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宣布我国进入原子能发展的新时期,并估计可能有十年或更长一点的和平期。这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第一个战略机遇期的初步判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个战略机遇期在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毛泽东对战略机遇期的
正确判断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55年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中国要发展原子弹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极为机密,迄今在中央档案之中没有任何正式文字记载和影音资料。仅有的文献是周恩来总理工作台历上的几行字和他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当事人事后的回忆。
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中国原子能事业就此拉开序幕。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核武器计划,代号为02。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
此时,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还不乐观,他认为:“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随后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这两次会议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影响力。
对此,毛泽东的看法是:“过去朝鲜还在打仗,国际形势还很紧张,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
“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是毛泽东对我们今天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第一个战略机遇期时间表的最初表述,它的跨度应该是“一五计划”的最后两年、“二五计划”和“三五计划”这12年。
毛泽东认为,在这样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如果不加快建设,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因此,一切工作都要反对保守主义。要打破常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也是其发动“大跃进”的最初萌芽。
中共八大期间的战略决策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标志着战略机遇期内涵发展目标进入关键的实施阶段。
毛泽东曾经预想的“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与三个五年计划相衔接,成为中共八大正式确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争取的时间表,也就是战略机遇期必须争取的时间表。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已经开始制造载重汽车、喷气式飞机等,到1957年,中国经济建设所需机器设备的60%左右可以自给。当时预计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到1962年,争取所需机器设备的 70%左右能够自给,其中包括部分重型和精密仪器设备。
“二五计划”在调整工业基本建设规模的基础上,抓了对工业化有决定意义的建设项目,如钢铁、石油、有机化工,特别是制造重要机械设备的机械工业。国防开支作了适当压缩,一般的国防建设和普通装备的要求放慢速度,集中力量发展“两弹”(原子弹和导弹)、飞机和无线电事业。
但是,中共八大确立并实施的发展战略,很快被意识形态领域里突如其来的阶级斗争打断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是改变了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战略机遇期产生了不利影响。
技术革命:
中共八大路线的延续
当毛泽东确认反右派斗争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度把注意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毛泽东看来,只有通过技术革命,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大跃进”。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农业“大跃进”,北戴河会议又提出工业“大跃进”的目标。这些目标和愿望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客观现实,但其中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革命的坚持。
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这样,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一度走低的战略机遇期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转机。中国在新技术革命中开出的“五朵金花”——半导体、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喷气技术和无线电电子学,都是在“大跃进”后迅速上马和发展起来的。
与“大跃进”同时发展的还有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后,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技术援助也全面停止。此时,“大跃进”的恶果也全面显现出来,天灾人祸“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战略机遇期的部分有利条件随之丧失。尽管如此,毛泽东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略机遇期内涵发展目标的判断没有改变,科学技术发展仍然是在原来预定的目标范围之中。
独立自主的尖端工业崛起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动,促进了航空、电子、船舶、兵器、核能、航天、冶炼、仪器仪表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崛起。
五六十年代,在重工业部中分离出来的部门的基础上,新组建了七个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民用机械),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与核武器),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第六机械工业部(造船、船舶),第七机械工业部(洲际导弹、航天)。
1963年,12年科学规划提前完成,开始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毛泽东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当时,在某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或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包括“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银河计算机、电子显微镜、射电望远镜、高度照相机、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50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还有各种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等。国民经济的骨干企业已经具备了设计建造大型钢铁基地、大型水电站、万吨远洋货轮、飞机、重型机械制造厂的能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略机遇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时代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准备。
(薛钢荐自2014年9月5日《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