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马彧
摘 要:本文通过漕运文化对杨柳青年画的影响这一节,阐述了漕运文化与天津这一大民间手工艺产生、发展等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漕运文化对它们的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漕运文化对这两大民间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推动性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天津;漕运文化;杨柳青年画
0 引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运河,由北京向南通往杭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大运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元时修建成直通大都的南北向航道,明清时期延续元时航道,并进一步进行疏通。大运河全线贯通后,不仅发挥着它货物运输的功能,也沟通了南北风俗、文化等。对于运河沿线的城市,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我国元、明、清三朝均建都于现在的北京,京城所消耗的粮草需“南粮北调”,当时调运粮草多用水路。每年的漕粮都须经天津的三岔河口,再运抵京城,这样,从元到明清,天津一直是漕运的转运中心,货物的集散码头。漕运的兴盛,促使了南北物质和文化的交融,天津的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来到天津的一些南方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再次,天津作为漕运中心、货物集散码头这一特殊性也影响着当地的民俗与艺术风格。漕运对天津文化的影响是广泛的,包括民风民俗、语言、穿着、建筑风格、美食、曲艺、手工艺等等。本文中,从两种天津民間手工艺入手,浅谈漕运文化对天津手工艺的产生、发展、风格倾向的影响。
1 杨柳青年画简述
1.1 杨柳青年画的历史
杨柳青地处天津西青区,建于北宋景德年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这座古镇上最著名的要数年画了。关于杨柳青年画的起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但较为可靠的是起源于明初永乐年间。其传承源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有密切关系,年画的内容门神纸马是从东京汴梁先传到山西、河北,直到明初传到杨柳青的。到明末已小有规模,戴家年画作坊、忠兴号画庄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字号已临街开店,清代中期达到鼎盛,全镇形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场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年画之乡。[1]
1.2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主要特点是:构图丰满,线条有力,色彩鲜艳,且人物的主要部位都用粉、金烘托,风格鲜明,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1.3 杨柳青年画内容题材
杨柳青年画的取材是非常广泛的,有历史或神话故事、花鸟虫鱼、戏剧杂耍中的人物等等。它的取材内容基本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巧妙地将现实生活艺术化。所以,杨柳青年画除了它本来拥有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具有史料研究价值。[2]
2 漕运文化对杨柳青年画的影响
2.1 漕运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是杨柳青年画诞生的摇篮。杨柳青年画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大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1)画师的引入。从杨柳青的位置来说,它处于天津以西14公里处,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都从这里流过,是货物运往都城的中转站。明永乐十三年,大运河开通后,这里成了北方的物流集散地及工商重镇。永乐十九年,随着明都城迁往北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向北迁来,政府还将江南九省的富民也充实到了都城附近,也有不少文人画师随漕船北上。此时,作为北京周边及运河沿线的杨柳青,同样接收了不少迁移人员,江南的戴氏一族就是其中之一。戴氏一族将祖传的雕版印刷技艺带到杨柳青,并在此生根发芽。清初,戴家第九代传人戴廉增首创镇上第一家画店,发展到现今,成为杨柳青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年画店。此外,齐氏一家、钱慧安、张兴泽等南方画师都是随大运河漕船而来。他们对杨柳青年画的贡献无疑都是十分杰出的。
(2)年画制作材料。虽然杨柳青地区有适宜雕刻的枣木、杜梨木作为刻版材料,但由于处于北方地区,所以并不盛产适宜的纸张与颜料,这样就无法绘制精美的年画。直到大运河全线贯通,为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帮助,南方精细的纸张、墨水和颜料等可以通过运河运抵北方。逐渐,杨柳青年画开始改用南纸与颜料。从此,出现了彩色套印,随后,逐步发展成年画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全套工艺,为杨柳青年画品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其发展。[3]
(3)年画的扩散与传播。杨柳青年画的扩散与传播得益于其作为漕运码头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年画的外运、批发非常便利,因而更容易被外界了解以及大规模的发展。据《杨柳青镇志》记载:随着年画声誉的提高,销路扩大,每年秋季为销售旺期,渐向几大河道口岸货船批发,远销冀、鲁、皖、豫等广大农村,并向北京、内蒙古及关东等地扩散。从上述文字中不难看出,水路运输的繁荣确实给杨柳青年画的大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3]并且,当时冀中和南北的商船云集于此,交流土特产或转运津京。文人画师也爱聚于此地探讨与交流艺术,也为年画的扩散与传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2.2 漕运对杨柳青年画的题材、风格影响
大运河全线开通后,由于杨柳青所在位置是从北京到江南很重要的一站,因而造就了当地商业的发达、手工业的繁荣,曲苑的充实,与一般的农村的整体环境大不相同,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因此,在年画题材上,表现的多为大户人家的繁荣、富足。又临近北京,艺术上要求高质量,内容上要求高层次,这里面有很多正统文化的东西,和其他地区有一定区别。又因大批达官显、富商巨贾随漕运而来,纷纷聚居于北京及周边,各地生活习俗、社会时尚都在此汇集,使杨柳青也深受影响,高品质生活情趣主导文化潮流。
各地的多种文化汇聚于杨柳青这一漕运枢纽重镇,文化的多样性大大拓宽了杨柳青年画的创作题材。例如,传统的门神、娃娃题材、反映市井繁荣景象的题材、反映宫廷生活的题材(把宫廷里一些建筑、室内装饰、园林风景、侍女绘于其中)、戏曲题材、创业兴家的题材、崇尚新潮流的题材等等。代表作有《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山鹊山鹊别处啼》《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渔妇》等,以及带有时事新闻特色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等。[2]
从杨柳青年画的色彩来说,因为它作为距离京城最近的漕运枢纽重镇,其客户大多是各地富甲、京津城市市民,更有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所以杨柳青年画在色彩运用上不同于其他年画直接使用强烈的原色,颇具世俗气息,而是要经过精细的调制,它的色彩丰富、润泽、柔和,还达到了深浅明暗、远近前后的对比,更为雅致、细腻,经得起推敲。
从画风上来说,它一则深受运河沿岸这一有利地势条件影响,由于,南方的绘画艺术随漕船漂来,它充分吸取了我国民族绘画的很多优秀传统与技巧,更加富有艺术性;二则作为京城附近的漕运重镇,宫廷画对它产生一种互动影响,宫廷富丽细腻绘画风格融入其中,使其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华丽与优雅。
3 结语
通过对天津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发展与创作特征的了解,归纳与总结漕运文化与之关系,及对其的影响,总结得出了漕运文化对天津这一大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的产生、发展、题材选择、创作风格、推广与传播等方面有着推动性作用的结论。在漕运文化的影响下,杨柳青年画吸取了各地艺术精华,继承下去,并改革创新,也逐渐寻求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名扬海外。
参考文献:
[1] 金开诚.中国年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67-68.
[2] 杨柳青木版年画[J].新华书画,2009,6(3).
[3] 陈子如.大运河是杨柳青年画的摇篮[N/OL].天津日报,2008-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