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热点问题透视与舆论引导

2014-11-03 20:55王志昭
新闻爱好者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主权利舆论导向土地流转

王志昭

【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落实,农村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农村四大热点问题包括土地矛盾问题、新村建设问题、民主权利问题、农民养老问题,通过对当前农村热点问题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经济内因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仅有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而且有助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广大农村的真实情况,科学决策,制定对策,推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新村建设;农民养老;民主权利;舆论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各项富民惠农政策落实,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条件改善了,粮食单产提高了,种植结构优化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人均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就医上学方便了,信息交通快捷了……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众,确实从中享受到了很多实惠。

但是,伴随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土地矛盾问题、新村建设问题、民主权利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对这些问题客观分析、深刻透视,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仅有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而且有助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广大农村的真实情况,科学决策,制定对策,推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村四大热点问题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经济内因

(一)土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8月1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在一版刊登了南阳市镇平县安子营乡闫庄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借口,强行征用村里水浇地搞房地产开发,建成的房子不是置换给村民,而是作为商品房公然出售。无独有偶,2014年5月1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又刊登了伊川县白元乡夏堡村村委会将村中南北的主要街道——长600余米、宽10米的“十米大街”私自卖给一些村民作为宅基地,导致“十米大街”成了垃圾场,村民们怨声载道。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矛盾愈加突出。据某媒体统计,每年农村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反映土地问题的约占40%。这当中,反映责任田被非法强征强占或征占后补偿不到位、补偿标准低的约占70%至80%;属于宅基地纠纷和房屋被非法拆迁的约占20%至30%。多数学者认为,近几年土地流转违背了自愿性原则,出现了“去粮化”,甚至将基本农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这很可能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失效,危害农民土地权益。[1]

近日,河南省农调队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矛盾症结最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非法征占土地。一些地方政府不与群众商量就强行占地征地,少批多占、以租代征、先占后批。

二是土地手续不规范。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种理由改变农村土地的使用性质,并未办理征用手续。2013年9月6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在一版刊发汝阳县蔡店乡政府强租农民土地300亩,用于企业建厂,且一租就是17年。村民不同意、不签字,就强行将租金打入村民的粮食直补账户。这种违反用地审批程序和《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行为引起当地群众极大的愤慨。

三是征地补偿标准过低或补偿不到位。2014年7月3日,鲁山县群众反映,该县2009年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由,打造“面子工程”,将露峰办事处叶茂村常庄、叶茂庄、曹庄3个村民组250多亩耕地征用建中央公园。政府征地时向常庄村民承诺,每亩地补偿5万元,并且将公园周边常庄地界上开发楼盘的门面房作为村民今后生活的保障。但4年已过,政府的承诺却成了“空头支票”,数百名村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二)新村建设问题:脱离实际

新村建设既关乎农村面貌的改观、乡土文化的传承、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乎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生产条件的改善。应该说,近年来为促进新村建设,减少盲目性,使新村建设更符合农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许多地方都加强了村庄规划,而且根据规划建起了农民群众满意的新村新房。

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乡镇政府在推进新村建设时,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要么生搬硬套,不知变通;要么削足适履,强行推进,不顾及本地的实际情况,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新村建设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2]按规定,新村建起后村民迁入,接着拆除旧村,对旧村腾出土地整理复耕,维持耕地的占补平衡。然而据调查,一些新村在占用大片耕地建成之后,旧村根本没有及时腾出进行复耕,由此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正阳县就存在大量的“空心村”。由于农户新建住宅像摊煎饼一样不断外扩,全县户均宅基地达3亩,是国家宅基地划拨标准的10倍,浪费耕地20万亩。兰青乡杨楼村共2100人,分散在21个自然村,村庄总占地面积达1500亩,中心位置的一个自然村目前仅有20多人居住,严重“空心化”。一些群众这样形容“空心村”:“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

究其原因,新村的新房仍是以商品房形式卖给农民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800元至1000元左右,有钱的农民买得起,没钱的农民买不起,导致许多村民搬进了新村居住,但仍有不少村民依然居住在旧村。一方面大量新村房屋建好闲置,另一方面不少旧村房屋人去屋空。

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土地,进行复耕。但是现在看来,农民的宅基地原来一般都打了地平,有的地方修建了柏油马路,还有很多不愿意搬迁的,所以往往会出现建了新社区,但是原来的村庄拆不掉的现象。远离城市,没有资源,小区也就只能安排些物业、保洁、保安方面的就业,其中大部分人无法就业,就会出现问题。endprint

(三)民主权利问题:矛盾激化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整体。

但实际上,许多地方行政机关凌驾于农民集体之上,农民集体“被做主”,违背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农民除了享有民主选举权外,其他三项权利基本没有。[3]以村级民主监督为例,其主要是通过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和村务公开来实现,事实上一些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只是走走过场;而村务公开既存在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真实、避实就虚等问题,还存在公开程序不规范、方式单一、监督不严格等问题。2011年5月5日,洛阳市村务公开暗访组对孟津县城关镇孟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暗访检查时发现,该村存在报账程序不严格,村务公开不全面、不及时,未逐月进行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大台历制作不规范,公开资料不完整等问题。

另外,根据群众来信、来访和记者调查,在一些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控制村两委的情况;在个别农村存在黑恶势力控制村两委的状况;更有甚者,由于几个家族、宗派势力相持不下,难以平衡,选举不成,导致个别村多年无村支部、村委会。南阳市张其浩村位于陌陂乡北部,地理位置偏僻,区域内多丘陵,土地贫瘠。多年来,由于家族势力的严重影响,该村积累矛盾较多,历届村级班子软、瘫、散,战斗力不强。1999年—2002年村委换届过程中,该村先后有4人主持过支部或村委工作,但因家族宗派势力滋扰,群众分化严重,村里出现了混乱局面,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4年底和2005年春,在第五届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中,尽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选举程序精心组织,强化指导,但村委会再次出现混乱局面。

从法律角度看,由于《刑法》还没有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权利列为保护对象,像《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侧重于公民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村级民主政治权利不在此范围之内。《村民组织法》也只是把村民自治中村级的民主政治权利,界定在群众举报和人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上,使得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农民养老问题:面临挑战

据统计,河南省1998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省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0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8%。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下,农村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是农村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削弱了大家庭的网络联系,“养儿不防老”正成为农村老人不得不面临的事实。[4]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实现“职业非农化”和“栖居城镇化”,家中只留下老去的父母在夕阳下孤独的身影。农村“留守老人”估计有数千万之众。社会迅速变迁、代际人口居住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拉大,导致“供养—照料—慰藉”的三重脱离,很多农村老人被边缘化。

调查表明,约一半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由于孩子因打工或其他原因不在自己身边,许多老人的晚年生活缺少照料,感到孤独。家庭小型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使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在经济供养不足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生活不便、没人照料、精神苦闷等问题。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年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陆军提出,农村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模式正面临挑战。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流入城镇、年轻人不再依靠父母传承生产技能与生产资料、核心家庭的日益普遍化等因素,使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全国,河南省也从2012年7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农村老人每月均可领取不低于60元标准的养老金,并且陆续有少数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提高了当地财政补贴投入,将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到每月70元、80元不等。然而,因“新农保”保障能力较弱,“社会养老”也难以独立负担起农村养老的重任。[5]以当前的物价水平,每月几十元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更跑不过不断攀升的物价,即便是在偏远农村也是捉襟见肘,只能当个零花钱。

二、化解农村热点问题的正确舆论引导

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系道路和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舆论监督实践中,主流媒体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6]因此,化解当前农村的四大热点问题,以及当前农村存在的其他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对干部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宣传的正确引导,提高村民政治素质,推进民主化进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社会繁荣。[7]

(一)强化对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舆论引导

当前,广大农村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讲,都是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出现在农村,答案其实也应该到农村寻找。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作为新闻媒体,首先应该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县乡村基层干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正确把握形势,清醒认识不足。引导干部正确把握形势,就是要引导干部正确把握我国农村发展的大局、大势。清醒认识不足,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和积累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执行和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花很大力气,下很大功夫。

学会换位思考,倾听群众呼声。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认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凸显执政能力中的“短板”,即对社会舆论中的民声、民意、民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而舆论却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民心的“晴雨表”,舆论引导能力乃至执政能力,说到底是顺应民意和赢得民心的能力,因此,要通过舆论引导干部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从群众观点出发思考问题。群众之所以心存疑虑、胸存怨气,到乡、县上访反映情况,甚至赴省、进京越级上访,肯定事出有因。倾听群众呼声,就是要引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要做群众的先生,必须先做群众的学生。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及时准确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决不能坐在办公室主观臆断。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主权利舆论导向土地流转
权利—能力型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逻辑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教师管理应当关注“人本主义”诉求
基层党支部怎样过好组织生活
保障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