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意义学习

2014-10-31 23:20:32王桂林
考试周刊 2014年73期
关键词:试剂瓶硅酸钠干燥剂

王桂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开篇,硅及其化合物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等方面应用广泛;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硅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可见本节内容社会生活背景丰富,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呈现给学生,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碳、二氧化碳等物质,因此本案例以建构主义、先行组织者等理论为指导,按“H■SiO■—Na■SiO■—SiO■”的知识主线展开教学,利用色彩斑斓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实验、熟知的生活实物、启发诱思的问题等资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硅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和应用的前瞻性,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硅酸的制备原理及应用;了解硅酸钠的性质和应用;了解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利用实验和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方法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收集化学信息、分析化学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情境1】引入: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桌面上的小包装袋,回忆一下在哪儿经常看见它?它的作用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下包装袋上的英文单词,或许你会有收获。

观察:讨论或查字典,回答。

投影:展示含有硅胶干燥剂的雪饼袋、鞋盒、茶叶盒等图片。

讲述:硅胶干燥剂非常适合衣物、食品、相机、首饰、字画、邮票及其他贵重物品的保存除湿。

讲述:买来鞋子或零食时,鞋盒、包装袋里往往会附带一小包硅胶干燥剂。如果置之不理或只是丢掉就太可惜了,其实硅胶干燥剂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看了下面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深受启发。

资料:阅读“硅胶干燥剂的七大妙用”(摘自网络)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应用引入硅胶干燥剂,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阅读“硅胶干燥剂的七大妙用”意在希望学生能够开动脑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树立节约意识,变废为宝。)

【情境2】设疑:硅酸胶体通过加工处理可获得硅胶干燥剂,那么如何制备硅酸胶体呢?

资料:1.硅酸在水中溶解度小,为弱酸且酸性比碳酸弱。

2.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的重要规律之一。

板书:一、硅酸(H■SiO■)

分组讨论:Na■SiO■+?摇?摇 ?摇→H■SiO■+?摇?摇 ?摇

交流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1.向Na■SiO■溶液(水玻璃)中滴入酚酞,观察现象。

2.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教师:指导,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提供引导性资料“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原理”,让学生先从理论角度分析、讨论如何实现硅酸的制备,再通过亲手实验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过渡:硅酸钠在工业上不仅可以用于制备硅胶,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情境3】提问:实验室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选择怎样的瓶塞?请学生尝试打开分别配有橡胶塞和玻璃塞(学生误操作)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

结果:配有橡皮塞的试剂瓶轻易打开,而配有玻璃塞的试剂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打不开。

追问: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呢?(玻璃含SiO■)

引导分析:玻璃中的SiO■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黏稠的Na■SiO■,使瓶塞和瓶口黏合在一起。

启发:硅酸钠可作黏合剂(矿物胶)

板书:二、硅酸钠(Na■SiO■)

(设计意图:创设“瓶塞选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完成“打开不同瓶塞”的对比实验,通过学生“滑稽、搞笑打不开玻璃塞”的场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瓶塞用错后的不良后果,树立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为什么不用玻璃塞”将问题进一步深化,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SiO■与NaOH反应生成黏性物质Na■SiO■,继而顺利推知其可作黏合剂。)

【情境4】趣味实验:“烧不着的纱布”(师生共同完成)

现象:一块纱布很快着火,而另外一块纱布却并没有着火。

揭秘:很快着火的是一块普通纱布,而没有着火的纱布在实验前已经用硅酸钠溶液反复浸泡、沥干处理。

启发:硅酸钠可作防火剂。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比实验,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神奇性,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原因的兴趣,体验“原来如此”的收获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硅酸钠可作防火剂”,以愉快的心情实现知识的内化。)

过渡:工业制硅酸钠需要大量二氧化硅,那么二氧化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如何?除了可以与碱反应外,其他性质如何?

板书:三、二氧化硅(SiO■)

【情境5】学生:结合下列问题,自主阅读课本P74—75

1.碳、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为什么?

2.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如何?

3.二氧化硅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光导纤维的光学性能演示”

(设计意图:重视课本资源的利用。课本中呈现了很多丰富的图片,学生阅读起来并不枯燥,自有乐趣。通过提纲式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本,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石英光导纤维的光学性能演示实验”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石英可以成为光导材料,从而体会到二氧化硅在通讯领域中的重要性。)

【情境6】投影:二氧化硅的结构、存在和应用等方面的图片,分析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沙子、石英坩埚、二氧化硅微观结构等”图片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存在、应用或结构推知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分析归纳出“难溶于水固体,熔点高,硬度大”的性质。)

【情境7】提问: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试分析二氧化碳属于哪种类型氧化物?尝试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由初中已掌握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作为先行组织者,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对比、迁移,实现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的意义建构,再通过提出二氧化硅是否具有特性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情境8】设疑:观察、触摸量筒刻度,工业如何刻蚀?

视频:量筒的“刻蚀”

追问:盛放氢氟酸试剂瓶的选择?

回答: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可以选择塑料试剂瓶。

师生小结:二氧化硅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但具有与氢氟酸反应的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触摸、观察量筒,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组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其中的化学原理和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在生动、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二氧化硅的特性。)

小结:学生完成硅衍变图的自我构建。

四、教学反思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曾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化学实验、与知识应用有关的生活事物或场景等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将使知识的呈现不再枯燥乏味,充满了生命力和情趣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学习内容变得更富有意义和充满价值,学生将更能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试剂瓶硅酸钠干燥剂
介绍一种自制简易的防抗体试剂瓶倾倒装置
硅酸钠作为胶黏剂的保温隔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上海建材(2018年4期)2018-11-13 01:08:50
食品干燥剂遇水会发生爆炸吗
红豆(2016年9期)2016-05-14 10:14:47
互动小游戏
大灰狼(2016年2期)2016-03-03 11:11:23
干燥剂,不能吃
大灰狼(2016年2期)2016-03-03 11:10:03
干燥剂不能玩
幼儿画刊(2016年7期)2016-02-28 21:00:48
硅酸钠对纸机滤水及系统沉积物的影响
造纸化学品(2015年5期)2015-11-04 06:33:17
天然水体中痕量甲基汞采样分析对试剂瓶的选择
硅酸钠的发展及其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