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4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满5周年整。回顾这28家在5年里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理解和投资创业板公司大有裨益。
截至2014年10月29日,首批28家公司的总市值为2589.65亿元,而在5年前发行上市时,其发行后的市值为685.63亿。并且,这28家公司在5年里累计分红42.27亿元。如果投资者在5年前参与投资这些公司并且持有不动,5年来可以获得3倍以上的收益(市值增长+分红)。
当然,上述计算方式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事实上投资者很难平均持仓28家公司的首发股份。
在回顾这28家公司的5年发展史时,一般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是:这28家当初被“精选”出来的公司,是否整体体现了高成长性?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长与其股价变动是否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创业板市场是否有效?哪些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原因何在?
市值增长3倍 业绩增长1倍
从表一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首批28家公司的市值增长为3.77倍,而其整体业绩增长约为1倍——2009年这28家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18.65亿元,而2013年的净利润合计为37亿元。
这种情况意味着,目前市场对这些公司给出了比5年前更高的估值——这些公司在2009年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倍,而目前市场给出的按2013年业绩计算的市盈率为87倍。
值得玩味的是,在2009年首批创业板公司发行时,曾一度被质疑高价发行,并且在上市初期不少公司还走出了缓慢下跌的“价值回归”行情。但到5年后,市场对这些公司的估值远远超过了当初。
我们认为,投资者应该注意创业板的整体估值风险。目前创业板397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TTM,整体法)为67倍。而按照A股过往的历史规律,当整体市场或者市场中的一个大类板块的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时,也即该板块处于价历史高位之时。
当然,我们认为创业板整体估值过高,并不否定其中仍有一些能够以高成长维持股价上行的公司。指出创业板整体估值过高,意在提示投资者提高警惕。
创业板市场是有效的吗?
基于A股市场资金炒作小盘股的偏好,以及创业板市场一直以来的高估值(相对于大蓝筹),“创业板市场是否有效?”这个命题在5周年之际值得重点讨论。
这28家公司当中,以“年度净利润”指标来衡量,业绩增长幅度最大的5家分别为华谊兄弟、网宿科技、探路者、红日药业、亿纬锂能。而以目前的市值和发行市值相比,股价涨幅最大的5家公司分别为机器人、探路者、网宿科技、华谊兄弟、红日药业。
不难看出,业绩涨幅最大的公司和股价涨幅最大的公司,基本是重合的。而股价涨幅最大的机器人,其业绩涨幅排名虽然并未进入前5,却也是排在第6名,市场的评价仍然是有效的。
同样的,业绩增长幅度最小的公司分别为吉峰农机、金亚科技、宝德股份、上海佳豪、新宁物流。而股价涨幅最小的5家公司分别为中元华电、宝德股份、新宁物流、乐普医疗、吉峰农机。
这其中,吉峰农机和宝德股份是重合的。股价涨幅最小的这5家公司中,即使其业绩增长排名不是在最后5名,也是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从“一头一尾”的这些代表性样本对比可以看出,创业板市场仍然是一个有效市场,公司的业绩变动和股价、市值变动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性。
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中,各公司业绩变动复杂,而股价在某个短周期内并不立即反映业绩的变动,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到5年,可以看出仍然是那些业绩维持了长期增长的公司提供了更高的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在创业板这个高估值市场上,依然可以践行“价值投资”理念。
创业板真的是“高成长”板块吗?
由之前的业绩增长数据我们不难计算出,首批28家公司整体的业绩年复合增长率大致在18%左右。这个数字显然低于当初市场对于高增长的想象,在2009年创业板开板时曾有调查数据显示,市场对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的期望定位在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
不过,相对于A股市场整体而言,这28家公司所交出的“18%”的成绩,依然可以说是相对的“高成长”。
找“停牌”股就去创业板
A股市场资金对于“停牌”个股的热情近两年来持续高涨,其逻辑是“停牌”意味着资产重组、并购等事件,并且这些事件会推动股价的上行乃至于暴涨。
就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而言,“停牌”的比例已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截至10月29日,就有神州泰岳、乐普医疗、立思辰、宝德股份和华谊兄弟处于停牌状态,占28家公司的比例高达17.85%。
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公司更多的具备并购和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其所处的新兴市场行业特征,也蕴藏着更多的资本运作机会。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找“停牌”个股,选择创业板公司的成功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