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贴近”原则,提高政治课实效

2014-11-06 05:42皮爱章
新课程·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三贴近疑点时政

皮爱章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一言堂”、讲大道理、背死教条等现象明显减少,但现实仍不容乐观,常常是广大教师为了让一节政治课出彩,做了诸多的准备,而到了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并不领情,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很多学生仍然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空头理论,不欢迎这一门课,使思想政治课教师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何改变这一劳而无功的现状,使政治课充满激情与活力并取得实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贯彻“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一原则,没有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贴近学生

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習、情感、思想和心理。贴近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对某些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宽是必要的。但如果突破了“基本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浪费了时间,还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组织教学要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授课的深度。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经常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捕捉具有苗头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地分析、点拨。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迷恋网络和武侠小说等等不良行为,在讲“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以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再次,要了解学生思想上的疑点。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讲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等问题时,就有人提出腐败的问题,怀疑党的先进性。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正反映了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学生有这样的疑点,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不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实际国情,不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一思想疑点,就必须首先引导他们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懂得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必须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认清事物的性质。教学中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疑点把理论问题讲清楚,才能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点,从而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

二、贴近生活

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那我们的政治课就会越来越枯燥、越乏味。

政治课教学要把深奥、枯燥的大道理生活化,把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事例引进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附和与共鸣。通过这些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事例的引入,抽象的理论就会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实际

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实际,主要是贴近社会实际。政治课是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政治课就必然陷入空谈,丧失生机。政治课教学必须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例如,像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介绍国家新农合医疗、家电下乡、村村通公路等。这样,就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贴近实际”还要求政治课教学要突出时政性。课堂突出时政性,主要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学习时事,课堂上渗透时政,使时政贯穿其中,以增强课的效果。如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可引入打造“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这一内容,突出时政性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是政治课的一大特点。作为教师应多收集最新的社会热点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动态,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教学引入新事例,不断用最新的情景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思想政治课更富有时代与生活气息,还会使理论具有现实的客观依据,产生强有力的说服力。

政治课贯彻“三贴近”原则,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取得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三贴近疑点时政
始于深度诠释疑点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论广播电视如何守护主流媒体公信力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时政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