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达
“这两天都是大晴天,得抓紧抢收稻子。”九台市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玉坤在稻田里巡视一圈后,作出这个决定。回到合作社大院,马玉坤和农机手一起为收割做准备。很快,农机手就驾驶水稻收割机进了水田。
“今天阳光足,气温也高,把昨天的水汽全蒸发了。一下午就能把这一小片‘长粒香抢收出来。”看着快速工作的水稻收割机,马玉坤露出了微笑。
今年的秋收中,“抢”成为红光水稻合作社的节奏。“天气预报说月底要有初霜冻,所以得抓紧点儿,争取在月底前收完。”而事实上,除了天气原因,老马“抢”水稻有他的道理,“水稻的生长期是固定的,咱们合作社从育苗到插秧都比别人家早七天左右,为的就是赶在‘十一前上市。”
作为合作社的当家人,马玉坤深知,只有时间上抢了先,才能在市场上“抢鲜”。“可别小看这七天,咱们合作社270公顷水田,年产1900吨左右,要是都能赶‘十一前上市,能多收入不少!”
马玉坤所在的红光村是一个朝鲜族村,绿色优质水稻种植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全村超过95%的耕地加入合作社,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现在水田种植全程机械化、科技化已经是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脱颖而出、赚到钱,靠的就是抢出来的这几天!”马玉坤说,由于合作社从种到收、从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销链,仅用四天时间,就能完成从水稻收割到大米包装上市的全过程。
马玉坤说,合作社每天出动10台收割机、10辆货车,抓紧抢收水稻。不久以后,他们生产的新鲜大米就将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货架上,成为餐桌上的“鲜货”。
在金色的麦田里,九台市红光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开始大面积收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