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竹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平面技术的表现形式,对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期待平面设计能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其更大的效應。
关键词:信息时代;平面设计;信息传播
1 平面设计在信息时代的表现形式
1.1 由静到动的立体表现
在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二位平面结构经过特殊手段的处理,从而转化为三维乃至四维的立体结构,使平面的形象更加直观立体,给人以最真实的感受。例如,在汽车设计中,效果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设计师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构造、乘员位置及各种零部件和边界形状完全绘制出来,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确保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正确无误。如果采用常规的图纸绘制,很容易产生人为的误差,导致绘图结果不精确,从而导致安全性的问题。另外,图纸绘制在平面内进行,不易产生立体效果,对于汽车外观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新媒介作用下的平面设计则完全弥补了这些缺点。首先,计算机有着精确的尺寸标准,而且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节省了许多时间,提升了办事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汽车的效果图由平面变成立体模式,能够更好地将汽车的内置和外观展现出来,从而吸引顾客。由此可见,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逐步取代传统平面设计,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1.2 视觉传播与认知的互动性
视觉传播与认知的互动性是平面设计在信息时代又一表现形式。传统的平面设计是单方面的,可以说是强制性地传递给人们信息,具有被动性。同时,大量文字与插图的使用虽然会让人们有一种直观形象的理解,但仍然存在缺陷。而新型的平面设计,用动态的视觉效应代替了静态的平面图案,通过视频的播放,让人们对事物的运行机制和理论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理解。其次,平面设计中又加入了蒙太奇、写实、象征等电影的表现手法,将视听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文字和片段都带给人们全新的信息体验,通过细节的设计达到有效传播信息的目的。另外,互联网等新媒介的使用让信息的传播具有了互动性,告别了单一的“传播—接受”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人们积极参与到信息交流中,形成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在这种局面下,人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使流动的信息得到完全的利用,实现人性化的信息传播。
1.3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表现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视觉是主体的感官设计。由于技术的提升,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加入了听觉感官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单一阅读信息的形式。例如,近来比较流行的懒人听书这个软件,就是将视觉和听觉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人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声音的变化,视觉可以让我们在脑海中想象书中的场景,而声音中所饱含的情感,为作品赋予了生命和活力,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得到读书的乐趣,体会到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传统平面设计的日益衰落下,加入听觉的感官刺激,无疑是给平面设计注入了一剂有力的强心剂。设计师为了保证作品能为大众需求,就会寻找更为独特的视角,突出的形式也会有所改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广告的设计,设计师不再追求文字的整齐划一,而是有选择地突出广告商品的某一特性,而后通过配音的效果加以强调,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
2 信息时代利用平面设计传播信息的策略
2.1 强化平面设计的编译技术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平面设计,需要通过对客观物体的编译达到主观情感表达的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从技术、意义和审美三个方面加强对平面设计的编译。首先是技术方面的编译,即设计师要通过对符号、文字、材料等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崭新的平面设计,然后利用计算机编码技术,将其转化为0和1的二进制编码,再经过转码将原来的设计再现,使用色彩的渲染,让设计更加突出。其次,平面设计都有其代表的特殊意义,将抽象的意义用平面设计的方式具体化的表现出来,使之为大众接受,并深刻记忆。另外,平面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当代的审美标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体现出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中,设计师将会徽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是红底白色的“京”字,象征着中国的首都——北京,同时,整个“京”字用象形文字绘制而成,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酷似奔跑的形式,表现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京”字下面是用英文组成的“Beijing2008”的图案,表示与国际接轨。整个会徽的设计没有一处不体现出北京对世界人民的欢迎以及对奥运会宗旨的实践。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是平面设计编译技术的完美体现,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2.2 注重客观物体主观化的转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趋近于个性化的设计,要求加入个人的想法,其实也就是将自身的主观意念融入客观物体中,完成平面设计对情感的寄托。一般而言,将客观物体主观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师要明确设计的主体,使用线条、文字、符号等设计元素将其特点完全展现出来,尽量不要遗漏任何一处细节。第二,考虑到个人情感地融入,可以采用象征、联想、白描等表现手法,将平面设计形象化,赋予其情感表达,但不改变其本质。第三,平面设计要遵循一定规则,以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为导向,切忌天马行空,使用一些生僻的设计理念和形式,让人们对设计产生迷茫的心理效应,不利于平面设计的信息传播。只要设计师在平面设计时能够注意并避免这些问题,在常规设计的同时,也融入自身个性化的见解,提倡新型的设计风格,必然能在平面设计这个领域获得更高的成就。
2.3 增强平面设计大众化的意识
平面设计最终面向的市场是大众,所以无论是平面的设计还是表达,都必须能被大众所接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树立大众化意识,了解市场走向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之前,设计师要对人们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由于人们年龄段的不同,导致生活阅历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人较不易接受新型的事物,他们的情感在时间的流逝中更加厚重,而年轻人不谙世事,追求刺激,对新的观念的设计有着狂热的追捧,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设计不同的作品,从而达到信息的有效利用。其次,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符号、文字等都有不同的理解,这与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关,平面设计由图形、文字、线条、视频等要素组成,这些因素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设计师最好选用没有争议或存在争议较少的符号进行平面设计,从而消除人们对信息的误解。最后,人们的喜好是平面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原则,只有人们对设计的作品有着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作品传播的信息有效流通。
3 结语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一直处于更新换代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平面设计如何进行信息传播,对于平面设计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崭新的道路,对于信息的传播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璐.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4).
[2] 熊樱,王海春.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J].知识窗(教师版),2012(10).
[3] 熊凌宇.浅谈平面设计表现之魅力[J].美术大观,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