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地图层次化构建策略

2014-10-27 02:45王俊友
地理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层次化要素阶段

王俊友

一、心理地图的涵义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

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空间变化在头脑中的表象。它又是一种记忆表象,能够将在头脑中反映出的地理事物保持和再现。②心理地图是基于空间信息建立起来的,从空间尺度上来说,心理地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尺度范围的心理地图,主要是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这个可通过亲身观察体验得出;另一种是大尺度范围的心理地图,对于大区域(国家、世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认识,要借助于地图来认识。本文所研究的是第二种心理地图。

二、心理地图构建的意义

1.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以地图为核心的空间想象和图像运用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的特殊地位,在研究某一区域时能够感知区域所处空间位置,在头脑中再现区域空间结构,认知空间现象,总结空间规律。如能在头脑中构建该区域的心理地图,那么在认识该区域的空间位置,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时,必须在头脑中构建心理地图,这是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2.学生发展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把人的能力归纳为三大类: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见空间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心理地图在帮助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中有很大作用,可提高学生对空间格局、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心理地图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虽然人类的思维过程无法用图像显示出来,但可以用心理地图进行表达。心理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可以使学生的地理思维有据可依。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时,不但可以依托脑中地图储存地理信息,而且可以在头脑中进行图像的整理、加工、归纳、总结和分析,极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心理地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应用,学生会有意识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地图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当表象丰富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引起质变,学生不仅能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创新,形成新的理论。

三、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

1.心理地图层次化构建思想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是由区域内各种地理要素组合而成,认识区域一般都需经过由单一要素分析逐渐过渡到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过程,只有在清晰地认识区域内最基本地理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对其它复杂多样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逐渐把握区域的基本特征。人的认知也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以及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在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而形成的过程,因此,区域地理心理地图的构建也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通过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过程达到构建完整、清晰心理地图的目标。

“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区域轮廓阶段、空间定位阶段、信息叠加阶段和地图完善阶段。随着构建阶段的推进,信息的复杂程度也在加深,从单要素的区域轮廓形状信息,逐渐过渡到双要素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实现多要素地理信息的综合。每个阶段都对学生提出了能力上的要求,在区域轮廓阶段,希望能培养学生空间记忆能力,主要是对区域轮廓形状的识记;在空间定位阶段,主要是明确中国区域的地理位置,完成区域的空间定位;在信息叠加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区域轮廓图绘制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将一些重要的点状、线状地理要素叠加在轮廓图上,培养联想空间记忆能力;最后在地图完善阶段中,希望学生在叠加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将各个地理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将心理地图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这几个阶段中的能力都需进行递进式训练才能实现。

2.心理地图层次化构建模式

基于对心理地图“层次化”构建思想的思考,笔者为心理地图层次化构建思想抽象出一个理论模式(图1 ),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能力提升”、“构建阶段”、“信息复杂化”,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层次要求。

3.具体策略

(1)区域轮廓阶段。在区域轮廓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的区域轮廓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训练,要求学生识记区域轮廓形状,在头脑中粗略建立起区域的区域轮廓,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过程,将区域轮廓徒手绘出来。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只考虑区域轮廓这一单一要素信息,培养的是空间记忆能力。

(2)空间定位阶段。经过区域轮廓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对中国的轮廓形状已有了较清晰的把握,能将基本的轮廓图绘制出来。然后进入空间定位阶段,主要是将区域轮廓所在的经纬网绘制出来,以确定区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例如,以中国地图为例,以10°为间隔,中国区域内共有6条经线、4条纬线,学生在绘制经纬线的过程中,要将区域轮廓和经纬网两方面的信息叠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通过这个训练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能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运用地图上的经纬度或经纬线确定一地在地球表面的位置,能运用地图上一地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或该地的轮廓来确定位置。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绘图,反复对经纬度位置进行强化,建立起区域和世界的地理整体或局部网格,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在面对某一区域时,能在头脑中呈现一幅与该区域相关的心理地图,迅速地对该区域进行空间定位,运用头脑中涵盖的地理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endprint

(3)信息叠加阶段。将区域轮廓和地理位置确定后,需进一步添绘地理要素,具体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要素,点状要素是心理地图组成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中国地图来说,城市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点状要素,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中国轮廓图上将一些重要城市的位置和名称标识出来。同样,线状要素也是反映学生心理地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地图中,河流和山脉是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线状要素的,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大的两条河,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长江、黄河的形状、流向、源头和入海口绘制出来,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而且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因此,在培养学生关于中国的心理地图时,要重视山脉的重要意义,将一些重要山脉在图上绘制出来,在绘图中了解中国的整体地势特征。面状信息主要指一些重要的地理单元,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温度带的分布等。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在轮廓图和经纬网格的基础上,将点线面信息添绘在地图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将多要素的地理信息进行叠加,信息复杂程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在空间记忆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联想空间记忆能力,将这些地理要素进行有机叠合,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来考虑,完整输出头脑中的心理地图。

(4)地图完善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中国心理地图,轮廓和地理要素都比较清楚,但在空间关系和布局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有必要将各种地理信息要素、轮廓图和经纬网格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可将经纬线经过的一些重要地理区域联系起来,判定自己心理地图的准确性。基于“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理论模式,经过具体的构建策略,将其落实为可操作的任务,形成一系列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操作步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w”着眼,即问“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沿着这条主线有层次、有步骤地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准确的中国地图。

四、基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的实例

(1)实验前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2)实验后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五、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提高学生空间认知能力,获取真实有用的区域认知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层次的地理要素的“层次化”构建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心理地图,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地理教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孙冀新.心理地图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4.4.endprint

(3)信息叠加阶段。将区域轮廓和地理位置确定后,需进一步添绘地理要素,具体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要素,点状要素是心理地图组成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中国地图来说,城市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点状要素,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中国轮廓图上将一些重要城市的位置和名称标识出来。同样,线状要素也是反映学生心理地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地图中,河流和山脉是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线状要素的,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大的两条河,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长江、黄河的形状、流向、源头和入海口绘制出来,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而且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因此,在培养学生关于中国的心理地图时,要重视山脉的重要意义,将一些重要山脉在图上绘制出来,在绘图中了解中国的整体地势特征。面状信息主要指一些重要的地理单元,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温度带的分布等。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在轮廓图和经纬网格的基础上,将点线面信息添绘在地图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将多要素的地理信息进行叠加,信息复杂程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在空间记忆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联想空间记忆能力,将这些地理要素进行有机叠合,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来考虑,完整输出头脑中的心理地图。

(4)地图完善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中国心理地图,轮廓和地理要素都比较清楚,但在空间关系和布局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有必要将各种地理信息要素、轮廓图和经纬网格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可将经纬线经过的一些重要地理区域联系起来,判定自己心理地图的准确性。基于“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理论模式,经过具体的构建策略,将其落实为可操作的任务,形成一系列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操作步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w”着眼,即问“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沿着这条主线有层次、有步骤地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准确的中国地图。

四、基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的实例

(1)实验前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2)实验后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五、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提高学生空间认知能力,获取真实有用的区域认知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层次的地理要素的“层次化”构建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心理地图,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地理教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孙冀新.心理地图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4.4.endprint

(3)信息叠加阶段。将区域轮廓和地理位置确定后,需进一步添绘地理要素,具体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要素,点状要素是心理地图组成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中国地图来说,城市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点状要素,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中国轮廓图上将一些重要城市的位置和名称标识出来。同样,线状要素也是反映学生心理地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地图中,河流和山脉是最能代表心理地图中的线状要素的,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大的两条河,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长江、黄河的形状、流向、源头和入海口绘制出来,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而且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因此,在培养学生关于中国的心理地图时,要重视山脉的重要意义,将一些重要山脉在图上绘制出来,在绘图中了解中国的整体地势特征。面状信息主要指一些重要的地理单元,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温度带的分布等。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在轮廓图和经纬网格的基础上,将点线面信息添绘在地图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将多要素的地理信息进行叠加,信息复杂程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在空间记忆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联想空间记忆能力,将这些地理要素进行有机叠合,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来考虑,完整输出头脑中的心理地图。

(4)地图完善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中国心理地图,轮廓和地理要素都比较清楚,但在空间关系和布局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有必要将各种地理信息要素、轮廓图和经纬网格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可将经纬线经过的一些重要地理区域联系起来,判定自己心理地图的准确性。基于“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理论模式,经过具体的构建策略,将其落实为可操作的任务,形成一系列层次性心理地图构建的操作步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w”着眼,即问“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沿着这条主线有层次、有步骤地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准确的中国地图。

四、基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的实例

(1)实验前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2)实验后学生的中国轮廓图绘制作品。

五、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层次化”心理地图构建策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提高学生空间认知能力,获取真实有用的区域认知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层次的地理要素的“层次化”构建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心理地图,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地理教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孙冀新.心理地图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化要素阶段
差异化教学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基础层建设对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