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原生态音乐和舞蹈的文化属性进行解读,分析优秀原生态音乐舞蹈的创作,提出对原生态音乐舞蹈的保护,包括对传承人的保护及对艺术作品的合理推广形式。
关键词:原生态 音乐 舞蹈 文化属性 现代实验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26-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西方、日韩的影视及各类娱乐节目的引入,西方文化以其强大的“霸权性”和“渗透性”对我国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一些选秀节目中,很多年轻选手对英文及日韩歌曲朗朗上口,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的民歌却一无所知。原生态音乐面临外来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但是“原生态音乐”及“原生态舞蹈”,仍以原汁原味的朴实和生动,受到了民众的热爱和追捧。
1 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属性
国内最早提出“原生态”这一概念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何晓兵教授。音乐理论家樊祖荫曾指出:原生态民歌是与生活连在一起的,是其民族、地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原生态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原生态民歌。民歌是非创作性作品。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原生态舞蹈,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下能够保持不被污染的本真状态。它是在民间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带有自发性的特点。《毛诗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情感”是原生态音乐和舞蹈的核心和灵魂。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以“谈情说爱、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劝事合好”等内容演绎而出,符合人民审美要求的情感集中体现,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舞蹈是无言的艺术,肢体语言的表达比较专业、抽象、苦涩,存在着艺术表达与观众欣赏之间的种种理解程度的差异。但是原生态的舞蹈艺术,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节奏,却因为能够完美表达情感而一代一代传衍下来。例职阴山岩画中,一是先人们在围赶野兽时,因喜悦而自发的那种群体拉手欢歌起舞的状态,二是模仿动物的形态而形成的舞蹈动作,如“扭腰”等,青年男女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进行情感交流,最终结为夫妻。他们的舞蹈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拜和恐惧、对情感的依恋和憧憬。
2 原生态音乐舞蹈的现代试验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艺术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成为当代和未来人们都能享受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原生态整体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以目前广受欢迎的原生态音乐剧《云南映象》、《丽水金沙》、《云岭天籁》为例,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都是把云南少数民言辞在所生活的广阔土地上所创造的音乐、舞蹈,通过现代科技的声、光、影效果,进行重新的创作组合,表演给更多的观众看。这种成功的现代试验,不但给观者带来了精神和观感的愉悦享受,也给研究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提供了形式借鉴的新尝试。
《丽水金沙》是应云南丽江旅游的发展而产生,它是反映丽江少数民族生活的歌舞晚会。该剧一扫以往民族歌舞陈旧、落伍的阴霾,采用了大胆的全新的艺术手法,引入现代艺术手段,赋予原生态音乐舞蹈以新的表现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高原民族文化及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择取了其中8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来展示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在原汁原味的纯民俗原生态展示之余,还通过灯光、布景、舞台设计、服饰、编舞、舞蹈语汇、表演、旁白等多方面的艺术形态,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杨福泉先生 说,纳西族敬仰自然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也在发扬传统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灵魂。丽江的诱人之处,也得益于他们朴素的人文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
《云岭天籁》的舞台浓缩了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歌舞景观,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舞台表演中,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海菜腔》、《月夜》、《怒江大小调》,布郎族民歌《布朗弹唱》,还有由云南优秀音乐家近年来创作的取材于原生态音乐的《高原女人歌》、《水母鸡》等在国内外获奖的音乐作品。成为一幅时空长卷。情节有独立性,结构又彼此响应,有连续性,也有很强的纵深感。情绪变化与时间的流动和空是的拓展,人物在时空中变换,重叠,让观者对此过目不忘,产生美的共鸣。
3 原生吨音乐舞蹈的保护思考
3.1 提高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人的保护
有种观点认为,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越纯粹,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越明显,一旦搬上舞台,离开自己的原生土壤,就意味着脱离了原来的家乡和原生环境,在服饰、道具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原生态了。
当前原生态音乐的现状是,随着年轻人逐渐远走他乡打工,而继承者们一天天老去,每分钟,可能都有一首民歌在消失。因此,很多专家呼吁,面对如此危险的处境,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把这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保存,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
3.2 和各种媒介结合,加大对原生态艺术的保护和推广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进入市场,从市场中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应当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来定位。社会效益,是原生态在市场对民众,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众的社会影响力,以促进少数民族对本民族丰富原生态音乐舞蹈艺术资源的重新认识、自我保护和传承,绝非只是为满足部分“猎奇”等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丰富而多元的原生态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差异,这要坚持鲜活的民族特色;而经济效益则是原生态在市场上存活的基础,仅仅盯着商业利益的短期化和简单化,会形成反文化行为,他们离开了原来生存的生态圈之后,被人为地媚俗化、世俗化、功利化,成为失败的继续和改造。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它象一棵守护风雨的大树,任凭环境侵袭肆虐,能以穿越千年的绝美姿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要将历史文化、舞蹈、音乐、民歌、民俗、服饰等有机融合于现代时尚,才能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6.
[2] 张兴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4.
[3] 张源.中国电视媒介与中国原生态音乐[J].艺海,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