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 | 杨学成
整个生产制造系统的思维逻辑开始发生偏转,由“产品导向”变为“用户导向”,由“产品价值”过渡到“过程价值”,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由注重单一的“交易”变为照顾全过程的“体验”。
杨学成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MBA教育中心主任
在前不久(2013年12月12日)的央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精心策划了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和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之间10亿豪赌的对手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顺便为两家企业赚足了眼球。抛开商业和作秀的成分不谈,笔者认为这场赌局的背后是“制造”与“自造”两种范式之间的角力,其结果只有一个:加速自造时代的到来!
在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人们的吃穿住用物资几乎全由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所谓“不施不惠,而物自足”。到了工业化时代,先是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的分离,继而通过工业化流水线吸纳这些自由劳动力,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将产业工人变成工业化流水线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每个工人都不得不依附于庞大的流水线才能获得生存,大规模制造业开始兴起并主导了整个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
在传统制造业中,流水线是制造工厂的标准配置。从本质上讲,流水线是一种将生产工序进行深度切割并以链状或网状结构予以封装起来的边界清晰的封闭系统,在这一封闭体系内部,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遵循效率和效益原则缔结深度产业契约关系,保证了产品得以被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地生产出来。因此,这种制造体系强调产品导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链效益最大化,在产品销售上则注重大规模销售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享有产品的使用价值,但被隔离在生产制造过程之外。
随着产业分工的演进和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开始自由穿行于各个生产环节,成为人人共享的生产要素,原本边界清晰、封装完整的生产系统开始出现碎片化崩塌的趋势,每个主体和参与方都有可能以各种形式深度介入到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全过程,制造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或基础能力。
就小米而言,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期MIUI社区的苦心经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用户并不知道MIUI是小米旗下的产品,但让用户兴奋不已的是其每周五雷打不动的系统更新。在MIUI社区里,每个用户都可以对产品功能进行反馈和交流,并且这种反馈和交流会得到足够的鼓励和尊重。与此同时,MIUI每周更新的功能,哪些受欢迎哪些不受欢迎,也都是由社区里数十万用户投票产生,大到重要的功能模块小到产品细节,一概如此。这种鼓励用户及时反馈和互动交流的做法颠覆了传统的软件设计理念,深度汇集了用户创意,牢固地树立了MIUI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忠诚度,并有力保障了后续小米手机和其他系列软件应用的高速市场渗透。
在传统制造业,一些企业引领的用户自造运动走得更远。2011年5月份,大众汽车这家严谨的老牌德国汽车制造商推出了一项名为“大众自造”的开放创新活动,短短一年时间吸引了30万注册用户,网站累积浏览量达3280万次,收集创意作品12万件,大众汽车最终整合出了“Music Car”、“Hover Car”和“Smart Key”三种大胆创想的概念式设计,与此同时数不清的设计创意已经或正在融入到新车型的设计当中。可想而知,“大众自造”通过向用户进行“创意授权”而成功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十分巧妙地汇聚了用户的创意,让新车型成为用户自造的化身。
与之对应,另一家新兴的微型汽车工厂的自造运动则更为彻底。这家名为Local Motors(简称LM)的汽车公司位于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整个公司连CEO在内只有10名正式员工,却号称要“引领下一代汽车的设计与制造,以颠覆性产品、前所未有的服务彻底变革整个行业”。目前,LM已经计划在全美国建设25~50座“微型工厂”,每个工厂年产2000辆汽车。
纵观LM的自造逻辑,可以简单归纳如下:一是搭建社区成员的智慧共享平台,其所经营的网络社区活跃着来自121个国家的8000余名汽车设计爱好者,LM的任何一款产品设计都是集体智慧共享的结果,例如,其第一款成功商业化的车型“Rally Fighter”有着多达173位共同创造者。其二,共享所有数据,包括底盘和车体的全部信息,以便让车辆所有者、调校者、汽车维修公司都透明且平等地拥有组装和调校所需的数据。第三,购买者“必须”参与车辆的制造过程,在LM制造教练的协助下完成车辆的组装,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两周,而顾客需要投入6天的时间。最后,不发展经销商,坚持本地化生产,仅服务本地市场,以便在任何一地仅维持一个“微型工厂”。上述模式成功打破了汽车制造业“闭门造车”的传统,把整个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开放给用户,实现了用户体验的重塑。
自造理念的要害是重新调整了产品与生产过程的价值分配。过去,生产过程归企业控制,产品归购买者使用,因此用户感知到的价值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非过程价值。自造理念下,企业将设计和生产过程开放给用户,让参与设计与生产过程本身具备了价值,而产品变身为这一过程的附属品。由此,整个生产制造系统的思维逻辑开始发生偏转,由“产品导向”变为“用户导向”,由“产品价值”过渡到“过程价值”,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由注重单一的“交易”变为照顾全过程的“体验”。
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和推广,自造理念势必会如虎添翼,让用户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的范围更深入地参与到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那时,消费者(Consumers)这个词将没有存在的意义,所有人都将成为自造者(Makers)!
如此,雷总和董总设下的赌局还有悬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