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颖杰
摘 要:自20世纪中叶,电视作为一种影像媒介,在全球迅速普及开来,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媒介的意义。伴随着便携式手提摄像机的出现,艺术家开始利用录像这种新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的录像艺术大多是艺术家用它作为行为艺术的一种记录手段,后来由于对影像艺术理解的加深,单屏录像显然受到形式上的局限,它在叙事和空间表现力上已经不能够完全支撑起艺术家的观念。于是伴随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扩展,信息存储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给艺术实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录像艺术的创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艺术家开始不断地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拓展新的视觉空间和创造观念的可能性,利用新的技术和表达手段,来传达自己的观念和个人的情感。他们在视频作品的制作上也逐渐变得更为成熟,将视频与装置结合一起的展示方式成了录像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品与环境相结合,为艺术的表现带来更广阔的空间。此文从笔者比较喜欢的影像艺术家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入手,通过分析各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探讨他们各自独特的叙事方式。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以影像装置的方式来展示,环境空间和影像形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影像艺术作为艺术家观念的延伸,通过后期非线性的编辑技术重构叙事语言,非线性叙事使得影像艺术在环境空间中叙事的构架变得更加多元,多屏幕的拼贴与并置,扩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影像非线性空间叙事
1 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屏幕内外的空间表现
纽约现代美术馆外墙上播放着7个被投射的影像,这是道格·艾特肯将电影场面的持续性序列投射到建筑物的七个正面,包括在西部第五十三和五十四街道和那些俯瞰“艾比·艾尔德维其·洛克菲勒雕塑公园”等场景,银幕创建了一个立体主义建造的用于后现代立体主义交响乐的建筑。这个取名为《梦游者》的作品,呈现了在城市中的人们如何展现他们的记忆和故事。睡眠以及落日的图像混合着嘈杂市区内的MoMA外墙,七个视频播放点的展示方式透出了诗意。许多影星也参与了制作,他们在片子中分别扮演了不同身份的人:一个骑自行车的送信人,一个电工,一个邮政工作人员,一个商人和一个办公室职员。播放着的多屏影像展现了不同角色间的故事,影像之间一方面波浪平行;另一方面图形和时间错位,伴随着日落、睡梦、起身、画面之间不断地切换,人物在极度不安的情绪下离开自己的公寓行进在纽约的街头。当影像快速切换的画面中大体形式和主要色调的结合接近于抽象之时,作品的精彩瞬间往往就出现了。红色上面的白色箭头被不断用到商标中,闪动的黑、白、灰矩形构成了舞动的大杂烩。
道格·艾特肯是当代美国的一位多媒体艺术家,他的创作以电影、摄影、录像、建筑、声音、镜面和投影为主要媒材。他的作品多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个人的生活剪影,影像常常投射在观众穿越的视觉空间,营造出一个如同是在满足好奇心的小空间,让观众进入图像空间当中自由地观赏。在《梦游者》这个作品中,道格·艾特肯受到纽约市中心稠密的建筑群环境的启发,他将多屏影像与这座城市的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并把展出地点定在许多毗邻美术馆地势便利并且易于观众观看展览的公共场所,作品的展出形式很大程度上增强和挑战了观众对公共空间的理解和体验。当观众穿行在这种被建筑式的投影装置包围的环境下,身处于现实与虚构,梦和睡眠以及潜意识的复杂关系当中,调动了观众从视觉、听觉甚至是身体的漫游,并在此参与过程中自行地编辑个人的视觉和感知。
道格·艾特肯的影像作品常以多个屏幕的形式来呈现。多屏幕影像装置所处的空间的构成是多层面、立体的、交互的。它是由艺术家的意识空间和观者的接受空间互相叠加结合而成的。艺术家的意识空间则通过内空间和外空间共同构成的。屏幕内部的视觉空间作为影像艺术的内空间,是艺术家意识的最直接体现。在《梦游者》影像中,道格·艾特肯将速度、时间、空间连接在一起,各个画面的镜头之间同步切换,事件在平行中行进着。影像通过非线性的编辑手段,碎片化的方式来展示,镜头与镜头之间快节奏的切换,各视频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同步发展。相对于内空间的影像装置的外空间,作为介于屏幕之外同时又是作品之内的展示空间。道格·艾特肯将《梦游者》的作品融入公共空间当中,把影像投到建筑物上,影像与建筑物的结构融为一体,这样的展示方式强化了观众对公共空间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对作品的阐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内外两个空间的并置,充分再现了艺术家寄予作品的意识空间,并且为接受空间的形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接受空间则是通过观众参与来完成的。作为观众,参与到《梦游者》作品的展览现场当中,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某种关系,身体和感观都在经历一种转变。在艾特肯所营造的现场中,观者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感知能力、知觉方式对作品产生多元化的感知和体验。伴随展示空间形式不断丰富,艺术家表达的意识空间和观者的接受空间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并且更具有扩展性,多义性和生命力。
2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实物与戏剧性的舞台环境
走进托尼·奥斯勒作品的展厅,厅内光线幽暗,如同影院一般,一个衣衫褴褛的玩偶的动画式的影像装置播放着,“不,不,不!”的哭喊声填满了整个空间,这样的声音带给人一种不安的情绪,似乎预示某件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走进装置,在影像的前景里,观者可以看见一个圆锥形的被褥堆装点着的许多玩偶,每个玩偶都是用微型的投影仪投射而成的面孔影像。天花板上大型的摄像机反复扫描被褥堆里一个身体弯曲的男人,那种被压抑的痛苦,从他的尖叫声中爆发出来。
托尼·奥斯勒是一位美国的影像艺术家。他的玩偶给人的感觉常常处在非常难受的境地,这些玩偶都是用各种纤维做成的,给人非常逼真的效果。在技术上,他利用了高尖端的仿真模拟技术创造出了虚拟现实的视像装置,使用小型投影仪投射在实物上,这些实物作为投影的平面,扩充了影像空间的媒介,这种借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物品来模拟较为抽象的内容,造成一种新的幻觉和意义,启发了艺术家的自由想象,与观众建立起交流和互动,使影像装置的空间表现更加丰富和多元。他的影像装置制造了一个戏剧性的舞台效果。这种将人像的投影和舞台布景般的环境相结合,通过赋予戏剧性循环播放的声音,设置了一个玩偶堆,并建立起一种存在于玩偶堆中的表演,在限定的空间中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剧院的场景。当观者进入这样一个被艺术家精心构造的影像环境空间中,首先被空间内灯光所营造的氛围、色彩和感覺所吸引,光线的方向和强度给人造成视觉上梦幻般的感受。这些实物所建构的环境,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再现,更是融入了艺术家的情感、想象、观念和态度的延伸。在这样特定的影像艺术的空间中,观众延展了自己亲身的感受并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3 影像空间与创作
我的创作选择了影像装置的形式来展示。几个影像在展厅内同步播放,借助投影和录像装置一起展示。影像之间同步传递,在片子中,我将人物置身在一个现实与幻觉的矛盾空间中,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试图找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关系。在这样一种现实的和想象的心理空间中来表现,我希望通过选择的各种意象如:树林、戴面具的人物、兔子、电视机、镜子、楼梯等来制造一种超现实的气氛,通过人物在这样环境中矛盾的行为和表演来试图解说这种不可调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潜意识下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关系。
在我的创作中,我试图在作品中制造一种新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作品在色彩、构图、场景等方便做了考虑,结构上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的方式,并将素材进行了重新地组合和拼贴。影像通过人物个体的行为方式和表演在各个场景中切换,一些个场景又是通过画面色调的变换来营造一种超现实的氛围,人物在梦幻和现实,沉睡和清醒的状态间游移并穿行,各个影像间相互链接并映现出不同时空之间的关系。
影像作为我的观念的延伸,我尝试建构一种超现实的想象、一种类似于戏剧的场景。在作品中我尝试将人物置入现实和幻觉的关系错位当中,把观者引入到一个特定的影像时空中。在展厅内,多个视频错落分布,影像被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入特定的环境空间中,它的意义就完全被改变了。多屏幕的并置,拼贴手法在影像装置的时空中得以运用并解构成为新的时空关系。影像中不同的结构和内容在空间中链接起来,各个元素得到重新地解构。我以为也许有某种可能性让我去发掘一些可能性的东西出来,探讨影像的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在影像的不同的时间层和空间层中去寻找新的叙事话语。
4 非线性构想
非线性是编辑系统上采用的专用词汇,它是相对于传统上以线性编辑来说的。传统的线性编辑是按照时间前后顺序进行的。而非线性不具有前后顺序,在时间轴上,通过对时间顺序进行重组,使得它变得空间化。
我对非线性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文中提及(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这两位影像艺术家,他们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影像进行创作来实现非线性的构想。道格·艾特肯影像作品的空间构成是多层面、立体的、交互的。作品屏幕里的空间感和展示方式的空间感交错在一起,非线性编辑给影像制造了奇特的视觉空间,把观众带入一个虚拟的视觉空间当中。观众穿行在他的作品里,身体和感观都在经历一种转变,空间体验也被不断地放大。托尼·奥斯勒的作品中投影和实物构成录像装置,投射技术的使用,实物作为投影的平面,扩充了影像空间的媒介,日常生活的道具和戏剧性的舞台环境结合在一起把观者带入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艺术家运用新技术尝试艺术的多种可能性,使用多个显示器和多幕投影并置的效果来展示作品,制造了多维和多重的视频空间。它们在空间上按照特定的结构分布,在视觉形象之间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具有戏剧性的空间结构。在时间上多个屏幕并行前进,不同时空相互交织而又互相渗透。艺术家用媒介来表达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建构非线性的想象。
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家运用新媒介和新技术来探索艺术创作中更多的可能性,表达观念的手段也会逐步地改进,他们将尝试并开拓新的成像的空间。伴随空间形(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式的不断丰富,影像艺术中所涉及的空间概念也会被不断地拓展和创新。我们期待影像艺术以更丰富的视觉界面与多维的空间,扩展艺术的新意识,为影像的表达提供新的语境。
参考文献:
[1] Michael Rush.New Media in Art[M].in the United Kingdom,1999.
[2]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朝晖,徐瓴.新媒介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 卡特林·格鲁(法).艺术介入空间[M].广西師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