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堰

2014-11-10 22:51陆建立
福建文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洋浦龙桥双河

陆建立

站在虹桥上,洋浦之水向北流着,一直奔波到杭州湾,纳入大海。我家就在洋浦的东面,村名也叫洋浦。这浦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慈余两邑的界河,站在桥上向南远眺,洋浦上的堰坝像一条巨龙,座南落北,静静地卧在两边河的中间。初夏梅雨季节,泼墨似的天空下,远方的山脉,略显灰蒙,山脉间却清晰地蒸腾着层层白云。阵雨断断续续,稀疏而硕大的雨滴突然砸了下来,在水面上溅起一个个水泡,忽而破裂。

记不清来这里的次数了,小时候曾在这里游泳、摸鱼印象仍在眼前。几年前,因拍摄慈溪境内的古桥,也来过几次。这是一座横跨洋浦上的单孔石桥,桥的一端落在桥头漾塘孙家旁,另一端则在观海卫的快船江畔,远远看去好似彩虹卧波,故名“虹桥”。虹桥无栏杆,梁石的两侧都刻有桥额,边款早已模糊,连续去了两次,才辨清左右两边的小字,上款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下款为“辛亥九月吉立、里人重建”。武昌起义后正式改用黄帝纪元,到民国元年,前后只有两个多月时间,当时宣布独立的省份也只有十几个。“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可能会用于布告、公文之类,但书于实物题刻,一定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那一班清末的遗老们,至死都不肯承认中华民国。想不到小小一座虹桥的题刻,蕴藏着一段风云变幻的沧桑历史。如今,它成为难得一见的辛亥革命历史文物了。

虹桥与镇龙桥直角相连。镇龙桥是一座碶闸桥,南北架跨于堰坝端部,桥台与堰塘同宽。童年时候,从村里河埠头出发,坐航船去余姚,船沿快船江必过此桥,管闸人将桥台西侧立有两根插碶板的槽石拉起,拉牵绳的人打过桥门,起闸放行。有时水流急,那船老大与拉牵绳的就非常吃力,在号子声声中,大家总算过了堰闸,那船就会一路顺风,洋浦上橹声欵乃,帆船在河上晃悠,层层水纹不断向两岸扩散。现在再次看起来,桥台较宽,桥面窄了点,两根梁石并铺,可能为方便碶板的插拔,梁石靠架于碶槽石一边。两根梁石,厚薄不一,东边一根较厚,拨开杂草堆,发现了梁的一侧刻有“道光癸卯岁慈北重建”,西边梁侧刻有桥额“镇龙桥”,看不到落款,因此,就很难判断两根梁石年代了。留下的是百姓齐心协力斗恶龙的传说,你看,站在镇龙桥上向南望去,只见长长的双河堰恰似一条巨龙,二旁水流集汇,酷似恶龙四肢挣扎之态,真是太神奇了。这桥与塘上的荒草相伴,旁边已看不到以前文昌阁的痕迹了,据当地老人回忆,镇龙桥上的文昌阁原是一座宫殿式三间两层飞檐建筑,四面回廊,上层塑有文昌帝君,是当地及过路群众拜求文运官运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慈北、姚北两地文人活动聚会的地方。此阁在清中后期兴修排水闸的时候被拆除了。或许洋浦的泄洪、排涝量也够了,现在的河道又失去了运输的功能,闸已被堵塞而废弃了,桥门下早已荒草丛生,密实的茭白丛像壮士一般护卫在古桥畔,世事真是变幻莫测,只能长叹一声。

今天的行程是走双河堰,镇龙桥算是双河堰的起点,双河堰也称漾塘,或洋塘。堰的两旁分东、西两条河,以前是两县界线,现在是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约一公里,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与快船江最北端连在一起。东河之水从慈溪最大的杜湖、白洋湖而来,通过快船江流往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则从上林湖而下,经东横河流入,过洋浦而入海。双河堰不单是水利工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以前曾留下双河十二景诗,像双河胜概、三山登览、虎啸地辟、龙眠洋浦等。清代诗人毛钟琪曾作有《洋浦渔唱》诗:“瀛海通潮可问津,轻舟日夕往来频。一声欵来烟波净,万里明空境界新。兴动濯缨沧水上,诗成把酒鉴湖滨。忘机只有闲鸥在,惯伴渔矶鼓枻人。”

初来的人必定会感到奇怪,好端端的堰坝为何筑在河的中间?出生在洋浦西边的余秋雨先生写了家乡的庙宇、牌坊、杜白湖、夜航船、老屋等,就没有写过双河堰。他倒写了远在四川成都的都江堰,称其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超出万里长城的社会功能。我看了双河堰之后,觉得这水利工程也如都江堰一般惠国惠民,庇护和濡养了慈余两县一方百姓。余姚上林与慈溪鸣鹤两乡,地势高低不一,鸣鹤乡地势较低,上林之水泛溢,则流入鸣鹤,每年淹没了庄稼田园,危害百姓。早年间,当地百姓自愿捐资,在河中央造起一条土塘,将洋浦的水流一剖为二,分为东西二河而成现状。西河南接余姚的东横河,可通姚江,向北仍由洋浦口入海。东河南纳白洋湖来水,向北到镇龙桥与快船江相汇,折而向东,一直可以通到旧时属于镇海县的龙山。历史记载,就在唐景隆元年(707年),因旱季放水方便,或余慈二地便于水上运输,邑人又在漾塘上开挖两闸,“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从此西流截断,水患扼制,鸣鹤于是成了膏腴之地,被称鱼米之乡。清代白湖诗社诗人、乡贤叶金铿赋曾作诗描述双河的变迁:“一带双河宽,滔滔涌急湍。由来先蓄势,从此挽狂澜。高阁何时建,长河落日残。欲张文阵起,藉手望词坛。”这诗已经成了洋浦上的千古绝唱。

雨已停,沿着堰上靠北的石板走去,先见到的是荒芜的杂草,参差不齐的竹子长满在堰上,看起来草木茂盛。行走了十几步,发现了石驳坎部分已经倒塌了,两棵情侣般的水杉树倒在河上,树叶已经碰到河水了,一只蜻蜓点水而起。绕过一段倒塌的石驳坎,是一条还算平整的石板路,堰上零星种植着玉米、紫茄等农作物,地上还爬满了番薯藤,有一个老农正在劳作,我们向他打了声招呼。河的西面,是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了,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有妇人在埠头上洗衣服,屋门口坐着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我们,我们也无端地宁静起来了。

踏在青石板上,见原先的条石错缝平砌,块块石板本是作纤道的,要是以前就会见拉纤人行走在路上,各种船只来来往往,这遗迹就是观海卫籍的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出资重修的。在慈溪三北一带,“吴作镆造洋塘”,是一句妇孺皆知的口头语,吴作镆就是著名爱国华侨吴锦堂的原名,他是观海卫东山头人。在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双河堰上,防止堰坝被水冲破坏,吴锦堂从日本回到故乡省亲,刚好碰上连日霪雨,眼见慈北六十万亩田地被水涝所患,不忍坐视,决定出资兴修水利工程,以造福乡里。于是,筑洋塘、浚四浦、修二湖,堵住姚北来水,疏浚出海通道,加高杜、白二湖堤坝等,前后用时三年半,共捐资7万余银元。重筑洋塘,从源头上解决了水患。洋塘的最北端,东西两侧的塘路石板下,各有一块条石,上刻着“吴作镆新建”五个大字。堰塘的东面的石驳坎是早几年新筑的,端端正正的,其实也有二十多年了。

终于到了虹桥南边的另一座桥了,这是唯一一座横跨双河堰的桥梁,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桥是当今车辆行人穿越的必经之路,没有此桥,村里的人到鸣鹤又要绕一大圈子,极不方便。桥北堰上,已经开花的苦楝树底下,有一石碑,上书“双河堰”,这堰已经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慈溪二十多处堰坝中历史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作慈溪的“都江堰”。

继续往南走,堰上的一顶太阳伞底下,一位年轻的男子坐着岸边在垂钓,一种犹如世外桃源般的悠然,惬意。不远处,五六个小孩也在钓龙虾。我摸出手机为他们拍照,他们大概怕难为情,都转身的转身,挡脸的挡脸,我则开心地按下快门,在手机上留下了孩子们天真而羞涩的神态。前面的河埠头上有淘米洗衣服的女人们在讲述富裕后的开心事,两岸的新造楼房一幢幢的,耳畔闻到鸟鸣犬叫,眼前见爬上芦苇杆的长豆,红透了的番茄。踏草钻进草丛,下过雨的杂草还湿淋淋的,忽然迎面出来一人,是位钓鱼爱好者,他告诉我们,往南都是荒芜的堰塘,差不多还有一里,不用再过去了。我远远望去,见苍茫的旷野与天相连,别有一番意境,同行的当代诗人挥之说,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此刻雨过天晴,天空露出一抹艳红,空气异样清新,我尽兴而归。

责任编辑 贾秀莉

猜你喜欢
洋浦龙桥双河
绥阳双河洞
游依山寺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水土保持助力双河镇大田村实施精准扶贫
中职教育认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师双河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泸州龙桥成因考
湖北恩黔高速龙桥特大桥合龙 预计2014年通车
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的期望——加快洋浦发展再认识
洋浦高唱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