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兵
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上海 201613
李建兵,男,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经理。
中国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所谓“无肉不成席”中的“肉”,指的就是“猪肉”,然而中国的养猪生产效率与养猪大国的地位却不相称。据统计,中国存栏生产母猪数、商品猪数均超过世界总存栏数的50%,但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PMSY)不超过16头,而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国家PMSY则超过25头,丹麦更是超过30头,几乎是中国的2倍。正因为我国猪肉消费市场大,而养猪生产效率低,导致我国养猪成本远高于欧美国家,所以中国猪肉市场让这些国家“垂涎欲滴”。现双汇集团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就是我国政府同意在中国养猪业内引进一匹“狼”,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我国养猪企业的洗牌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要解决养猪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必须先清楚影响养猪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种猪资源,然而不管是中国地方品种资源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外来品种资源,都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原因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几家真正有实力而又有意愿持之以恒开展育种工作的种猪公司,部分种猪场只是开展了一些传统的选配、选育、测定等“制种工作”,更多的种猪场连基本的测定工作都没有做,更别谈现代分子育种了。也正因如此,我国种猪市场上的种猪质量良莠不齐、差别极大。
而种猪品种是决定种猪繁殖性能、商品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核心经济性状的关键因素,对猪场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在50%以上,选购优质种猪是猪场生产效率提升的第一步。但是,什么样的种猪才是优质种猪呢?很多猪场尤其是中小型商品猪场,基本是“跟风买猪”或“以貌取猪”,结果以选商品肉猪的眼光去挑选的种猪,无论公、母,都像DLY三元商品猪。种猪的体型、外貌虽然符合“市场需求”(小刀手),但是发情难、分娩难、产仔少,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自然低下。简单计算,胎产活仔不足10头的“健美型”母猪,与胎产活仔超过13头的高产母猪相比,生产效率相差30%以上。
所以,挑选种猪,要尽量看种猪场的测定数据;如果看不到或认为不可信,非要“以貌取猪”的话,那也一定要选“公有公相、母有母相”的种猪。建议种母猪选择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加系或法系猪,种公猪选择背膘薄、肌肉结实的美系猪,这样的组合,既能发挥种母猪的繁殖性能,提升PMSY品质,又能让商品猪符合目前生猪市场上“小刀手”或屠宰场的需求。
种猪好比是猪场的“生产机器”,而饲料就是猪场最主要的“原材料”。要生产出品质优、成本低的商品肉猪,仅有优质的种猪还不够,还要有优质且性价比高的饲料才行。正常情况下,由于各猪场选购的主要饲料原料品种、价位都大同小异,所以饲料营养对猪场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在20%左右。可惜,曾有多少养猪老板或猪场场长因为外行或一时贪图便宜,选购了水分含量高、霉变多的原料,导致猪群发病而损失惨重。所以,采购原料的原则应该是“品质第一、价格合理”,养猪人一定要认识到,对猪而言“充足、安全、平衡的营养才是最好的保健药”。
猪病是猪场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的威胁之一,让很多养猪人“谈病色变”。但笔者一直认为,猪场“管理不善乃万病之源”。因为猪群发病无非是传染性疾病或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是由猪只大小不均、饲养密度不当、营养管理不良及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管理不力所致;而传染性疾病多是由生物安全措施缺乏或流程执行不到位而致外源性疾病传入,或是因为免疫、保健、消毒流程执行不到位而致内源性疾病发生。归根到底,原因都离不开发生传染病的三大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所以,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将基础免疫、保健技术知识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落实到执行中去。
笔者在此提醒猪场老板,要想猪场少发病或不发病,要请的或重点培养的不是兽医专家,而应该是有强执行力的猪场管理实践者。因为猪场日常发生的小毛病,往往一般防疫员甚至有经验的饲养员都可以解决;而若真正发生重大疫情,往往不是场里兽医所能迅速控制得了的。所以,猪场兽医重点是要执行好免疫、保健流程,做好“防疫员”的工作。要想保证防疫措施执行到位,就只能依靠“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和检查力”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进程加快,设施设备对猪场生产效率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猪场的生产成绩有明显的季节性,猪场效益有明显的“望天收”特点。防暑降温设备落后的猪场,高温季节的配种率及3~4个月后的产仔率会降低10%以上;防寒保暖设施差的猪场,寒冷季节的料肉比会大幅上升,还易发生冬季流行性疾病而损失惨重。
同时,猪场设备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人均年出栏量可从300头到3000头不等。建议传统猪场先添置自动喂料系统,尤其是育肥舍和限位妊娠舍,3a内节省的劳动力和饲料足以支付料线投资;再逐步添置自动温控、自动排污系统等。
综上所述,“种猪品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控、设施设备”是影响猪场生产效率的四大要素,只要养猪者多与行家交流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花钱”(正确地投资)基本就可以解决。但正如某电视剧流行语“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是大问题”,所以,用钱采购高产种猪、优质饲料、高质量兽药和疫苗,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设施,配套先进、实用的养猪设施设备,就一定能把猪养好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在猪场里,一切科技必须通过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可惜,很多猪场老板还一直认为养殖技术是经营猪场的核心,甚至试图用技术替代管理,觉得聘请养猪高手就能把养猪事业做大做强。事实上,猪场如果没有“数据管理”,就没有做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和考核员工工作成绩的标准,也就不可能实施“绩效管理”。猪场如果没有实施“绩效管理”,就只能“吃大锅饭”,员工工作成绩与其收入和晋升没有关系,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那么一切工作流程、方法和工具也都会被员工当成累赘。而猪场如果不实施“流程管理”,各项工作就只能依赖于员工的个人能力,高手的能力和先进经验不能转化为组织的能力及可复制的方法和工具,一旦有人休假或离开,就会给猪场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另外,“计划管理”是以终为始来为目标匹配资源的,如果没有“计划管理”,就不可能有猪场经营发展和员工成长的目标,如果口头上或墙面上有,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猪场和员工没有发展空间,有追求的员工看不到未来,怎会留下来?
所以,猪场老板或经营者应该建立“数据管理”来记录和评估员工的工作成绩,用“绩效管理”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猪场组织目标一致,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用“流程管理”和业务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用“计划管理”为目标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帮助员工实现岗位竞升、个人发展目标,最终达成猪场经营发展目标;用“检查评估机制”来保障“执行力”。这样,“员工、品种、营养、防疫、设施”这些资源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猪场的经营管理才能良性发展,生产效率也才能快速提升。“品种、营养、防疫、设施”对养猪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相加关系(如图1所示),而“管理”是相乘的关系,即:猪场生产效率=(品种+营养+防疫+设施及其他)×管理。因此,提升猪场生产效率的重点是提升猪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图1 影响猪场生产效率的四大要素权重图
生产效率低是我国养猪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主要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而土地和环保问题则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更重要的瓶颈,决定猪场能否继续生存下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要求必须保证的基本农田红线,现在很多省市已经申请不到或很难找到可以发展养猪业的土地了。而由于环保设施缺乏或污物处理效果有限,猪场带给所在地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导致猪场经营者与周边居民的关系日趋紧张,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猪场无奈被拆迁或退养。所以,猪场要持续经营下去,环保问题是必须要直面解决的,需要支付的环保成本也是猪场应该承担的,这是猪场的责任也是猪场生存的前提条件。
但要彻底解决养猪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需要从国家层面做产业规划和引导。由于国民习惯消费鲜肉,而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又不能满足,所以现状是人口越多的省份养猪量越大,规模化发展最早、程度最高的养猪地区几乎都在大城市边缘,养殖集中区与人居集中区重叠度很高;而美国的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饲料原料主产区的北部和中西部,与人居集中区的重叠度很低。但在中国,饲料原料主产区——东北、北部、西北等地的规模化养猪发展相对较慢,只是近几年有一些先知先觉的大型养猪集团在做战略布局。大家试想,在饲料原料主产区将粮食转化为生猪,再运送到中大消费城市,与将粮食运到中大消费城市再通过饲养转化为生猪相比,哪一种方式更科学、更环保、更节约物流成本?另外,养猪场产生的粪便、污水,在城市周边是污染,但在粮食主产区却是资源,可以发展循环农业。从养猪场生物安全防疫条件的角度而言,在粮食作物主产区也更有优势。
除土地和环保外,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另一瓶颈是愿意从事养猪业的人员日趋减少。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毕业就业的人员也从“70 后”、“80 后”发展为“90 后”为主体了,然而“90后”里又有多大比例的人立志从事养猪业呢?可以说很少!就连很多民营猪场老板的子女都不愿意“接班”,那又怎样吸引“90后”从事养猪业?因此,必须研究“90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猪场建设和设计开始,就要思考猪场的生活设施、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作息休假制度、培训学习及社会交往条件、薪酬制度等,都要能够满足未来从业人员的期望;还要改变社会对养猪业“脏、乱、差且封闭”的传统认识;更要让养猪场的从业人员同样可以体面地工作和成长。相信未来中国的优秀养猪企业,不会像现在的许多猪场让员工过着半封闭的生活,一定也能配备上相应的设施设备甚至员工社区,让养猪生产者和其他工厂化企业员工一样,可以“朝九晚五”地作息,每天能和家人团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养猪企业和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等待就业人才的选择。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不足、挑战和制约因素,就是我国养猪企业的机遇和出路。当前我国养猪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猪场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落后,导致养猪生产效率低。谁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品种、营养、防疫、设施”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猪场的PMSY到25头以上,谁就能使每头商品猪出栏利润高出国内平均水平200元以上,这就是最大的商机!
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将持续稳中略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养猪散户将退出得越来越快,而猪肉消费能力会缓慢上升。所以,规模养殖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10年会是我国养猪业的“黄金10年”,这也是近年来很多“热钱”、基金投入到养猪业中的原因所在。但是,这黄金期只会属于有思想、有规划、有行动、把猪养好的企业。
目前中国养猪企业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大中型养猪企业里“大而全”的多、“小而精”的少。有些养猪企业生产母猪规模不足5000头甚至不足1000头就办起了种猪场,一个场内从所谓的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到商品猪都有;有些2000~3000头生产母猪规模的养猪企业甚至还办起了养猪设备公司、屠宰场、猪肉专卖店。并非说他们一定是错了,但是从他们经营实力和经营成果来看,都不如专注于做好一块。利用集中有限的资源先做好种猪、商品猪、养猪设备、屠宰、品牌肉、深加工等养猪价值链中的一环,远比什么都做或什么都没有做强要好得多。经营企业必须聚焦、有取有舍,而那些自己不擅长或没有精力、实力做好的,则可以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利益分享、共同成长!
政府对养猪场的环保问题,提出“以奖促治”的原则和“减量化、资源化”的治理思路,有利于猪场环保问题的解决。“十二五”规划里,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养猪场强化粪污处理设施,解决环保问题。试想,如果大部分猪场的环保问题都可以有效解决,那些不重视环保问题、心存侥幸的猪场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因此,目前是养猪企业主动解决环保问题的最佳时期。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和机遇,有远见、有追求的养殖业主,应对自己的企业做一长期发展规划,做好战略定位,设计好商业模式,整合内外资源,发展养猪价值链中最擅长的环节,必将迎来大发展、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