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路,风雨变艳阳

2014-10-28 18:39李弗不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药商文种韩信

【主持人语】

你肯定听过这样的话:智者不惑、智者不败、智者无敌。可见,在生活中,智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个愚蠢的人,他会把光明变成黑夜;而一个智慧的人,他却能够把黑夜变成光明。柯尔克孜族人说:身体长得象牦牛,不如有针尖大的智慧。蒙古人说:金刚石再硬,智慧能使它变软。印度人说:谁要是有智慧,谁就有力量。俄罗斯人说:头脑缺智慧,好比灯笼没点灯。是啊,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不要装饰你的衣服,而要丰富你的智慧。聪明不在年岁上,智慧藏在脑子里。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示愚是一种智慧

生活处处有智慧,生活处处靠智慧。示愚是一种智慧,留一点是一种智慧,拒绝、退让更是讲究智慧……请看下列数文,定能获得启示,获取生存的智慧。(李弗不)

明代有一个叫张释的书生,早年在县衙里做小吏,和他一同在县衙里做小吏的,还有一个叫朱震的书生,朱震很有才华,因此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张释说话的嗓音很细,有点类似娘娘腔,朱震便很瞧不起他,有一回,大家在一起聊天,张释讲了一件事,讲完以后,朱震嘲笑地问他:“你刚才听到一个女子说话了吗?”大家偷偷地哄笑,张释知道朱震是在讽刺自己,但为了和朱震搞好关系,他不便发作,便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说:“我没有听到女子说话啊,只有我一个人在说话啊!”朱震听罢,深感愧疚,以后就不再取笑张释了,反而和张释成了好朋友。

几年以后,朱震因才华受到重用,提拔到朝廷里做官。有一回,吏部打算从地方选一名官员到吏部任职,朱震就向朝廷推荐了张释,张释因此得以入朝为官,以后做到了很高的位置。

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遭人讽刺的情形,这个时候,如果过于认真并针锋相对地与对方理论,就有可能导致冲突,使矛盾升级。如果能适当地示愚,装作没听懂,则可能化解矛盾,缓和对立情绪,从而赢得友情。由此可见,交际中的示愚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大智慧。

——摘自《燕赵老年报》(2014年5月19日)

【赏读】

为人处世,难免磕磕碰碰,难免遭人评论、讥讽等。遇到别人评论、讥讽时,就一定要针尖对麦芒地回击么?这要看情况,在不涉及人格性命的前提下,是可以采取智对的,即不妨示示弱。像张释对待朱震讥讽自己一样,示示弱,冷处理,比较理智,比较聪明。放低自己,恰恰是赢得别人尊重的最好方法。示弱的确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文章从事例中写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李弗不)

“留一点”的交际智慧

清朝时,安徽有个叫郑经的药商,从药农手中把药材收购上来,加价批发给那些零售药材商铺,从中赚取一些利润。药材的行情很不稳定,时高时低,有的时候,药商按正常价位从药农手里收购的药材,没过几天,市场行情就跌了,很多药商不管市场行情如何,依然按正常价位把药材批发给零售药材商铺,至于商铺是赔是赚,他们就不管了。但郑经却从来不那么做,如果市场行情跌了,他就会把药材低价位批发给零售药铺,哪怕自己不赚钱也要这样。郑经说:“做人、经商,都要想到给别人‘留一点,让别人有活路,自己才能有活路。”正是由于坚持给别人“留一点”的原则,很多零售商铺都感激他的仁义,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明代有个叫于成的县令,他手下有个叫江财的听差。有一回,于县令办理一桩一个豪绅侵占贫民土地的案子,豪绅的家人便请托江财为豪绅打点,于是便几次请江财到家中喝酒,这事被于县令知道了,有一天,他便对江财说:“听说你现在经常喝酒,酒喝多了伤身,还是适可而止吧!”江财听出了于县令的弦外之音,满脸愧色,从此再没有到豪绅家喝过酒,也没再帮豪绅说话,从而使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处理。事后,有人问县令,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批评江财?于县令说:“如果我当时话说得太直白,会让他颜面尽失,我只点到为止,批评人的时候想着给人‘留一点,更有利于别人改正缺点。”

“留一点”的交际方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摘自《文摘周刊》(2014年5月21日)

【赏读】

文章用两个生动的事例,具体而形象地阐明了“留一点”的智慧。批评点到为止,给别人留一点颜面;做生意留一点利润给别人,让别人也有钱赚……事事留一点,不要把事情做绝,断别人后路。断别人后路,就是断自己后路。留一点空白给自己,就会给自己留下一些回旋的机会;留一点余地给他人,就会给他人多一些尊重;留一点空间给人生,就会留下更多发展的天地;留一点苦痛给生命,生命才会越挫越勇。(李弗不)

退让的智慧

司马昭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躲过一次次杀身之祸,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相比而言,范蠡功成身退时曾规劝文种:“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子何不去?”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可怜文种不明白“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心存侥幸,执迷不悟,最终招致身首异处。

同样,刘邦坐了天下,曾问韩信:“你觉得我可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那你呢?”韩信:“多多益善。”刘邦:“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话虽如此,但言语之间韩信太狂妄自大,目中无主了,已埋下祸根。且后来他又与陈豨谋反,泄密,被吕后和萧何施计,遵循刘邦曾给韩信“三不死”的承诺: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被用麻袋捆缚,于长乐宫钟室被宫女用削尖的乱竹刺死,惨不忍睹。对此,司马迁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韩信居功自傲,觊觎权势,铤而走险,终遭灭顶之灾。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第2期,有删节

【赏读】

谦虚谨慎,清心寡欲,远离名利是非,乃不争之争,方能忠以为国,智以保身,逢凶化吉,颐享天年,名彪史册。这也是退让的智慧。(李弗不)

猜你喜欢
药商文种韩信
“知止”的天堂
操作,举报自己吃回扣?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追韩信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何为好管理
一饭千金的故事
被回扣腐蚀的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