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迪 华琛
韩国中央银行曾对世界41个国家经营历史超过百年的老铺企业做过一个统计,发现有20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占了3146家,位居榜首,所以可把日本称为“老铺大国”,而支撑老铺的便是职人。
职人,是日语中对于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虽然字面上看起来简单,但“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
老铺与职人
被称为“日本第一寿司职人”的小野二郎今年已经89岁高龄,他的成功秘诀就是“要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开在东京地铁边上的一间狭窄地下室里,这里没有菜单,没有独立洗手间,只有十个座位,却被《米其林美食指南》评为三颗星的美食店,认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寿司服务。世界各地的许多饕客慕名而来,尽管需提前一个月订位,人均消费数百美元(最低消费三万日币),吃过的人还是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几十年来,小野二郎从最好的鱼贩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那里买米。从醋米的温度,到腌鱼的时间,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他都会亲自监督。
为了让每一块寿司都达到最好吃的状态,小野二郎会综合考虑不同鱼类的脂肪含量、口感,米饭的温度,搭配醋的酸度等多重因素,排列出给客人上菜的顺序。除此以外,每次将寿司捏好放在客人面前之后,小野二郎就会停下来仔细观察,看客人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吃下寿司后的表情是满足还是感觉欠佳,据此来调整下一块寿司的摆放和制作方式。
小野二郎感悟道:“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我爱自己的工作,并将一生投身其中。”这也被认为是日本“职人精神”的最佳解读。
成就“日本制造”
日本以尖端制造业领先全世界,虽然世界知名的大型制造商只有寥寥数家,而在大企业背后,支撑日本制造帝国,引领科技创新,让“日本制造”成为高品质象征的,正是许多流淌着职人血液的中小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多数是靠为大企业提供某种零部件或原材料为生,它们一般只专注生产某一种或几种大企业需要的产品,进而专攻某项技术,力图把产品做到最好,从而形成一种与大企业稳固的合作关系。
日本新潟县的燕市汇集了日本最高水平的金属加工研磨公司,也正是它们高超的镜面研磨技术,获得了美国苹果公司所有iPod镜面背板的订单。其中一家名为小林研业的公司只有五名员工,在四年的时间里为苹果打磨出了100多万台iPod。
现在,凭借着曾经为苹果打磨背板的金字招牌,小林研业经常可以接到各种要求打磨精密医疗器具或者高档乐器部件的订单,而老板小林本人也非常乐于挑战自己作为职人的技术极限。
日本中小企业厅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共有中小企业385.3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9.7%,共创造价值147.2兆日元。
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评选出100家在夹缝中大展手脚的企业,它们在许多不为人知又不可替代的冷门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其中七成是中小企业。有的公司能生产世界上最快的饮料包装机,有的能编织出世界上最轻最薄的布,还有的能打印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图像。除了企业的生存压力以外,追求极致的职人精神,是它们不断探索的源动力。
泛职人化趋势明显
传统的日本职人都是从拜师学艺开始接触某一项技艺,并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其中。虽然时代变化了,但职人的执著坚守丝毫没变。谈起自己的事业,职人最喜欢用两个词形容自己的文化特点:一个是“一生悬命”,意思是说,一旦开始了某项工作,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做好,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另一个叫“一筋”,有点类似中国的“一根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决无变心。
如今,日本传统的“职人精神”并不限于“职人”行业,而是遍及社会,有人将此现象称为“泛职人文化”。譬如,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里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而不一定是手艺人。尤其是政治家,常常能见到祖传四代甚至五代,最典型的是日本政坛五大家族(鸠山家族、小泉家族、安倍家族、麻生家族和福田家族),这在日本被称为“政治屋”现象。
泛职人文化也成为当今日本文化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不过这种泛职人文化也有诸多弱点,如职人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行业,目不旁视,往往缺乏对行业发展方向的预见能力,而且因为将自己的行业视为唯一,导致心胸狭窄,无法接受外来的新事物。
(摘自《环球》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