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湿地景观规划导向

2014-11-10 12:07:39张晋
艺术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人工湿地

摘 要:湿地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重要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景观作为其衍生体也逐渐被决策者利用来改善多物种生存的环境,它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总结人工湿地景观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成功案例的分析,从科学与生态角度入手,寻求湿地景观规划的多重途径。

关键词:人工湿地;湿地景观;生态平衡

湿地作为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它不但为无数的动植物提供生存的基础场所外,还兼具提供居民水源、补充地下水、保护堤岸、航运等重要作用,在平衡全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秩序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人工湿地正是模拟天然湿地的自然运作规律,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湿地景观也正是伴随人工湿地的发展而产生的更具人文因素的完善手段。

1 目前人工湿地景观面临的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全球湿地面积的覆盖率仅为6%,为保护湿地,18个发起缔约国签署了于1975年生效的《湿地公约》,这种以书面形式有法可依的举动使湿地景观也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随之一些问题也自然暴露。

其一就是安全隐患问题,生态护坡没有起到防护作用,雨水量大的季节不堪一击,反而增加了场地负担。其二是城市功能破碎化现象,湿地公园和其他绿色能源项目,占地面积大资源消耗广,建设初期科学技术不到位,虽然冠以了生态之名但无其实,功能性就被模糊。其三是水质普遍较差,动植物反而成为可有可无的配景,可达圆心范围内水体就散发出腐烂的恶气,导致公众的参与度也骤然下降。再有就是水体管理机制方面,美国有低影响开发、英国有可持续排水系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其实是可以相同的,但具体项目实行方面的计算则要根据特定条件制定。

2 人工湿地景观科学技术与生态格局并重

景观的建设设计师通常会避开水体的设计,水体工程在建设初期及后期的维护上都需要技术手段的跟踪,水系统建设成为湿地景观不可逃避的因素。包括人工湿地的选址测绘、考量进水方式、中期的防渗处理再到后期的微生物分解和转化。科学手段的介入最早是the root-zone-meyhod(根区法)理论的提出,它强调高等植物的属性,在错综复杂的微生植物中预先证实了构想。此外,还有“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从字面不难理解是要求湿地中动植物均衡发展,不受外力作用的恶意破坏的稳定发展。运用自然科学建立整个系统的同时,还要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来管理,事实上实地的养护是包括湿地生态学家、植物学家、野生动物和渔业生物学家、休憩规划师和土木工程师共同完成的任务。

水系统中的湿地景观作为面临生态退化的对抗方法,与传统退耕还林有很大不同。它从宏观到微观上都有很大不同,场地大小、周围景观密集程度、空间层次、气候、土壤都能构成影响它的因素,湿地功能发挥程度和持续性都将发生物理改变。作为生物系统运作的仓库,人们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决策者最大限度地勘察研究为的就是将场所本身发挥到极致,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1)生态系统平衡与再造。人工湿地积聚物种丰富的生物、植物和营造的人造设施,仅中国记载的湿地动物就有700余种,植物更是多达2760余种,他们建立的共生关系,调和并记录着环境的变化。中国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老师的一系列湿地作品中,土地大面积被种植了茂盛的季节性植物,长芦苇及水稻层叠的生长,木栈道、远眺平台和长椅穿梭其中,低矮的雾气萦绕其中,使城市与自然高度协调。湿地景观打造的同时,现有的湿地恢复工作也应一并进行。例如,美国西北角华盛顿州实地的恢复项目,将湿地恢复与市民信用额度挂钩,加强了公众参与强度,产生了生态与社会双赢的局面。

(2)完善自然式配套景观。湿地景观中的配套设施不拘一格,常出现很多种组合方式,最基本的就是亲水平台、休息凳、地标雕塑、船、多材质栈道等。他们的防腐性比城市家具要求得更加严格。事先充分解读一个水体空间,根据需要用这些配套设施来引导公众行为,不至于在环境中做无用功。在一些亲水构筑物旁要特别注意安全扶手的量的设计。密歇根州克洛斯温茨湿地展示保护区成功的利用徒步游道、钓鱼码头、骑行路径等完成了近190万平方米的湿地硬景建设。

(3)人工干涉下的微环境。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文化的注入,随着全球空间环境的日益趋同化,湿地景观和绿地建设的模式同样陷入尴尬的模仿怪圈。例如,中国盛行的农家乐、空气氧吧、放飞候鸟、自然温泉等,不深入骨髓的文化的后果就是空洞的停留在表层直至消亡,人文因素协同当地特色的渗入则更有利于人工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完善和持续。开场水域和沼泽部分要合理分配,及时根据事宜保证后期调整。

3 典型人工湿地景观案例分析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该项目占地面积34hm2,处于有洪涝威胁的低洼平原地带,降雨量为567mm。该场地周围高密度的建设带给场地很大压力,面临自然生态退化的危险。土人设计团队将该区域分成空中栈桥、路网及平台、山丘、人工湿地挖方、原生湿地五层系统,延场地四周布置用来收集雨水的管道,实践证明,它不但解决了雨水堆积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憩息的有氧场所,创造了层次丰富的城市空间。

Syrinx环境设计事务所完成的澳大利亚珀斯码头街人工湿地和澳大利亚珀斯费雷泽海峡的项目:这两个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建立雨洪管理系统,码头街重视又氧植物的选择,海峡则更多地考虑了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投入使用后湿地不但提升了周围地块的价值,还拓展了多生物的栖息环境,为市民营造了健康的休闲娱乐场所,是雨洪治理项目的示范性工程。

德国斯图加特市巴赫卓越中心:建筑设计师Kohlbecker通过水域作为沟通构筑物周围空间的媒介,水域主要通过收集构筑物顶部的雨水,通过净化处理、流动释放两套水体处理系统完成整个运行。无论是周围景观与水体的关系还是人与环境的接合,都将给来到这里的市民一次无比难忘的体验。

4 研究展望

尽管目前各国都积极保护和建设人工湿地景观,但从长远来看湿地景观的开發仍会并持续呈现出上升趋势,首先,随着地表资源的消耗,自然灾害频发,抛开再生资源外,水体建设无非是最直接的以渗透以补给方式,为大众提供了共享与思索的场所。其次,近年来湿地景观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它的栖息优势是其他单一生态环境不可比拟的,惯有的景观打造已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由此可见,规划者应重视湿地景观的分类研究(可参照《中国湿地分类系统》),对特定的环境规划不同属性的湿地景观,特别是级别、功能、尺度的差异,都要有分层次系统的统筹方法。人工湿地景观在做出巨大贡献之余仍有深层次潜能需要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刘红玉.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5(07).

[2] 张清.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J].湿地科学,2011(04).

[3] 张华兵.自然和人为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汪霞.城市理水——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发展模式的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 叶功富.城市森林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04).

作者简介:张晋(1989—),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人工湿地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探析
中国水运(2017年1期)2017-02-27 23:55:20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经济师(2017年1期)2017-02-27 23:06:19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探析
中国水运(2016年11期)2017-01-04 12:37:47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老区建设(2016年4期)2016-09-28 05:25:30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测量技术概述
科技视界(2016年16期)2016-06-29 20:54:1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建设的应用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17期)2016-04-27 05:34:23
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商(2016年2期)2016-03-01 08:39:14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科技与创新(2015年2期)2015-02-11 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