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
摘要:文章从全球及各地区、各种类润滑油市场需求情况、原油价格走势及基础油需求等角度对全球近年主要是2012年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国内基础油生产和供给情况,阐述了页岩气革命、新能源汽车、3D打印技术等给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对各细分市场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市场;行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12年,据《福斯润滑油报告》,全球润滑油需求量为3500万t(不含船用油),较2011年下降0.3%。自2009年以来,这是全球润滑油市场第2次下降。全球润滑油需求量与市场预期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此前,有多家公司预期到2012年,全球润滑油市场需求将恢复至2007年的需求水平,即达到3700万t左右。
1 全球润滑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1.1 润滑油市场需求变化
2007年至2012年,润滑油的需求显现较大的波动,造成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二战后,石油开始成为主导性能源,并催生了旷日持久的城市化进程,全球润滑油消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城市化相关投资拉动的需求;二是消费相关拉动的需求。2008年,全球城市化进程过半,依靠城市化拉动的需求递减效应开始显现,而消费相关需求因技术的升级同样出现停滞,这两种效应叠加是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的重要原因。另外,页岩气革命的发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加快,3D打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智能飞艇的发展都对润滑油远期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受到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10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呈现下降趋势概率较高。工业油、重卡用油需求受到城市化需求递减的影响更大;汽油机油受到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影响较大;而金属加工液及装配用油将受到3D打印技术的影响,因为3D打印技术对汽车等配件的总量需求将产生极大影响。
从2011年到2012年,全球各个地区用油需求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长势头陷入停滞,所占比重依然为52%,欧洲、北美成熟市场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北美在全球市场份额较2011年下降1个百分点,拉丁美洲上升1个百分点。从地区看,由于美国润滑油市场陷入负增长,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润滑油市场。2012年,按照国家划分,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德国、韩国、伊朗、墨西哥。对比2011年,印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墨西哥取代英国位列第十位,见图2~图4。
1.2 细分品种需求分析
2012年,汽车用油需求量占57%,较2011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工艺用油和机械用油分别占9.6%和5%,润滑脂占全部比重的3%,工业油下降了0.6%,具体见图5。汽车所占比重的增长得益于新兴经济体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的逐渐回升。而导致工业油和工艺用油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产生升级及技术进步对润滑油需求量的减少。2012年,福特等汽车公司已经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这已经开始为汽车公司降低成本做出贡献。未来,3D打印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这对工艺用油需求总量继续产生冲击。
1.3 主要润滑油供货商排名
2012年,壳牌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润滑油供应商的地位,美孚紧随其后,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BP、雪佛龙、道达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列3~7位。福斯在独立润滑油供应商中排名领先。随着全球化城市化拐点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用油需求逐渐达到峰值,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润滑油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球前15名润滑油供应商见图6。
2 中国润滑油市场情况分析
2.1 主要行业的基础油需求变化
2013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与2012持平,维持在685万t左右。其中汽油机油169万t,柴油机油245万t,工业用油275万t。2012年润滑油需求量为690万t左右,受到产业升级影响,2012年,各个行业用油升级进入快车道,乘用车用油升级速度最快,加氢基础油正在被广泛应用,合成油增速更是超出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私家车主开始选用合成油,电商渠道已经发展成为购买合成油重要的渠道;高端工业油需求、直流变压器油、智能电表、智能设备的用油需求也呈现出高速增长,但传统的中低端工业油却出现了增长停滞,甚至是负增长,钢铁、水泥、煤炭等重化行业需求开始走入下降周期。商用车用油、工程机械用油出现小幅回落,但用油级别继续升级,CH-4取代CF-4成为市场主流品种,商用车主对品牌的忠诚度进一步提升。2012年,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 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商用车产销374.81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下降4.71%和5.49%,重卡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共销售63.60万辆,同比下降27.78%,降幅较上年同期加大14.34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需求情况见表1。
2.1.1 汽油机油市场新市场周期开启
自1992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开放以来,民营、两大集团、国际公司三方的角力,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润滑油市场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2.1.2 柴油机油竞争加剧,三四线市场仍有机会
美国经验表明,城市化进程过半,重卡需求将呈现负增长,随后是保有量出现负增长。这一趋势已经在中国市场显现。重卡、工程机械陷入负增长,导致部分OEM企业陷入亏损,这倒逼更多OEM企业希望进入汽车后市场,通过掌控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服务市场获利。润滑油是相对较为容易切入的领域,因此,越来越多的OEM开始进入到柴机油领域,他们凭借渠道成本领先,在竞争中并不处于劣势。另外,他们的生产布局也相对更加合理,在资源相对过剩的背景下,他们唯一的劣势只有技术一个环节,而这刚好是润滑油制造商的强项。因此,润滑油企业与商用车、工程机械OEM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大趋势。玉柴与马石油的战略合作将为更多商用车、工程机械企业和润滑油企业提供参考案例。未来,这种合作将会继续发生,柴机油领域资源条块化的趋势也将因此更加明显。总量增长的停滞,新竞争者的加入,渠道日趋垄断三个作用力组合将使柴机油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整体利润率继续下滑。
2.1.3 工业油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无论是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还是按照发改委的要求,中国工业各个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都会出现迅速提升,低端市场将因无利可图而被迫退出市场,而高端需求自动胜出,并因行业龙头兼并重组战略的实施而获得进一步加强,未来工业油客户群体数量将快速萎缩,单个客户需求量将激增,润滑油公司要更好的与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必须对经销渠道实施重建与改造,否则将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历史要求。超大客户群体要求更大的经销商,甚至是润滑油公司直接与其对接,同时超大客户群体更注重润滑油相关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期摆在润滑油企业和经销商面前的全新课题。
从润滑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昆仑、长城两大品牌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10.4万t和175万t。国际品牌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美孚、壳牌、嘉实多、加德士、福斯等品牌高端汽机油产品增长突出,这促使这些国际公司开始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在渠道方面,美孚、壳牌除了继续保持对传统渠道的拓展,通过战略联盟扩大其渠道的覆盖范围,同时,还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2012年年底,美孚与国内最大的B2C电商商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美孚将其物流整体外包给京东商城,并在京东商城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促销。美孚这一战略举措将对传统渠道产生深远影响,继壳牌之后,美孚是第二家将顶级全合成油降至75元/升之下的公司,随着,两家公司在互联网价格战的开启,传统渠道将承受巨大压力,因为在传统渠道,合成油、半合成油、矿物油的价格基本都比电商渠道高出30%以上。民营品牌整体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市场分化明显。奥吉娜开始加大全合成油的推广力度,其他民营公司也加快在细分领域的拓展。在其他行业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其他领域的资本也开始逐渐进入润滑油行业。目前,这些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渐显现。由于OEM市场竞争的加剧,继玉柴、潍柴、东风之后,柳工也开始加大对润滑油业务的投入力度,2012年4月27日,由柳工高润投资6亿元建立的华东基地20万t润滑油项目开始建设,同时,该公司还与东风轻型商用车配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专用油。中国润滑油市场主要润滑油品牌销量见图7。
从经销商角度看,一二线市场的润滑油经销商开始加速洗牌,三四线市场经销商由于房租成本较低,兼具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已经获得较大提升,这帮助三四线市场经销商减缓了市场的压力,一些三四线市场终端的利润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扭转整体的趋势,润滑油经销商的洗牌才刚刚开始,利润将倒逼厂家发展超大型经销商,从而降低渠道对利润的要求,使价格保持优势。
2.2 基础油市场变化
2012年全球油价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地缘政治冲突;二是全球债务危机。地缘冲突加剧,油价走高;反之,债务危机加剧,油价走低。WTI年度最低油价和最高油价分别为77.69美元和109.77美元。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如图8。
图8 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2012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程和产业升级两个因素导致国内基础油需求不断下滑,年度基础油消费量仅为720万t,同比下跌3.16%。在过去几年,国内及台湾、韩国等地的Ⅱ类基础油相继投产,这导致Ⅱ类基础油开始由稀缺转为过剩。中海油惠州、海南汉地阳光、中国石化济南炼油厂等Ⅱ类基础油供应商的加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了Ⅱ类基础油的过程,未来,这一趋势将难以逆转。基础油更多的机会在PAO全合成基础油和其他全合成基础油领域。
在供应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依然是国产资源供应的两大主力军,不过中海油也逐步跟上脚步紧追两大集团。中国石油2012年产量达165万t,占30.56%,保持中国供应商第一位;中国石化产量有153万t,占28.19%,位居第二。然而,随着中海油以及地方炼厂崛起,两大集团“主宰”中国基础油供应市场的模式正在悄然地发生转变,2012年中海油市场份额同比微幅上升0.71%,总产量114万t。同时,地方炼厂产量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上涨至109万t,较去年同比大增11.49%。受到Ⅱ类基础油供给过剩影响,2012年进口市场的依赖度出现下滑,全年的进口量仅为194.1万t,与去年同比减少8.6%。
2012全年中国基础油价格的走势均处于疲软的态势,这主要由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也逐渐趋缓,润滑油需求同步萎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基础油价格。上半年中国基础油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局面。而下半年,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逐渐高涨,不过由于润滑油终端需求仍未转好,导致下半年基础油价格一路走跌。中国及全球城市化进程双双超过一半,因为整体看,基础油需求及润滑油需求开始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这一趋势是值得基础油供货商注意的。2008-2012年中国基础油表观消费量见表2。
。
从细分品种角度看,2012年Ⅰ类基础油表观消费量仍是呈现下跌的态势,同比下滑9.31%,仅有251万t。Ⅰ类基础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逐渐被其他类型资源代替趋势已难以扭转。环烷基基础油炼厂方面2012年整体的开工率仍是呈现出稳步上扬的态势,占有率仍为15.39%,上涨至111万t。Ⅱ类基础油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微跌1.12%,总量下滑至165万t。中国Ⅲ类基础油需求量同比激增了77.73%,达29万t。2012年两套Ⅲ类基础油装置于中东投建,包括Neste Oil以及壳牌GTL等两家炼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球Ⅲ类基础油供应量,供货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Ⅲ类基础油的价格开始下跌。整体看,未来,Ⅰ、Ⅱ、Ⅲ类基础油市场将出现全面过剩,新的盈利增长点集中在绝对高端PAO领域和GTL基础油领域。2012年各类型基础油需求分布如图9。
3 中国润滑油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西欧、北美的经验看,成熟润滑油市场将是一个总量不断下降、结构不断优化的市场。随着新兴市场市场峰值的逐渐出现,未来,新兴市场将向成熟市场转化,总量的停滞,甚至是下降将使市场竞争陷入白热化,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经验,独立润滑油公司数量将快速减少,整个市场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两个方向发展。独立润滑油公司如果不能找到自身位置,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当然,总量的停滞,甚至是负增长,并不妨碍润滑油市场规模(按货币计量)的扩大,产业的升级和汽机油比重在新兴市场的增长促使新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以中国为例,如果包含换油服务在内,仅仅汽机油市场的规模就接近800亿人民币。在中国美孚1号的零售价要比美国高近70%,这意味着,在新兴市场,润滑油公司有机会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因此,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机遇依然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将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于润滑油企业而言,加速转型、提升品牌附加值是抓住这一机遇的必要条件。在页岩气开采与使用、电动汽车、3D打印、直流输电、智能运输、智能生产等很多全新领域都存在着高附加值润滑油脂的新机会。整体看,持久的经济低迷正在酝酿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这对润滑油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未来胜出是大概率事件。
2.1.3 工业油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无论是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还是按照发改委的要求,中国工业各个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都会出现迅速提升,低端市场将因无利可图而被迫退出市场,而高端需求自动胜出,并因行业龙头兼并重组战略的实施而获得进一步加强,未来工业油客户群体数量将快速萎缩,单个客户需求量将激增,润滑油公司要更好的与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必须对经销渠道实施重建与改造,否则将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历史要求。超大客户群体要求更大的经销商,甚至是润滑油公司直接与其对接,同时超大客户群体更注重润滑油相关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期摆在润滑油企业和经销商面前的全新课题。
从润滑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昆仑、长城两大品牌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10.4万t和175万t。国际品牌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美孚、壳牌、嘉实多、加德士、福斯等品牌高端汽机油产品增长突出,这促使这些国际公司开始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在渠道方面,美孚、壳牌除了继续保持对传统渠道的拓展,通过战略联盟扩大其渠道的覆盖范围,同时,还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2012年年底,美孚与国内最大的B2C电商商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美孚将其物流整体外包给京东商城,并在京东商城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促销。美孚这一战略举措将对传统渠道产生深远影响,继壳牌之后,美孚是第二家将顶级全合成油降至75元/升之下的公司,随着,两家公司在互联网价格战的开启,传统渠道将承受巨大压力,因为在传统渠道,合成油、半合成油、矿物油的价格基本都比电商渠道高出30%以上。民营品牌整体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市场分化明显。奥吉娜开始加大全合成油的推广力度,其他民营公司也加快在细分领域的拓展。在其他行业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其他领域的资本也开始逐渐进入润滑油行业。目前,这些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渐显现。由于OEM市场竞争的加剧,继玉柴、潍柴、东风之后,柳工也开始加大对润滑油业务的投入力度,2012年4月27日,由柳工高润投资6亿元建立的华东基地20万t润滑油项目开始建设,同时,该公司还与东风轻型商用车配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专用油。中国润滑油市场主要润滑油品牌销量见图7。
从经销商角度看,一二线市场的润滑油经销商开始加速洗牌,三四线市场经销商由于房租成本较低,兼具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已经获得较大提升,这帮助三四线市场经销商减缓了市场的压力,一些三四线市场终端的利润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扭转整体的趋势,润滑油经销商的洗牌才刚刚开始,利润将倒逼厂家发展超大型经销商,从而降低渠道对利润的要求,使价格保持优势。
2.2 基础油市场变化
2012年全球油价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地缘政治冲突;二是全球债务危机。地缘冲突加剧,油价走高;反之,债务危机加剧,油价走低。WTI年度最低油价和最高油价分别为77.69美元和109.77美元。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如图8。
图8 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2012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程和产业升级两个因素导致国内基础油需求不断下滑,年度基础油消费量仅为720万t,同比下跌3.16%。在过去几年,国内及台湾、韩国等地的Ⅱ类基础油相继投产,这导致Ⅱ类基础油开始由稀缺转为过剩。中海油惠州、海南汉地阳光、中国石化济南炼油厂等Ⅱ类基础油供应商的加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了Ⅱ类基础油的过程,未来,这一趋势将难以逆转。基础油更多的机会在PAO全合成基础油和其他全合成基础油领域。
在供应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依然是国产资源供应的两大主力军,不过中海油也逐步跟上脚步紧追两大集团。中国石油2012年产量达165万t,占30.56%,保持中国供应商第一位;中国石化产量有153万t,占28.19%,位居第二。然而,随着中海油以及地方炼厂崛起,两大集团“主宰”中国基础油供应市场的模式正在悄然地发生转变,2012年中海油市场份额同比微幅上升0.71%,总产量114万t。同时,地方炼厂产量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上涨至109万t,较去年同比大增11.49%。受到Ⅱ类基础油供给过剩影响,2012年进口市场的依赖度出现下滑,全年的进口量仅为194.1万t,与去年同比减少8.6%。
2012全年中国基础油价格的走势均处于疲软的态势,这主要由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也逐渐趋缓,润滑油需求同步萎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基础油价格。上半年中国基础油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局面。而下半年,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逐渐高涨,不过由于润滑油终端需求仍未转好,导致下半年基础油价格一路走跌。中国及全球城市化进程双双超过一半,因为整体看,基础油需求及润滑油需求开始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这一趋势是值得基础油供货商注意的。2008-2012年中国基础油表观消费量见表2。
。
从细分品种角度看,2012年Ⅰ类基础油表观消费量仍是呈现下跌的态势,同比下滑9.31%,仅有251万t。Ⅰ类基础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逐渐被其他类型资源代替趋势已难以扭转。环烷基基础油炼厂方面2012年整体的开工率仍是呈现出稳步上扬的态势,占有率仍为15.39%,上涨至111万t。Ⅱ类基础油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微跌1.12%,总量下滑至165万t。中国Ⅲ类基础油需求量同比激增了77.73%,达29万t。2012年两套Ⅲ类基础油装置于中东投建,包括Neste Oil以及壳牌GTL等两家炼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球Ⅲ类基础油供应量,供货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Ⅲ类基础油的价格开始下跌。整体看,未来,Ⅰ、Ⅱ、Ⅲ类基础油市场将出现全面过剩,新的盈利增长点集中在绝对高端PAO领域和GTL基础油领域。2012年各类型基础油需求分布如图9。
3 中国润滑油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西欧、北美的经验看,成熟润滑油市场将是一个总量不断下降、结构不断优化的市场。随着新兴市场市场峰值的逐渐出现,未来,新兴市场将向成熟市场转化,总量的停滞,甚至是下降将使市场竞争陷入白热化,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经验,独立润滑油公司数量将快速减少,整个市场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两个方向发展。独立润滑油公司如果不能找到自身位置,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当然,总量的停滞,甚至是负增长,并不妨碍润滑油市场规模(按货币计量)的扩大,产业的升级和汽机油比重在新兴市场的增长促使新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以中国为例,如果包含换油服务在内,仅仅汽机油市场的规模就接近800亿人民币。在中国美孚1号的零售价要比美国高近70%,这意味着,在新兴市场,润滑油公司有机会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因此,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机遇依然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将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于润滑油企业而言,加速转型、提升品牌附加值是抓住这一机遇的必要条件。在页岩气开采与使用、电动汽车、3D打印、直流输电、智能运输、智能生产等很多全新领域都存在着高附加值润滑油脂的新机会。整体看,持久的经济低迷正在酝酿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这对润滑油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未来胜出是大概率事件。
2.1.3 工业油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无论是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还是按照发改委的要求,中国工业各个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都会出现迅速提升,低端市场将因无利可图而被迫退出市场,而高端需求自动胜出,并因行业龙头兼并重组战略的实施而获得进一步加强,未来工业油客户群体数量将快速萎缩,单个客户需求量将激增,润滑油公司要更好的与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必须对经销渠道实施重建与改造,否则将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历史要求。超大客户群体要求更大的经销商,甚至是润滑油公司直接与其对接,同时超大客户群体更注重润滑油相关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期摆在润滑油企业和经销商面前的全新课题。
从润滑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昆仑、长城两大品牌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10.4万t和175万t。国际品牌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美孚、壳牌、嘉实多、加德士、福斯等品牌高端汽机油产品增长突出,这促使这些国际公司开始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在渠道方面,美孚、壳牌除了继续保持对传统渠道的拓展,通过战略联盟扩大其渠道的覆盖范围,同时,还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2012年年底,美孚与国内最大的B2C电商商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美孚将其物流整体外包给京东商城,并在京东商城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促销。美孚这一战略举措将对传统渠道产生深远影响,继壳牌之后,美孚是第二家将顶级全合成油降至75元/升之下的公司,随着,两家公司在互联网价格战的开启,传统渠道将承受巨大压力,因为在传统渠道,合成油、半合成油、矿物油的价格基本都比电商渠道高出30%以上。民营品牌整体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市场分化明显。奥吉娜开始加大全合成油的推广力度,其他民营公司也加快在细分领域的拓展。在其他行业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其他领域的资本也开始逐渐进入润滑油行业。目前,这些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渐显现。由于OEM市场竞争的加剧,继玉柴、潍柴、东风之后,柳工也开始加大对润滑油业务的投入力度,2012年4月27日,由柳工高润投资6亿元建立的华东基地20万t润滑油项目开始建设,同时,该公司还与东风轻型商用车配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专用油。中国润滑油市场主要润滑油品牌销量见图7。
从经销商角度看,一二线市场的润滑油经销商开始加速洗牌,三四线市场经销商由于房租成本较低,兼具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已经获得较大提升,这帮助三四线市场经销商减缓了市场的压力,一些三四线市场终端的利润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扭转整体的趋势,润滑油经销商的洗牌才刚刚开始,利润将倒逼厂家发展超大型经销商,从而降低渠道对利润的要求,使价格保持优势。
2.2 基础油市场变化
2012年全球油价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地缘政治冲突;二是全球债务危机。地缘冲突加剧,油价走高;反之,债务危机加剧,油价走低。WTI年度最低油价和最高油价分别为77.69美元和109.77美元。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如图8。
图8 2012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2012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程和产业升级两个因素导致国内基础油需求不断下滑,年度基础油消费量仅为720万t,同比下跌3.16%。在过去几年,国内及台湾、韩国等地的Ⅱ类基础油相继投产,这导致Ⅱ类基础油开始由稀缺转为过剩。中海油惠州、海南汉地阳光、中国石化济南炼油厂等Ⅱ类基础油供应商的加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了Ⅱ类基础油的过程,未来,这一趋势将难以逆转。基础油更多的机会在PAO全合成基础油和其他全合成基础油领域。
在供应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依然是国产资源供应的两大主力军,不过中海油也逐步跟上脚步紧追两大集团。中国石油2012年产量达165万t,占30.56%,保持中国供应商第一位;中国石化产量有153万t,占28.19%,位居第二。然而,随着中海油以及地方炼厂崛起,两大集团“主宰”中国基础油供应市场的模式正在悄然地发生转变,2012年中海油市场份额同比微幅上升0.71%,总产量114万t。同时,地方炼厂产量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上涨至109万t,较去年同比大增11.49%。受到Ⅱ类基础油供给过剩影响,2012年进口市场的依赖度出现下滑,全年的进口量仅为194.1万t,与去年同比减少8.6%。
2012全年中国基础油价格的走势均处于疲软的态势,这主要由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也逐渐趋缓,润滑油需求同步萎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基础油价格。上半年中国基础油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局面。而下半年,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逐渐高涨,不过由于润滑油终端需求仍未转好,导致下半年基础油价格一路走跌。中国及全球城市化进程双双超过一半,因为整体看,基础油需求及润滑油需求开始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这一趋势是值得基础油供货商注意的。2008-2012年中国基础油表观消费量见表2。
。
从细分品种角度看,2012年Ⅰ类基础油表观消费量仍是呈现下跌的态势,同比下滑9.31%,仅有251万t。Ⅰ类基础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逐渐被其他类型资源代替趋势已难以扭转。环烷基基础油炼厂方面2012年整体的开工率仍是呈现出稳步上扬的态势,占有率仍为15.39%,上涨至111万t。Ⅱ类基础油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微跌1.12%,总量下滑至165万t。中国Ⅲ类基础油需求量同比激增了77.73%,达29万t。2012年两套Ⅲ类基础油装置于中东投建,包括Neste Oil以及壳牌GTL等两家炼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球Ⅲ类基础油供应量,供货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Ⅲ类基础油的价格开始下跌。整体看,未来,Ⅰ、Ⅱ、Ⅲ类基础油市场将出现全面过剩,新的盈利增长点集中在绝对高端PAO领域和GTL基础油领域。2012年各类型基础油需求分布如图9。
3 中国润滑油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西欧、北美的经验看,成熟润滑油市场将是一个总量不断下降、结构不断优化的市场。随着新兴市场市场峰值的逐渐出现,未来,新兴市场将向成熟市场转化,总量的停滞,甚至是下降将使市场竞争陷入白热化,按照欧美发达经济体经验,独立润滑油公司数量将快速减少,整个市场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两个方向发展。独立润滑油公司如果不能找到自身位置,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当然,总量的停滞,甚至是负增长,并不妨碍润滑油市场规模(按货币计量)的扩大,产业的升级和汽机油比重在新兴市场的增长促使新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以中国为例,如果包含换油服务在内,仅仅汽机油市场的规模就接近800亿人民币。在中国美孚1号的零售价要比美国高近70%,这意味着,在新兴市场,润滑油公司有机会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因此,未来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机遇依然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将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于润滑油企业而言,加速转型、提升品牌附加值是抓住这一机遇的必要条件。在页岩气开采与使用、电动汽车、3D打印、直流输电、智能运输、智能生产等很多全新领域都存在着高附加值润滑油脂的新机会。整体看,持久的经济低迷正在酝酿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这对润滑油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未来胜出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