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

2014-11-06 20:13牟艳丽
新课程·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一堂课直线学会

牟艳丽

在一次同课异构数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四位教师讲的《平行与相交》这一课。同样的课题,四位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却不尽相同。有的教师仅仅是讲了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有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跟学生一起探讨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的教师还完成了如何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和平行线。

这四堂课各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孰好孰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这四堂课呈现出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一堂课我们应该教授学生多少知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容量大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吗?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四堂课。教学内容最少的那堂课,课堂练习多,学生知识掌握扎实;教学内容多的课堂,练习时间相应减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不尽如人意。可见,讲多了,不一定高效。

我们都知道,一堂课的好坏是由学生决定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是一堂課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学会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学乐了,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了,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会学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会用了,能够用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是一堂课最基本的任务。以这节课的内容来讲,内容比较抽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空间理解无限的内容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因此一堂课教师安排很多内容,学生只能越学越糊涂,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如果连基本的“学会”都达不到,那么这堂课就不能说是高效课堂。一节课不能学会的知识,下节课再吃“回炉饭”,既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好。因此高效课堂不是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就越高效,关键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新课程提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学会等待。等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等待,不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学生思维的延伸,学生能力的尽情展现。在等待中,让教师静静反思,让学生思维尽情碰撞、迸发。那数学课堂上什么时候该等待,如何等待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1.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课堂上我们经常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流于形式的探究活动。比如,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方法不止一个,可以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在学生研究出一、两种方法后,教师就叫停的现象。如果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学生可能会给你更多的惊喜。课堂不是说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走下来就是好的课堂,好的课堂是学生真实想法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精彩的。

2.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发现有学生举手,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这时候很多学生还正处于思考中,这样做相当于剥夺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机会和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便渐渐不再愿意思考。当我们抱怨学生不思考的同时,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3.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展示活动是学生思维的呈现,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虽然用时较长,但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这时,教师要等,等待学生或精彩或差强人意的表现。经历过,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成长,就是一种收获。多给学生一些展现的机会,相信学生会回报给你更大的惊喜。

猜你喜欢
一堂课直线学会
画直线
学会分享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