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浅唱
作为一个千年不灭的偶像,王维一定具备超乎一般人的天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王维。
他或许正在空山新雨后享受着秋日的美景;或许手拈红豆正向恋人吐露衷肠;或许趁着月色在山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也或许在拜访深藏山中的古寺,在阵阵的钟声中修身养性……无论怎样,这位“天纵之才”似乎站在高高的月亮之上,端着盛满诗词才华的酒樽,笑看着人世间的滚滚繁华。
大唐盛产天才,就像山东出产大葱、四川多产辣椒那么自然。而王维——这个近乎完美的名字——9岁能文,17岁便写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21岁则顺理成章地高中状元。可见王维少年天才,文采斐然。而也只有这样的才华才能写出那么多的妙词佳句,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仍能感受到王维诗词歌赋中无法泯灭的光彩。
开元、天宝是盛唐的顶峰,那些光彩四溢的绝世人物证实了那个时代的伟大。奇怪的是,生活在当时的很多奇才都命运多舛,王维也没有躲过这一宿命。先因伶人舞黄狮子犯禁被贬,后又多次在出仕与退隐间痛苦地徘徊,更大的失意则来自安史之乱,迫以伪署。终其一生,虽少年得志,却无奈坎坷多磨难。
长安的宫殿只为这些艺术家们开了一个小小的侧门,让他们屈身而入却只为皇帝糜烂的生活多添一丝娱乐。当历史老人肃然转过头去,颤颤巍巍地走向高高在上的三皇五帝的宗谱时,王维也终于明白,这里不需要太高深的艺术,这里也读不懂太美好的愿景。于是,在饮过“阳关酒”后,他毅然选择转身,转身去做一个逍遥的谪官逐臣,去做一个隐居的文僧诗佛。
昔日里那些讽刺贵戚宦官的讽喻诗、抒发慷慨豪情的边塞曲慢慢淡出了王维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山水田园风光——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更是一颗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禅宗佛理的宁静之心。
史书说他“诗名冠代”,后人赞他“南画之宗”。或许是自然山水激发了他的灵感,大地河川给予他才情,终南山下的那方青石砚台究竟磨了多少墨水?辋川之上的那支妙笔又生出了几多美景?就着山光月色、竹影鸟鸣,王维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场,将诗情融入了画意,也让人生变得如画如诗。
当我们顺着王维的足迹,去寻找当年的月光、聆听鸟儿的低鸣,去探访竹林边浣衣的姑娘,曲江上踏青的女郎;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辋川集》,呈现在眼前的是繁华鼎盛的长安,狼烟骤起的边塞,还有在安史之乱中不知所措的忧心迷茫;当我们仰望头顶的月亮,你是否看到有个人正捋着飘动千年的长须,吟诵着流传千古的诗篇。
似乎所有人心中的王维,都住在月亮上。
(选自《中国收藏》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漫读引思
他曾经是一个在仕与隐之间徘徊的诗人,一旦决定去做一个隐居的文僧诗佛,他便为自己修建了现实版的桃花源。王维的隐居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抉择。他追求的是一种只为自己绽放的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