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调查分析

2014-10-31 20:47朱晓杰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农民

朱晓杰

一、河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总体情况

(一)农村居民耐用文化消费品拥有情况

耐用文化消费品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和载体,其拥有量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据统计,2012年,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黑白电视机4.31台,彩色电视机106.26台,家用电脑7.5台,接入互联网的5台,移动电话151.67部,接入互联网的13.45部,摄像机0.69架、影碟机26.43台、照相机2.83架,中高档乐器0.21件。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电视机和手机的普及程度最高,达到100%,部分用户还拥有不止一台。问卷调查结果与官方统计数据基本吻合。从问卷情况来看,除手机、电视机外,一些通用的文娱设备,如影碟机、收音机、录音机、麻将等普及程度较高,而一些高端的现代文娱设备在农村还比较少见。

(二)农村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

农村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形式虽然不少,但是主要文化活动比较集中,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居前十位的分别是:看电视、体育运动、宗教活动、打麻将、喝酒闲聊、打牌、看书报杂志、听广播、下棋、看电影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看电视,占被调查者的96.7%,其他的比例依次是56.2%、48.9%、44.5%、37.8%、36.4%、25.7%、23.2%、21.8%、18.1%等。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不同,文化消费的内容也千差万别。女性偏爱串门闲聊及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等,男性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喝酒、下棋等。25岁以下的居民偏爱现代娱乐消费,如上网、听歌、打游戏等,25~35岁的居民喜欢看影碟和电子光盘;46岁以上的人更喜欢下棋、打牌、听评书等。文化程度较高的教师、乡镇退休干部等偏爱读书看报。在各项文化活动中,打游戏、上网、听音乐等,农村居民选择的比例最小,在农村普及程度较低。

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内容结构

(一)电视、广播、电影消费情况

看电视是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消费项目。农村居民中每天都看电视的比率高达89.6%。除了那些因为外出或者农事繁忙不能看电视的居民外,受众覆盖率几近饱和。接入有线电视网及安装卫星接收装置的比率达到39.5%。看电视不仅是农民经常从事的文化活动,且投入的时间也最长。据调查,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2.3小时,其中,以每天收看2~3小时的受众最多,占32.8%,其次是每天收看1~2小时的,占26.3%,还有22.4%的居民每天看电视达3小时以上,每天看电视不足一小时的仅占8.1%。

听广播仍然是农民业余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被调查者中,65%的农民偶尔听广播,15%的农民经常听广播,20%的农民从来不听广播。从性别看,听广播的受众主要是男性,占80%以上。从年龄来看,中老年人听广播的比率较高。

看电影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民观看的主要是政府或者私人庆典提供的免费电影,被动性较强。

(二)图书、报刊消费情况

读书、看报是农民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花钱买书的积极性不高,农家书屋提供的书籍实用性不强,供给效率不高。因此,农民读书、看报仍然靠转借为主。据调查,在农村居民书报的来源中,自己购买的仅占15%,大部分靠向学校、村委会借阅或互相之间转借。农村书报杂志的消费群体以文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教师、村干部、村医生及乡镇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为主,且男性居民较多。

(三)打牌、下棋、打麻将等活动参与情况

打牌、下棋、打麻将是农村传统的娱乐方式。打牌由于受条件限制较少,且对智力要求较低,在农村各个年龄层次中都比较普及。打麻将相对于打牌无论是对硬件环境还是智力因素要求都比较高,是35~45岁男性的主要娱乐形式。但是打麻将容易上瘾,且赌博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对前两项活动,下棋是更传统的娱乐方式,对智力要求较高,是5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

(四)上网、打电子游戏及音像出版物消费情况

上网、打电子游戏及各种音像制品的消费均属于现代文化消费,在农村普及程度较低。据调查,消费群体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很多青年通过手机上网、打游戏、聊QQ等。

(五)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近年来,唱戏、扭秧歌等传统民间娱乐活动逐渐衰落,农村宗教活动又现兴盛的势头。据调查,目前农村信奉基督教的人数比较多,占信仰宗教总数的43.1%,远远超过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

三、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不足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内容单调

河南农村居民在消费倾向上表现出严重的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还很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可伸缩性,农村居民还没有把文化消费放到重要位置,甚至随时可能会被压缩。农村居民的资金大部分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几件大事上,真正能用到文化娱乐服务上的资金很少。由于消费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民对文化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对文化消费的期望值较低。对大部分农民来说,精神文化消费并不是生活的重点,书报杂志的消费比例很低,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消费结构单一,文化生活要求非常单调。

(二)消费层次较低

河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大多处于普及型、生存型的层面,文化消费以自娱为主,消费内容上一味追求新奇、刺激、热闹的效果,不讲究消费质量和消费内容健康向上与否,重视娱乐型、消遣型消费而轻视发展型、智力型消费。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消费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兴趣。消费的格调和档次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娱乐性消费的人数远远超过参加科技知识培训和其他形式的文化消费等发展性消费的人数。据调查,参加讲座培训的比例仅占被调查者的9.2%,而参与政府送电影活动的比例则为44.8%。二是低层次的通俗文化消费势头猛增,许多农民对爱情、武侠、传奇小说等改编的港台电视剧喜爱有加,而对严肃、理性、知识性强的影视剧则反映冷淡。以居民最喜爱看的电视为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看内容以影视剧、综艺娱乐、离奇案件为主,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6.3%、38.1%、30.8%,而对益智、艺术、科教等方面则兴趣不大,观看教育、科技、历史类的比例仅维持在10%左右。书报杂志的固定消费比例较低,据调查,自己购买书报杂志的比例仅占被调查者的15%。

(三)消极文化消费盛行

目前,不良文化在农村呈滋生蔓延之势,负面、愚昧文化消费盛行。一是农闲时节,赌博盛行。据调查,67%的农民反映村中有赌博现象,12%的农民认为赌博现象很严重。而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竟有高达43%的人有过小笔赌博的经历。二是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巫婆神汉大行其道。据调查,42%的人承认拜过鬼神,64%的人有过看相算命行为,甚至有57%的人认为算命比较灵,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政治身份的人群中。不少农民买书、订报,参加培训没有钱,但是修庙宇、拜神佛却很踊跃。据调查,高达60%以上的农民愿意为兴建寺庙、教堂主动出资。

四、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民支付能力的大小。实践证明,目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主要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要想扩大农民的文化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和货币支付能力,启动其文化消费欲望,使其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改变农民消费预期的关键就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农民自我保障的强度,如果农民的防御性需求较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因为,对于大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收入本来就不高,除了必要的生产生活之外,还要储蓄资金以抵御未来可能的风险,享受型的娱乐消费更不敢想。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可以放心大胆地消费。

(三)增强农民文化消费意愿

由于文化产品凝聚了高强度的人类智慧,因此也对消费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启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首先要培养合格的文化消费主体,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而提高消费者文化素质首先就是发展教育。因此,在扩大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按照各地农村、农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化教育,开办形式多样的专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化技能,并把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纳入到专业性教育中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实践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教育活动,在提升农村居民思想觉悟的同时培养其对文化产品的兴趣爱好,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转变农民文化消费观念

不但要引导农民增强文化消费意识,更要引导农民进行高质量文化消费的意识。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民消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从文化产品中汲取所需的科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历史文化和近代、现代科技文明的教化,启蒙心智,文明开化,逐渐摆脱落后愚昧的思想状态,在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中逐步转变落后的价值观念,认同主流文化,积极进取,努力争取脱贫的机会。

作者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消费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饸饹面“贷”富农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新消费ABC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