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智能手机:追逐技术中寻求营销差异化

2014-11-01 08:23孙永杰
通信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商城三星厂商

本刊记者 | 孙永杰

经过2013年的鏖战,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技术比拼延续 核心在芯片与屏幕

对于多核智能手机,早在2013年初便有厂家率先宣布并推出八核处理器,但这个八核的概念确实让不少业界人士诟病,即八个核心分为四个高性能高功耗的A15核心和四个低功耗低性能的A7核心,但最多只能同时启动A15或者A7的四个核心,所以该厂商也将其称为双四核处理器。但近期,由联发科研发的八核移动处理器MT6592预示着真正意义上八核处理器的出现。

除联发科外,LG自主研发Odin八核处理器也在近期曝光,让人揣测今年的主流内核当属八核当道。同时,作为移动处理器领域的佼佼者高通,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毅然发布下一代芯片处理器:高通骁龙805,从高通的新闻稿中可以发现,全新的高通骁龙805芯片使用了高频2.5GHz的Krait 450核心,并搭载Adreno 420的GPU,同时支持4K视频,无疑在性能方面,会比当下的骁龙800更加强劲。

“虽然处理器核心数并不能决定一切,但在大家都纷纷看齐八核的时候,行业领导者高通的加入,预示着多核智能手机在今年将成为主流。”某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多核之外,在去年iPhone 5s的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宣布新的A7处理器将会与iOS 7系统一起为消费者带来64位系统的全新体验。而不久之后,谷歌公司全新的Android 4.4 KitKat系统及最近高通公司的新产品都将会对64位运算进行支持。

“目前的四核处理器来说对于大部分智能手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而与其继续升级到八核处理器,还不如对64位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毕竟未来的智能手机要承担越来越多的作用,消费者通过64位系统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存、更强大的应用程序来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某业内人士称。

作为三星双旗舰之一的Galaxy Note系列,从历代的产品来看,都要比Galaxy S系列强一些,不论是大小还是屏幕,甚至是性能上,从外媒的猜测来看,三星必然会将2014年推出的Android首个64位Exynos处理器采用在Galaxy Note 4上,而一旦这样的技术局限被突破,相信Android平台的64位处理器也必将如雨后春笋一般火起来。

当下智能手机,不仅仅是处理器升级和4G网络,同时,更高分辨率的提出更是对手机屏幕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在vivo Xplay3S的带领下,已经有包括三星、LG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小厂商宣布将在2014年发布2K屏智能手机,这也是在CPU、内存和电池等常规硬件逐渐接近技术巅峰之后厂商们的另一技术竞争选择趋势,所以在2014年,2K分辨率的智能手机屏幕必将成为第一个火起来的技术。

图1 2014年4G智能手机零售量预测

图2 中国智能手机分价格段零售量预测

图3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零售量预测数据来源:GfK 中国零售研究数据,包含线上&线下渠道

但在这样的屏幕分辨率要求之下,对于手机性能的需求、网络配置的完善等众多其他因素的规划都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才能造就一款激动人心的机型,这一步还需看看vivo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但vivo此举无疑也预示着下一年在屏幕分辨率上面,屏幕供应链和手机厂商依旧有不小的发挥空间,让窄边框大屏融入更加高的分辨率以主打差异化,吸引消费者。

“硬件技术方面,AP 将向64位标准逐渐过渡,X86架构的处理器将有可能真正进入市场并对ARM造成威胁,柔性屏幕以及2K或更高分辨率的LCD将市场化。指纹、虹膜以及手势等新的人机交互介质成为重点研究/预研方向。”Strategy Analytics无线终端战略分析师李杨如此预测今年智能手机的技术趋势。

4G定制机仍是重点 发力在千元机

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5亿部,同比增长25%,其中支持LTE的智能手机将超过1.2亿部。据了解,中国移动已提出了今年TD-LTE终端出货量达到1亿部的目标。而在去年底,中国电信也已将4G终端的具体需求下发给各手机厂商,预计今年手机集采约6000部,其中4G手机销售以自身主导为主,目标是今年达到2000万部。

“由于运营商、芯片厂商以及手机厂商更为充分的准备、跟进,加上移动互联大趋势对网络提出的更高需求,4G的发展速度及其对手机市场的推动作用将以更快的速度体现。14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仍将由3G主导,2014年下半年随着LTE语音技术的成熟,网络的完善以及千元4G智能手机芯片的量产,4G技术将带动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容量新的增长。”GFK中国市场分析师告诉记者。

基于此,国内外厂商都在积极布局4G手机。除了三星、苹果、索尼等国外厂商相继推出4G手机外,中兴、华为、酷派、TCL、金立等众多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了面向大众市场的普及型4G智能手机的布局,4G千元智能手机受到各方的热捧。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三星此次可谓是充当了中国移动TD-LTE产业链的急先锋。在此前中国移动4G试商用时期,三星旗舰机Note 2的LTE版就担纲起打头阵的作用。此次,三星加码一口气推出了三款4G智能手机,即高端机Note 3、S4的LTE版和中端机型Core LTE,至此三星已有4种TD-LTE智能手机产品。

除三星之外,索尼也推出了旗舰产品Xperia Z1的4G版本。另外,移动4G版的苹果iPhone 5S/5C也于近期加入国内4G手机战局,中国移动已在部分地区启动了预约登记。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工信部只向运营商颁发了TD-LTE牌照,而三大运营商中只有中国移动启动了4G商用,因此目前厂商拼抢的是TD-LTE终端。三星等洋品牌如此积极推新品,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在4G时代延续并保持其领先地位。

相比于洋品牌的积极热情,华为、中兴、酷派、vivo等国产厂商更是不遗余力欲分一杯羹,而且要借4G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品牌影响力,缩小与三星、苹果两大国际巨头的差距,并将千元机作为发力点。

中兴近日对外透露,在2014年,中兴手机预计将有40%~50%的资源将投入在4G终端上,其中将有多款千元4G手机在2014年一季度上市,明年千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将基本上都是4G产品;TD-LTE终端产品的占比会超过60%,达到千万级规模。

国内市场

HTC、三星等虽然对4G千元手机的推出时间表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但在3G时代迟迟不愿意在中国市场推出千元手机的国际厂商们,其对待4G千元手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据记者了解,目前HTC在4G领域已经准备好,整体产品线将全部向4G倾斜;千元4G手机正在规划中;三星在中国市场也一直是高、中、低全线布局,而在4G市场,三星也将会在今年适时推出千元智能机。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很明显,在内地发放4G牌照之后,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都希望尽快打进运营商的4G手机销售第一梯队,进而抢占国内庞大的4G终端市场。

4G千元智能手机对推动我国4G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4G业务的普及,需要由更多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千元价位的智能手机来推动。

电商渠道成第二战场 亟待差异化

众所周知,小米是手机厂家试水电商渠道的鼻祖。据小米科技透露,去年70%左右的手机通过电商渠道销售,30%通过运营商销售,电商渠道在手机产业的魅力得到有力的佐证。

“小米的成功,为传统手机厂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长期以来,传统手机厂商受困于高额的渠道、库存积压等成本,而小米开创的电商模式,依托于互联网,不需要渠道,不需要仓库,通过预约,次次售罄。小米手机的成功在逼迫传统手机厂商转型。”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产手机厂商布局电商主要采取自建商城和第三方电商渠道双驱动模式,一种是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渠道,例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亚马逊等成熟的平台。艾瑞咨询最新监测报告显示,在B2C电商平台手机份额中,京东商城以60.2%遥遥领先,其次是天猫14.6%,排名第三、第四的是易讯和苏宁易购,分别占10.5%、6.8%。第三方电商渠道成为国产手机的首选。

另一种则是自建网上商城,建立一套结算、发货、物流等系列体系,如华为商城、联想商城、小米商城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本土手机厂家自建商城还处于起步阶段,前10名中没有单独的自建商城入围,手机在电商渠道的销售主要借助第三方平台。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关于电子商务渠道的布局,各个国产品牌策略不一样,短期策略是以第三方电商渠道为主,借助第三方电商渠道的影响力、流量、信用等方面,快速铺货和销售产品;但从长期来看,厂商肯定要打造自有电商渠道。

不可否认,目前酷派、华为、中兴等传统手机厂商的主要销售渠道仍以运营商渠道和社会渠道为主,传统渠道的市场份额超过90%,电商渠道目前的占比不足10%。但未来三年内运营商渠道、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的手机出货比例会在4:4:2左右,2013年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电商渠道涨幅将超过100%,今年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对此,谭印今告诉记者:“从营销方面看,2014年互联网营销将成为一种方向。小米互联网营销的成功使得众多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试水,华为、酷派、金立业已成功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子品牌以及在线商城。预计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厂商执行线上+线下的双线操作模式,互联网营销仍将是亮点。”

“虽然电商渠道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有电商平台,电商之路如何走出差异化也成为了新的竞争关键。”某业内人士称。

猜你喜欢
商城三星厂商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惊现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商城
悦居商城
悦居商城shop
51,商城
V—NAND闪存NVMe固态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