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传递策略研究

2014-11-10 13:43刘臻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

刘臻

[摘 要]本文基于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和交流的方式,以及传递隐性知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的分析,总结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隐性知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传递策略

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要求知识的存取更加快捷和方便。高校图书馆中的读者服务是和读者直接接触以及掌握读者信息的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十分重视知识在读者服务中的传递,尤其是在隐性知识的传递方面。

一、隐性知识定位

隐性知识一词最早出现在哲学家波兰尼的《个人知识》中,波兰尼指出,能通过图表、书面文字和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知识统称为显性知识,而不能用言语和其他形式表达出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由此可以看出,隐性知识是存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在特定的情景下不能通过确定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的知识。同时,隐性知识的获得常常不能依靠他人和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只有通过亲身尝试、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获取[1]。

二、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体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一)体现形式

显性知识中包括的像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图情知识等都能通过与他人交流或研读书本的方式来获得,但是对于一些高水平的信息必须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文献分析力、语言表达力和导读咨询的能力,甚至还要求我们有和个体心智密不可分的创新意识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往往图书管理员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获得这些知识,大部分也属于隐性知识的类别[2]。

有人认为,图书馆隐性知识可延伸为:存在于个体和图书馆组织间难以表达化、模仿化和规范化,且不易交流和共享、难以复制和窃取的各种类型的尚未显性化的知识,也包括从图书馆外部通过流动和共享的形式获得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具有主体和个体两方面的特性,还具有组织性和特定的集体性[3]。同时,也提醒我们不但要重视对显性知识的运用,更要重视隐性知识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转化和分享。

(二)传递方式

第一,按照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播的主体情况来划分,可分为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像培训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经验的共享等等;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有关隐性知识的传递,如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检索系统检索文献,工作人员向读者学习其研究领域内的专业学科知识等等;读者和读者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例如学科知识的共享和读书经验的交流等。

第二,按照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播的客体情况来划分,可分为通过对图书馆的使用来获取信息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在检索中技巧的学习情况;就某个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关信息意识和道德的共享和交流等等。

第三,按照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播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间接传递和直接传递。间接型的知识传递是将各主体间存在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或采用案例法和一些其他的方式将信息记录和保存下来,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直接传递,顾名思义,是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通过语言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隐性信息的同步交流和分享[4]。

第四,按照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播的模式不同来划分,也可分为两大类,分散模型和专家模型。其中分散模型也被称为讨论模型和点对点式的传递信息的模型;而专家模型指的是按照传统形式下的课堂模式,实现点对面的传递信息等方式。

三、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的必要性

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看,很大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人员的调配上没有长远发展的计划。一方面表现在学校人事部为了帮助解决部分教职工家属和子女的就业问题,强制在图书馆中安插工作人员,导致图书馆常常出现岗位随意化、人员组合过于盲目化的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图书馆中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图情人才,很多老管员只是安于现状,只满足于当下简单的借还服务,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新来的馆员在实际操作和专业背景中都相对缺乏经验,对专业知识掌握十分有限,服务意识也不强烈[5]。服务结构不合理、专业队伍不稳定是图书馆读者服务面临的现状,要在根本上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的稳定传承和发展,提高读者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的进程就要不断加快。

四、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的措施

(一)重视文献检索课,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

通过文献的检索课程,教师能通过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式中的专家模型方式向学生传递自身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帮助学生的隐性知识社会化。同时,学生在经过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和对图书馆检索系统实践的掌握之后,还会使显性知识内化成自身的隐性知识[6]。

(二)设立参考咨询地点,促进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

在参考和咨询之后,工作人员可从中获得读者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和在获取隐性知识时的习惯等等,还能将此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对读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将读者最迫切需要的知识传递给读者。在传递隐性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知识的传递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将培训馆员作为发展机遇,提高读者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上面所提到的读者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包括在工作中要掌握的有关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化的现代科学知识,还包括读者服务中用到的举止和言语上的知识。工作人员要想彻底掌握这些知识,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实践经验才能获得。所以,此时将培训馆员作为发展的机遇,在不同的方面促进馆员之间这些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就会使官员的整体素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达到横向跨越式的发展。

(四)深化读者讨论区的发展,促进知识在读者之间的创新交流

在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方向中,自助服务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亲睐,现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中就采取了此种自助服务的模式,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促进读者和读者之间在隐性知识的交流将会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知识传播和共享。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可扩大读者讨论区的区域,包括现实中和虚拟中的两种情况,只有在这个空间里,读者才能自由地发表和交流内心的思想和心得体会,会更加有助于新知识的产生和对隐性知识的获取。

(五)建立网络数据库

建立网络数据库,便于记录和保存读者服务中的隐性知识,完成异步传播。前面说过,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来表达和记录,但其能够记叙和保存。通过记叙和保存两种方式,使得部分隐性知识借以通过外化的方式实现显性化,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异步传播。在另一方面,知识中最核心的部分和那些不能显性化的知识也能通过此种方式和技术得以保存下来,例如:对案例的保存方法就是通过此种方式达到对隐性知识的传递作用。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应适当地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多种优势,建立出专门用以保存用户信息的知识库,帮助读者和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记录隐性知识。从高校图书馆图书管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他们能通过读者在定制和服务中的具体情况获取阅读的种类和习惯、研究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以及等其他方面的隐性知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此种方式还能通过对个案的学习获得读者服务中的工作人员积累对图书馆系统的管理经验和技巧[7]。

五、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存在的不足

(一)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缺乏经验

很多人在分析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手段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出属于图书馆自己的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和传递。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具体技术在更深层次上的钻研和探索。只有在深层次上挖掘图书馆对于隐性知识的作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中传递和发展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和传递中专门技术的研究,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8]。

(二)隐性知识获取的效果反馈欠缺

根据在网上检索到的文献资料中显示,仅有一篇是关于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隐性知识的管理效果评价的专门研究,此文献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机制,对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的管理效果评价做了深入的分析。如若高校图书馆仅仅就是在乎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实施,但并不在乎相应的评价机制来获得反馈信息,就会使得这种实施到最后缺乏监管的力度,对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也不利于对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利用。

(三)对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缺乏必要的研究

对于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来说,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发现、挖掘、转移隐性知识,还是对隐性知识进行共享,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针对图书馆隐性知识传递的管理过程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但是,现在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都是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整体出发,讨论隐性知识在图书馆传递中的利用情况,缺乏对图书馆隐性知识专递的过程的研究,在此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四)在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传递因素方面缺乏研究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传递离不开环境的变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出有利因素、关键因素和障碍因素,还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校中隐性知识传递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主要是对障碍因素方面的探讨,缺乏对有利因素和关键因素的分析。

(五)缺乏对隐性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针对显性知识的传递特点,搭建出了具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但在构建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传递系统中,却缺少对隐性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要想让隐性知识更好地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系统中更好地传递下去,必须搭建起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这就要借助数字图书馆和现代网络技术在显性知识传递中的应用经验,建立图书馆组织管理中的知识数据库,进而开发出针对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传递的整套管理软件系统,同时利用3G等技术手段,结合在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MSN、QQ、BBS论坛、Email等即时的通讯工具,搭建出一个针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传递开放式的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加大对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传递过程中的创新化促进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保存、传递和交流[9]。

结语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团队中隐性知识传递的体现形式和传递方式的论述,不但明确了今后隐性知识传递在高校图书馆中传递的方向,也提出了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的必要性,并总结出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传递所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而对于促进隐性知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传递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对读者和工作人员对隐性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贺玢,等.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218.

[2]黄晓玲.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7);145.

[3]刁云梅,贺伟.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8(2):31-32,35.

[4]任兴洲.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障碍分析与挖掘研究.情报探索,2009(2):122-124.

[5]程瑾等.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现代情报,2009(4):10-12.

[6]代新欣.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方法与组织文化研究.图书情报论坛,2009(1):12-17.

[7]张莞,朱红涛.单一型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动力及其利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9(2).

[8]胡斌.图书馆员隐性知识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探索,2009(2).

[9]张正禄.基于隐性知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模型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0(1).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