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帅琦
摘 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对社会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调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使我们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当代大学生 调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3-02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中国节日在人们的心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过去每当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饺子和春节联欢晚会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渐渐淡去,所以我决定对我们大学生做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
1 活动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现在世界的共容化,许许多多流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流传到海外,也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涌入中国,就在这接受与被接受交替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迷失自己,丢下了本国的文化,开始去过一些外国的节日,而且是连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这种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对这件事重视起来,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好好的保护,恐怕不就的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就被外国文化一点一点的侵蚀掉,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对中国文化做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入研究,让同学们更加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小组成员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的一定的锻炼,并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1 具体活动调查问卷
这一次我一共发了200张调查问卷,收回了177份问卷,被发放问卷的人群都是我在高校校园,商场,广场,公园和旅游景点等大学生较多的地方对他们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2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具体问题如下
(1)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 ()
A重阳节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C春节 除夕 端午 中秋节
D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
(2)你最喜欢那个情人节 ()
A七夕
B 2月14
(3)你是否在春节感到节日气氛 ()
A是,节日气氛很浓
B 一般,但没以前那么好
C 没感觉,和平时一样
(4)你盼节日的目的是什么 ()
A有懒觉睡谁都想
B不要上课
C可以感受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
(5)“一曲笙歌灯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说的是 ()
A元宵节花灯会
B 元宵节耍龙灯
C 除夕晚跨年
D 中秋节赏月
(6)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登高赏花赏的是什么花 ()
A 九月九日 桂花
B 九月九日 菊花
C八月九日 桂花
D八月九日 菊花
(7)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
A可以休息放假
B自由古老的魅力
C习俗有趣
D习惯成自然
(8)你觉得中国人过节日和外国人庆祝洋节的本质区别是 ()
A 中国人注重精神外国人注重物质
B中国人注重形式,外国人更注重细节
C中国人的吃文化更注重吃文化而外国人更崇尚祝福和礼物等形式
(9)如果有一天要从下列几个节日中去掉一项,你会选择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其他
1.3 调查问卷的结论
在这177个人中有108个同学不知道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有105个同学更喜欢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有72个人喜欢西方的情人节。
只有45个人认为现在的春节节日气氛很浓,109个人认为有,但没有以前好。
93个同学是因为不要上课才盼望着过节的,只有50个人是真正的是为了想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去想过节。
有123位同学选了元宵节,说明同学们还是能知道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和特点的。
153真正的了解重阳节的日期和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对于为什么喜欢放假,有80人是因为想放假才盼望这过节。
有86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区别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更加注重吃文化。
103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要从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去掉一个节日,他们选了重阳节。
1.4 调查问卷的分析
从此次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还是有许多同学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对于中国和外国都有的类似的节日,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七夕节。同学们对于节日的喜爱还是因为在节假日可以放假,还可以不上课。
只有很少的人是因为想去感受和了解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只是停留在对传统节日表面的了解,并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去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这种现象,同学们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只是有名无实的过。
2 现场采访学生,了解各个地方传统节日习俗
2.1 各个地方节日习俗endprint
(1)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2)江苏如东
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半,主要活动有:中午要祭念先祖,晚上全家会一起吃饭,放鞭炮,然后去田边放火,求个好收成。
春节:大年三十中午会祭念先祖,晚上大家会出去玩,正月初一早上会吃汤圆,要串门拜访亲戚,有客人到时,主人会泡一碗炒米茶给客人。
(3)河南郑州
龙抬头节:阴历二月初二。主要活动有:祭龙,撒灰,熏虫,击房梁,理发。
(4)内蒙古
端午节:内蒙古会吃一种叫玫瑰膏的东西,江南地区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2.2 通过了解,同学们渐渐淡忘的节日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说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2.3 传统节日的过去与现在
以前: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月饼,苹果,一起玩玩,已经足够了。
现在:“过洋节,就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出去happy。”对于一些80和90后来说,他们还是比较注重过洋节,可以和朋友一起吃饭、可以收到各种礼物。”但是现在的60后、70后仍然会选择传统的过法。
2.4 应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引例:
全球性“汉语热”正在发烧,可是,邻邦韩国作为一个同样拥有并使用汉字的传统国家,却怀着越来越复杂的心情在对待汉字和传统文化,一忽儿在抢注节日,一忽儿又想抢注中医药,连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也不放过,可是,另一方面又在排斥汉字,因此不免让人有点文化神经错乱的感觉。
韩国从抢注端午节,称之为“江陵端午祭”,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抢注汉字,中国骨子里的传统的东西正被一点一点地抢走,怎么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5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有效方法
(1)从国家角度来看,实施关于法定假日的规定,可以一定程度是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每年搞几个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挑战。
(2)从个人层面来讲,要保护传统节日,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了解他,并且尊重他。
(3)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中国人有了更自由、更丰富的过节方式,很多家庭选择在国庆节长假中到外地或出国旅游,而年轻人更热衷于自驾车到各地游玩。所以与时俱进,把“传承传统”和“吸纳先进”结合得更紧密才好。
(4)把我们今天看到的记录下来,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记录手段特别多,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下去,能让后人看到我们是怎么过节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传统文化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结语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看法。但是也能够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是“只注重外表,忽略节日内涵”,只知道某某节来了,至于怎么“过:却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到过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的意义何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节日的概念也渐渐的变淡了,渐渐变得不会过节了,变得不知道怎么过节了,变得不喜欢过节了,变得认为过中国传统节日烦了。所以我们就是希望人们可以重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关注,真正的可以认认真真的过好中国传统节日,真真正正的深入了解和懂得如何过好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有效建立。这些建议到底有没有真真正正的可行性,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的解决方式,还有这些东西会有多少人去关心,去了解,去接受。所以,保护传统节日不能只靠一面之词,不能靠我们单单的只提一些建议,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勤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2] 戴云.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对比——基于《红楼梦》和《圣诞欢歌》的作品分析[J].语文学刊,2012(11).
[3] 江玲娜.浅谈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进行中国民俗文化的教学[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