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土地。进行土地确权工作,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城乡资本、信息技术、土地各要素实现合理的配置,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空间,为农村的建设提供资金,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土地;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10
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是农民获得稳定收入的基础,对农民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土地流转直接关系农民的生存发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的改革,是基于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下提出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业发展、城乡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农民土地财产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014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将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满足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2 对于土地及土地流转的认识
2.1 通过对土地的属性和用途来规划土地的利用途径
根据农村土地所具有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属性而言,这些属性依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在功能表现上也不同。从经济属性来说,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和效益,将土地资本进入到流通环节,从而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来看,土地的保障功能是农民生活来源及农民工退路所在。而土地的自然属性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对于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土地产权明确后转化为土地资本进入市场,在制度的不断完善下实现土地的流动,实现土地本身所固有的价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和土地确权工作的完成,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城镇化加快,农业的产出低于外出务工,多数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致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利用低。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土地的大量集中。因此,现在如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已成为农村土地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3.1 产权界定比较模糊
农村土地在丈量方式上依然落后,土地的丈量不够详细准确,特别是2004年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大量开垦荒地山地,这些土地在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上比较模糊,很容易产生土地产权上的纠纷,给土地流转造成麻烦,增加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成本,不利于农村土地的流转。
3.2 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对土地流转规模、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农民作为流转市场的主体,对于市场并不了解,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薄弱,土地不能进行大规模快速的流转。
3.3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在许多地方,土地流转一般是租给亲戚朋友,很少会签订流转合同。在少数地方,由于没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政策,政府经常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征用农民手中的土地,而且将农地变为非农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发展工业等,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不利于土地后续的流转。
3.4 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土地具有的社会功能就是其保障功能,土地对于农民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根本。由于现在许多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还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对于土地流转后生活的保障有着很多的顾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积极性不高。
4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4.1 开展土地普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开展农村土地普查工作,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对于农村无证耕地管理,要明确耕地产权,已经实际存在的耕地要处理好土地产权问题,开垦农户拥有耕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土地不能进入流转市场。做到产权明晰、四至清楚、没有纠纷,没有经过确权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律禁止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4.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实现在市场中的有序、高效的流转。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建设。
4.3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高,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就必须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这必然要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4 加快农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健全农地市场,实行农地有偿转让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机制,通过地租低价等经济杠杆来鼓励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为此,应进一步研究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定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的各项政策,以规范农村土地的流转市场化运行。
4.5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评估机构,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是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方运营能力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指导价格评估机制。
作者简介:刘剑,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