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三五年内,奶业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外资渗入到加工等产业链其他环节,对价格和各种环节形成垄断,就值得警惕。
日前,雅培公司与恒天然集团联合对外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计划共同投资3亿美元,在我国共同建设包括5家牧场的奶牛养殖基地,泌乳牛存栏数超过1.6万头,年产量可达1.6亿公升牛奶。
这一事件被不少业内专家看成是外资在华密集布局奶业的一个缩影。而且,这次瞄准的是处于奶业上游的牧场业务。
早在1987年,雀巢双城奶制品工厂投产前3年,雀巢公司就已经开始投入建设奶区,目前在中国有3个奶区。此外,投资公司KKR联合鼎晖投资、现代牧业计划投资1.4亿元,在山东建设两个大型牧场。
“外资在华密集布局牧场业务可能会让奶业像大豆一样陷入危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担忧。
外资缘何来华“养牛”
有专家认为,外资发力密集布局国内奶源业务与之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细则》)不无关系。
《细则》要求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企业,其生牛乳应全部来自企业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并逐步做到生牛乳来自企业全资或控股建设的养殖场。鼓励企业建自有奶源,禁止以委托、贴牌和分装等方式生产等,因此,外资急于寻找可靠方式应对政策,掌控有效奶源是途径之一。
雀巢大中华区副总裁董玉国也对笔者道出了来华“养牛”的初衷:“既是遵守上述国家产业相关政策,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原料安全和产品质量。”
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的调研结果显示,过去5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尤其是对高端优质乳制品的需求增速远高于整体市场,使高端乳制品市场份额从10%上升至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济民认为,自奶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的信任危机仍未消退;另外对优质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国内奶牛养殖场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面临各种问题,不利于奶源建设,这也是中国的牧场业目前对外资产生极大吸引力的原因。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乳制品消费大国,因人均消费量低的缘故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国内奶牛养殖行业规模化不足,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下游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奶业分析师简爱华,此时外资入主“奶源”也是为了渗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力图从上游获取发展机会。
奶源控制引发“大豆危机”?
中国进口大豆80%的货源并不掌握在我国企业手中,而是被四大国际粮商控制。我国目前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其中64家具有外资背景;这些企业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的85%,这意味着大豆产业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
此前部分专家表示担忧,如果放弃了自有奶源的建设,完全依靠进口,那么我国奶业将很可能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不仅彻底丧失作为原料的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的国际定价权,更使我国乳品加工行业陷入被动发展的局面。
董玉国不认同这种看法,再次强调进军奶源实属符合政策之举。
而简爱华也指出,外资企业不是进入国内奶牛养殖行业的唯一力量,出现外资控制国内奶源业可能性较小。
据了解,国内奶牛养殖行业有乳制品巨头蒙牛、伊利和光明等以及国内投资机构如马云旗下云峰基金等的参与,尤其是蒙牛万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伊利集约化奶源也已经超过了90%。
有专家指出了大豆危机与奶业当前状况的区别:大豆陷入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是外资操控了物流和压榨环节,但是奶业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三五年内,奶业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但是从长远看来,如果外资涉及到加工等产业链其他环节,对价格和各种环节形成垄断,就要警惕。”王济民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玉满则指出:“我国目前奶业市场处于高度开放状态,保护性措施很少,对产业保护有限,所以对于奶牛养殖环节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性措施值得考虑。”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则提醒:“国外投资力量应控制在适当比例范围内。在奶源安全方面,国家不仅要控制原料进口比例过大这一风险,同时也需要降低外资控制国内奶源的比例。”
“走出去”还是“引进来”
一方面外资投资国内牧场,另一方面国内奶企也在收购海外牧场。不久前,大康牧业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根据该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5.1亿元,用于收购大股东鹏欣集团新设的香港公司股权,从而间接取得新西兰北岛牧场以及洛岑牧场的使用权。
受访专家均表示,整体来看国内乳制品行业出现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态势。“走出去”主要是国内乳制品企业或者资本海外寻找奶源,“引进来”主要是外资资本进入中国奶源养殖行业,两种情况都有出现的合理性,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基于市场作出的选择。
“这些都是企业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品牌策略的一部分,我相信,最终获益的是中国的消费者。”董玉国说。
刘玉满指出,企业“走出去”不仅展现了企业实力,也对塑造国内奶业品牌有积极影响,这也是整个行业倡导乳企“走出去”的原因。
相比之下,更多人还是对“引进来”持审慎态度。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应当控制适当的比例,避免国内资本过度依靠海外奶源,同时也避免外资在国内奶源业中占比过重,以保证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安全。”简爱华建议。
“‘引进来需要从全局考虑,比如,‘引进来不仅使我国奶业面临国际贸易竞争,而且将面临在养殖、加工环节与外资开展新的竞争,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刘玉满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