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具有时代感强、充满活力的特点,高校应重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客观分析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求作为人们社会行动的重要动力,可以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投入相关活动。大学生的需求是大学生因逐渐步入社会、自强自立而产生的要求。孙丹薇提出,大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物质性发展需求、精神性发展需求和社会性发展需求。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有的需要发展,有的需要调节,有的需要激发。刘明杰将大学生需求体系分为以下八类:政治理想需求、科学知识需求、物质生活需求、文体活动需求、情感友谊需求、信息资源需求、心理咨询需求和理想职业需求。本文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大学生的需求包括五个方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的满足表现为从低到高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了低级需求,才会出现比较高级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前四级需求是低层次需求,第五级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需求是高层次需求的基础,高层次的需求才能真正使人感到幸福。在某一阶段,往往存在若干个需求,并且由两个以上需求占主导地位。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都没有达到成熟,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独立性,因此,学校应重视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
大学生需求机制主要源于需求的主体特征、需求的层次及特征、需求的满足方式等因素。
1.需求的主体。大学生正从青春期走向成熟,生理发育虽然已经成熟但思想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他们视野开阔、时代感强,能较快接受新事物,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高校应提供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条件,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并积极行动,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2.需求的层次与特征。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差异的相同,人的需求和动机也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体而言,人的需求和动机也可能随着内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需求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如表所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需求表
第一,需求的层次。这五个需求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其中,生理和安全属于低层次需求。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各种需求相互交织,各种需求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也不同,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出现这五种需求。
第二,需求的特征。一是需求的时代性。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速,学生可以轻松了解外部环境的发展态势和新奇事物,提出符合时代特点的需求,如新时代背景下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社会交际困难的问题如何改善、社会交易中如何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等。二是需求的多样性。从不同主体及其需求的多元性来看,个体(或群体)既有基于健康、娱乐、交往等方面的体育需求,也有基于安全保障、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大学生以生理、安全、社会等为基础的多样化需求,构成了以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体系运行的机制。三是需求的层次性。在学生需求多样性的背后,需求的层次性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需求的层次性实质上是人们对环境、效果以及各种资源提出的不同要求的具体表现。无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马克思的需求三层次理论,都指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斯洛所谓的“低层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大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和对质量的要求将成为明显趋势。四是需求的潜在性。潜在性是需求的一个基本特点,挖掘大学生的潜在需求是一项重要职责。根据需求的潜在性特点,部分需求可能会转化为行动,从而使需求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能长时间甚至永远处于潜在状态。潜在性的需求能否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能否有效激励大学生勇于实践。合理开发潜在需求,是有效满足大学生需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需求的满足。第一,需求满足的基础。从大学生需求满足的物质条件来看,学校资源的可用性是大学生需求满足的重要基础。从总体来看,大学生需求满足的资源是优良的。在国家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种校外单位所拥有的资源由于其便利性、优质性(包括硬件、软件及服务等)、功能可选性、可替代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群体的便利生活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从大学生需求满足的精神条件来看,高校应积极开展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追求有理想、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积极了解学生需求,从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关怀。
第二,需求满足的途径与方式。大学生产生各类需求的方式不尽相同,对于满足该需求的条件也有较大差别。大学生需求满足机制需要充分考虑需求产生的两种方式。其中一类需求是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某种具体需要而主动提出或明确的,称之为“内生型”需求;另一类需求是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需求,但由于受外在条件的影响而提出的,称之为“外促型”需求。根据需求产生的特点,对于第一种需求类型,只要在“提供资源”这个环节上做好工作,使可用的校内外教学资源在种类、数量、质量、档次、便利性、可选择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有较好的服务,就能很好地满足这类需求,从而使需求机制实现其作用。对于第二种需求类型,不但要做好“提供资源”的工作,更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与措施来刺激、挖掘、引导大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的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4.需求理论机制。第一,需求理论机制的范围。大学生需求机制体现大学生需求机体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主要取决于需求的主体特征、需求的层次和特征以及需求的满足方式等因素。需求主体决定了需求的层次及特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需求不同,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及特征,满足需求类型的方式也不同。
第二,需求理论机制的实现。大学生的需求是促使各类资源与条件产生有效服务的重要原因。在需求理论机制实现的过程中,无论是大学生需求的产生、需求程度的增强还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环节,都是通过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服务体系的各类资源与条件来促成与满足的。因此,在以需求为动力的运行机制中,既要看到主体(个体或群体)方面需求的促进作用,也应看到服务要素的需求,即各类资源在一定条件下的服务需求。需求理论机制的实现取决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教育两方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对自己需求的认识程度、自我努力的程度、对困难的挑战度、对心理的把握程度,都是需求能否满足的因素;从高校教育来说,高校提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满足学生需求的硬件条件、提供大学生心理指导,也决定大学生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考察大学生在校的需求内容及程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据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高校应有效发挥需求作用机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促进作用,进行关于大学生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宣传与示范、引导与强化等手段,提高校内外教学资源的质量与服务水平。本文根据大学生需求层次的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以下对策:
1.根据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应安排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希望能学到各类课程知识,为此,高校应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课程,完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教学资源。另外,要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还依赖于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硬件设施、食堂卫生与安全措施以及良好的住宿条件等。
2.根据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应建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高校教学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应体现和谐的元素。没有安定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校园生活,学生就会出现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只有把净化校园外部环境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结合起来,构建安全教育防御体系,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安全需求。
3.根据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应开展交际化教学。应用激励手段,支持和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意义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根据大学生的尊重需求,应开展人性化教学。高校教育者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平等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为原则,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再结合高校的特点,灵活开展教学。
5.根据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开展实践化教学。学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如他们步入社会后是否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否能够融入社会交际圈子等。高校可通过教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使大学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社会环境,为实现人生价值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