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宇清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再到《北平无战事》,刘和平用了20年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剧系列工程”。身为国家一级编剧的刘和平更多时候是一名历史学者,长期从事历史学研究为他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理论之间铺平那条看似难以逾越的沟壑。日前,作为《北平无战事》原著作者兼总编剧的刘和平接受了《环球时报》专访,分享自己在这个文艺速食时代坚持“多年磨一剑”的创作心得。环球时报:《大明王朝1566》在台湾是畅销书,这次的《北平无战事》在岛内销售怎么样?刘和平:我的历史观比较客观公正,小说在台湾卖得很好,台湾媒体也有报道。这次台湾时报出版集团推介《北平无战事》时还请到很多名人点评。他们没问我什么问题,就自己在书里去读。《北平无战事》的台湾版和大陆版内容是全部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那边用了繁体字。和电视剧相比,小说的内容要更丰富,包括不适合转化成镜头语言的、对时代环境的介绍等等,书里都有。当时我写小说和构思拍电视剧几乎是同时进行,可读性和可看性都是我事先特别关注的。有人发现看这部剧还是会有些难度,我说“那就重看一遍”。中国文化到现在都特别讲究回味,讲究第二层、第三层意思。我对这本书有一个“初读如重读、重读如初读”的要求。没有希望大家一遍都看懂,希望大家多看几遍。环球时报:这两本小说都涉及反腐,为什么聚焦这类题材?你的作品是否有现实观照?刘和平:这只能说我的价值观更倾向于大多数群众这一边。我不喜欢那些手里握有权力,还去攫取利益的集团,这是我的人生观。所以我每部戏都是这个立场。不同的时期跟历史的对话不同,我对这类题材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包括过去写的东西,几十年之内你再去看,大家也能接受。《北平无战事》是我从2007年开始构思的,如果我是依照2007年的口径去写,那7年后的今天肯定用不上了。或者说,我从来没有以当下是什么要求来写历史,不会功利主义地搞创作。至于书里的反腐,事实上中央说反贪腐比我写的还厉害。环球时报:有人说你的小说对国民党的描写与以往的大陆作品不同,你怎么看?刘和平:我认为编剧创作应该凭自己的良心去写,凭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去写。我写这部小说,就是让今天在北京生活的人再看看,当年解放军是怎么进北平的。别让大家把那段历史忘了。一定要以史为鉴的话,我们鉴的就是国民党。有人说写国民党反腐有美化他们之嫌,这是不尊重事实。实际上,这个剧能顺利播出并且收视率很高,还是证明我们的社会有了更多文化自信。环球时报:现在很多小说家的作品都架空历史,因为正史难写也难拍。为什么你愿意选择紧贴历史的题材?刘和平:中国现在正处于文化转型期,社会需要娱乐元素,但不能没了文化诉求。我们的今天会被后人拿去研究,不能只留下一堆打打闹闹的东西,总得留一些有内涵的作品吧。这个时期最需要我们做的,是通过艺术作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升华。有人说历史正剧会有敏感的地方,对我来讲,三观正了什么都不怕,尤其是历史观是正确的,就不怕。人家也不傻,没有谁是傻的。小说《北平无战事》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是中华民族大转型的时代,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如果不写,后面的人写起来就没有这个感受了。正是这份责任让我一直放不下,我想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照亮那段历史。环球时报:你觉得创作者应该对这个时代承担什么责任?刘和平:搞创作要纵向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也要横向比较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态跟欧美、日韩有什么不同。不能说西方流行什么,我们就跟进什么,那样往往弄巧成拙。比方说欧美是以社区文化为基础的海洋文化,而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以农业文明为主流的大河文化。虽然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国家,但我们的生活形态依然没有转过来。在这个过程里,一些人去否定传统、拒绝现实,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未来。文学、影视文化也一样,传统的没有继承下来,新的又没有出现。不管是《大明王朝》《雍正王朝》还是《北平无战事》,我在写的时候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我认为这才是创作者应该有的态度。环球时报:作为历史小说的作者,如何处理历史与文学、虚构与史实的关系?刘和平:历史小说需要尊重历史的真实,但不可能每件事都按照史书记载来写。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一个人看文艺作品时拿着二十五史对照,也就没法读了。实际上,影响人心最大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文献资料,比如《三国演义》往往比《三国志》更容易让老百姓记住。有人把历史剧递进地分为写真史剧、演义史剧和传神史剧三种,其中第三种的意思是“传历史之神,追求历史文化的本质真实”。编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形态的思考。按照这个尺度来衡量,《雍正王朝》剧本不是清宫戏,而是传神史剧。现代人从这部戏里能读出现实意义。我追求的就是这个“神”,也就是艺术的真实。环球时报:从《建国大业》起,主旋律影视剧也开始组建大牌阵容。《北平无战事》里就有7位影帝、视帝,你不排斥这种市场化行为?刘和平:这个倒不是我来考虑的,而是谁能够来诠释这个角色谁就来。即便选择偶像派演员也算不上是对市场的妥协,而是电视美学的需求。实际上,演员的高薪酬是让那些烂戏托起来的。这次剧组请到的所有演员都还是比较看得起我。只要是我的戏,他们一般都能来,而且基本不会改台词,改了就演不下去了。这一点大家对我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