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数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并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情境;数学;快乐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是主动的、有趣的过程。教学中,时常有老师说课堂不活跃,学生基础差,对数学课没有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其实这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数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联系生活实践,再现生活情境
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乐意去学习,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乐学爱学,把数学学好。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进行表演,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记,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根据需要再重复这些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师生共同分析活动情况,引入符号(加减号)表示。可见,找准數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非常重要,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
二、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教育的重点,设计动手习题,揭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逻辑推理能力。
例题:已知直线a∥b,G、H为直线a上的两点,E、F为直线b上的两点。如果E、G、H三点固定,F在直线b上移动,那么无论F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FGH与△EGH的面积相等,理由是什么?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笔画出△FGH,并写出△FGH的面积表达式,与固定的△EGH面积表达式相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角形面积的表达式,焦点集中在这两个三角形的高是否相等,学生在探究讨论过程中逐步悟出“平行线之间的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四、创设趣味情境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例如,学习了圆的对称性以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有数量足够的各种面值的硬币,让甲乙两个学生轮流在圆形桌面上摆硬币,每次只能摆一个,个个不能互相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落在桌面的边缘外。这样,经过多次以后,谁先摆不下硬币就算输。如果甲先摆,甲乙谁赢谁输?为什么呢?
放学后,学生带着问题在一起讨论,有的还动手认真地摆起来。第二天上课时,学生说甲赢,因为圆形桌面是中心对称图形,甲只要把第一个硬币摆在桌面的中心,乙无论把硬币摆在哪里,甲总可以把相同面值的硬币摆在与乙所摆硬币对称的地方,这样,只要乙有地方摆得下,甲也能摆得下,因此甲赢乙输。把知识融入游戏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一些学生经历实践,归纳出结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使课堂充满活力,体验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