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
摘 要:布莱希特对戏剧的创新就是提出了“叙述体戏剧”这样的一个理论,该理论与此前延续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戏剧性戏剧”传统有着鲜明的对抗,戏剧理论的核心范畴就是“间离说”。本文主要是对“间离说”的浅入的分析,而来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布莱希特;间离说;戏剧
布莱希特在创作新的戏剧理论时,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位:就是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而将其定位命名为“叙述体戏剧”,而来与亚里士多德式的“表演性戏剧”相区别,其戏剧中最为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叙述,最为常用的典型表现方式就是表演。个人认为,相比于“叙述体戏剧”和“辩证戏剧”,后者更适合对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及创作进行描述,后者是他在50年代末提出的,为何这么说?那就需要在从其理论的核心“间离”的概述中来寻找答案。
1 “间离”理论的概述
若想就“间离说”的深刻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那就得需要我们以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著名定义来看:“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以Katharsis来定义悲剧的目的,其主要的路径希望通过情节对观众的激发出恐惧与怜悯之情,能够让观众能够从剧中人或事中生发出情感的共鸣,而最终达到情感的净化。
观众会因为戏剧中的情感而产生共鸣,进而会陷身于戏剧中无法自拔,但是对于认识和改造社會来说,情感的净化对其是没有作用的,这是布莱希特的看法。情节的强调,戏剧性的过于突出是“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最大特点,这一戏剧的优点是可以最大化的引人入胜,但缺点却是剥夺观众思考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处于艺术的幻觉之中。“间离”主要是利用剧作者、演员(导演)、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叙述的表达方式将完整的情节打散,以此来避免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间离感情。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就是在创作剧本时把叙述这一方式进行突出。使观众享受不同于以往通过直接的表演来了解故事,“丢掉第四堵墙的同时,却增添了叙述者”。与表演方式相比,叙述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片段性、戏剧性、结构上的平行性和蒙太奇组合性。除此之外,利用旁白来减少神秘感、故意将与其角色不符的台词安排给演员、加大评论性的对白等都属于叙述性的手段,无论哪一手段,都是为了提醒观众处于现实之中,而非戏剧,最终达到“间离”的效果。
第二,在表演上就是要求演员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即将要扮演的角色。理论中和演员有关的内容,布莱希特差不多全部是借鉴狄德罗的理论,演员只有做好了如何保持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才能来追求表演中的惟妙惟肖。“要求演员深入角色的情感内部,注入真实的情感并表现出来,在观众与舞台之间营构起‘第四堵墙,在舞台上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空间,让观众产生真实的幻觉,引起观众情感的投射”,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模式,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当时的主导模式。相反的,“间离说”的核心思想便是针对“第四堵墙”而发展的:“必须使演员摆脱全面进入角色的任务。演员必须设法在表演时同他扮演的角色保持某种距离。演员必须对角色提出批评”。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用这些技术和手段而来让观众保持清醒,以至于不会迷失到剧情中。
2 布莱希特戏剧的当代启示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哲学家,尽管他曾说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并且对其盛赞有加,但是一潭死水并不是戏剧理论与创作的最终结果。布莱希特以其新颖的方式把叙述的表现方式引入到了戏剧中,其创举是极富勇气的。他看到的是叙述这一因素可能会因为技术不断醇熟而被逐渐被戏剧表演所采用,于是布莱希特果断地将其用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和创作中,于是就有了《夜半鼓声》一批杰出的新剧作,布莱希特的创作极大为戏剧理论与实践发展了新的高度。这就是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启发到当代戏剧创作的地方。
布莱希特的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是他所处的时代,更是每一个时代所要具备的精神。但在有着敢于创新的精神的同时,还需要我们把握好创新时必不可少的两种态度,那就是严谨与审慎。有关文艺理论的创新,即不是随便地创造一个新的名词和概念,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文字游戏,它是有着严格、缜密的逻辑思想来作为基石的,在创新过程中还得特意地考虑到艺术形式的发展规律,实践来发展理论,理论来推动实践。这就是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对当代的启示之二。
文艺对社会批判时所需要的有效理论基础虽然最终不是“间离说”,这也不能完全地说明社会的批判作用是不可能由文艺来承担的。拉斯作为古罗马诗人、批评家就曾经在《诗艺》中就提出了“文艺应当同时肩负起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相关的言论。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在,片面地张扬文艺的娱乐功能,来取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为目的,并没有考虑文艺的其他的含义所在。把自己身为知识分子而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个体责任的彻底遗忘。戏剧也是文艺的重要部分,当代应该像布莱希特理论中提到的一样,重视好戏剧的重要性,使社会能够逐步地完善,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中才能够促使着社会走向更完善。这就是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对当代的启示之三。
3 结束语
批评并不是完全的否定,在对布莱希特的“间离说”的批评的同时,不能对布莱希特的艺术成就理论全盘的否定。布莱希特戏剧专家和研究欧洲戏剧学者丁扬忠先生对其的客观地评价:“20世纪的世界戏剧发展史,由于布莱希特的贡献,使它增添了一个独特的篇章。如果没有布莱希特这个名字,本世纪斑斓多采的戏剧就缺少一种耀人眼目的光泽。”
参考文献:
[1] 林婷.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的再认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8).
[2] 石若凡.简析布莱希特的戏剧“间离”理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3] 陈俊.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影视应用[J].电影文学,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