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山东济宁,272000)
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高发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虽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认为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及运动过少等环境因素相关,此外遗传机制也被关注[1-2]。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在病程中会产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其中血管、周围神经系统均会受到累及[3-4]。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就是其中一种,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有一定的致残、致死率。该病呈现一种下肢缺血性改变,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需要积极探寻外科治疗方法以恢复下肢血供[5-6]。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血管介入技术不断成熟,本科使用介入法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一定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介入疗法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所有患者均依据病史、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合并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无合并下肢血管原发性疾病;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无合并恶性肿瘤等终末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依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介入治疗)39例和对照组(传统药物治疗)43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体质指数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组患者均通过饮食及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观察组行下肢血管造影及球囊成形术。对照组单纯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必要时加强局部换药。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下肢动脉缺血分级采用Fontaine分级:共为0~4级,5个级别。0级:正常;1级:患肢麻木,皮肤温度下降;2级:间歇性跛行;3级:静息痛;4级:溃疡或坏疽。总体疗效评估分为4个等级: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症状无明显改善,且被影像学检查所证实;恶化:症状较治疗前加重。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内径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ontaine分级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足部溃疡愈合情况;评估2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血管内径的比较见表2、3。治疗前2组患者左右股动脉、左右腘动脉、左右足背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右股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t=5.374,P <0.001;右:t=3.911,P <0.001);治疗后,观察组左右腘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t=3.316,P=0.002;右:t=2.742,P=0.008);治疗后,观察组左右足背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t=5.298,P <0.001;右:t=3.099,P=0.00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血管内径的比较 mm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血管内径的比较 mm
2组患者治疗前后Fontaine分级情况见表4。治疗前2组患者Fontaine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6;P=0.227)。治疗后,观察组Fontaine分级为0~1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0;P=0.001)。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Fontaine分级的比较
2组患者足部溃疡愈合情况比较见表5。治疗后90 d,观察组足部愈合比例为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0,P <0.001)。
观察组中痊愈11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中痊愈2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06)。
表5 2组患者足部溃疡愈合情况比较[n(%)]
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高发的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程的进展,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亦增大[7]。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血管病变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周围血管发生闭塞,这是导致患者足部溃疡,甚至是坏疽的主要原因[8]。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往往伴随有凝血功能紊乱、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多种改变。患侧肢体血供不足,导致肢体末端营养障碍,使得足部病变经久不愈[9-10]。而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膝盖以下血管,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累积包括股动脉、腘 动脉、足背动脉在内的多条血管[11-12]。可见恢复病变血管的畅通,改善下肢血供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核心环节。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血供、改善下肢营养供给,但这种治疗并不彻底,部分患者疗效较差。血管介入技术的成熟是此类患者极大的福音,通过较小的创伤恢复患肢血管解剖结构,从而达到较为稳定的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历经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不同,其通过在血管、皮肤上作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对局部病灶进行精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创伤要远远小于开放式手术治疗。总体来说,介入治疗的特点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简便、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对于需要内科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至病灶部位,可以显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药物使用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来说,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①介入治疗无需全层暴露,其往往仅需要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即可将介入设备置入病变部位,并不会在体表留下较大的疤痕,具有损伤小,美观的优势;②绝大多数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往往不需要全身麻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麻醉带来的风险;③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介入治疗损伤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因而术后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④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较为困难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靶向输入病变部位,减少对全身的影响。部分肿瘤在介入化疗后可获得手术治疗的条件。由于局部以上诸多优点,介入治疗成为了一些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如肝硬化、肺癌、动脉瘤、肝癌、血管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子宫肌瘤等。
本研究显示,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包括股动脉、腘动脉、足部动脉在内的下肢血管内径均显著增大,优于对照组。而Fontaine分级为0~1级的患者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血管介入疗法在恢复患肢血管解剖结构上疗效较为可靠。在血供得到改善后90 d,介入组足部溃疡愈合比例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亦优于药物治疗组。这再一次证明了,结构决定功能,只有恢复病变血管的血供才可得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1]Sayad A,Akbari M T,Pajouhi M,et al.Investigation The Role of Gender on The HLA-DRB1 and-DQB1 Associa-tion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Iranian Patients[J].Cell J,2013,15(2):108.
[2]朱香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脂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3.
[3]Yang G K,Maahs D M,Perkins B A,et al.Renal hyperfiltration and systemic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PLOS ONE,2013,8(7):e68908.
[4]吉亚军.多种检测方法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结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7.
[5]Jesic M,Jesic M,Sajic S,et al.The effect of metabolic and hormonal parameters on microalbuminuria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Srp Arh Celok Lek,2013,141(5/6):315.
[6]李惠琴,苏晓飞,丁波,等.218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6):492.
[7]Galli L,Chiappini E,de Martino 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Through Reduc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T-cell-dependent Antigens[J].Pediatr Infect Dis J,2013,32(8):928.
[8]Garcia-Salcedo JJ,Recio-Vega R,Serrano-Gallardo LB,et al.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 elderly adult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J].J Am Geriatr Soc,2013,61(7):1228.
[9]Zaharieva D P,Riddell M C.Caffeine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during rest and exercise in diabetes mellitus[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3,38(8):813.
[10]杨韵宏.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07):107.
[11]Tamizifar B,Rismankarzadeh M.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uring hajj pilgrimage[J].J Res Med Sci,2012,17(12):1195.
[12]李晓岚,王敏哲,罗荔.老年糖尿病足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