987—),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