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川
夕阳西下,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一个农家院儿里,一排排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在落日的余晖里显得格外耀眼,菜农李奎生此刻正在地里为这些“发财蔬”锄草,俨然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图。
笔者表明来意后,李奎生的脸上立马露出了朴实的笑容,赶忙放下手里的农活,招呼笔者进屋。屋里,李奎生的老伴陈玉琴正在炕上摘豆角,和笔者熟悉之后李奎生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开春的时候卖秧苗,除了地里种的那些蔬菜之外,还有苦瓜秧和我们平时吃的‘洋姑娘秧,最后卖完剩的多就多种,剩的少就少种,今年种了有5000棵左右。”
“等到这茬蔬菜下市之后,就开始种白菜和萝卜,秋天收了白菜,除了留点自己腌酸菜剩下的就拿去卖,咱家萝卜品种全,像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还有那个叫做啥来着?”“心里美萝卜,是吗?”笔者笑着接过话茬。“对,对,就是那个,到那时菜园里的大棚又开始启用,看起来更像样儿。”说起自家的菜园李奎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乘着天没全黑,笔者跟李奎生一起到菜园里采摘新鲜的蔬菜,装好筐,准备夜里一点多钟运往县大剧院旁的早市去卖。“以前骑那个‘倒骑驴蹬到县里要一个多小时,那你还得快蹬。现在买了这个电动三轮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少挨不少累。”李奎生不由地感慨起来。
“半小时就能到,为什么还去那么早?那时候有人买菜吗?”面对笔者的疑惑,陈玉琴放下手中的豆角插话说:“还能为啥?去早就能在早市上占个好位置,尤其是行人经常出入的路口最好,有了好位置,菜卖得快,钱挣得就多呗。”
提起挣钱,李奎生更有话说:“我俩现在岁数大了,种点菜就当自娱自乐,有时候卖得好一早上能卖300多元钱,卖的不好也有200多元,我们老两口除了养活自己,还能帮衬着点孩子,现在儿子、媳妇在县里也买了房子,日子越来越好过喽!”
夜幕降临,微风徐来,伴随着蛙鸣,李奎生家菜园里的蔬菜扭起了“秧歌”,仿佛在歌唱着李奎生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