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
悲剧恰恰在于,他渴望爱,却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可爱。
那些心里只有自己的人
2014年8月28日,一条题为“男孩割断工人安全绳‘报复蜘蛛人”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流传:一个10岁小男孩,因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时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工人悬在半空中动弹不得。更可怕的是,施工工人发现问题时立刻严厉制止,但孩子不听,继续割着绳子。命悬一线的工人在半空中苦苦坚持了40分钟,险些酿成惨剧。事后,孩子不觉错误,还试图否认割断绳子的行为……
这个孩子,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自我中心”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自我中心的成分。若是将这种成分无限放大,心中只有自我、没有他人,就会形成这样一个障碍:虽然活在社会上,却始终无法融入其中。TA和周围的人保持着距离,情感上不依赖谁、不需要谁,自然也不会为谁负责。
我们不妨来看看另一位自我中心者的表现,著名影星张国立的儿子张默。
张默:自我中心者的霸气表现
因为张国立经常饰演皇帝,加之在演艺圈的影响力,张默出道后被称为“皇太子”。然而,这位皇太子却不太令人省心,自打走入公众视线的那一刻,一直麻烦缠身。最近,张默被爆再次吸毒被逮捕并有可能面临刑期,三年之内两次吸毒被抓,令“皇阿玛”哑口无言。
人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张默种种桀骜不驯的表现,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张默很多嚣张、乖戾的表现已经被固化下来,成为其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他种种不负责任的举动,越来越凸显了自我中心的特质。
NO.1:疏离的人际关系—孤独的自我中心者
无论张国立如何在媒体面前营造温馨的父子氛围,张默好像从未和父亲表现得非常亲近。连同在一个剧组拍戏,张默也只是在远处默默观察,正在开玩笑时,父亲从旁路过,他也会立刻收敛笑容。
曾经,有中戏校友表示:“和他谈得来的同学并不多,倒不像媒体说的张默像个小霸王,而是他比较沉浸于个人世界,一块玩的不是搞乐队的就是玩赛车的。”
很多人说,张国立和罗秀春离婚对张默的性格有直接影响。没错,张默自己也承认有过“我觉得他抛弃了我”“他为了工作,没有让我享受到和同龄人一样的父爱”等感受。当年,张国立走红后,张默班主任把他这种“决口不提父亲是谁”的表现称为“低调”,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的是对父亲的敌意和怨恨。张默没办法公开指责父亲,只得通过“否认”的防御机制,转化自己内心的矛盾。16岁之前,他当自己没有这个父亲;16岁之后,他和父亲共同生活,用不服从的方式反抗父亲。
这种疏离的情感,在张默和邓婕的关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从青少年时期就一心一意照顾他的邓婕,仅仅被张默界定为“一个好人”。有时,甚至会把对父亲的恨意发泄在她身上。据张默舅舅回忆,张默并不喜欢狗,却在暑假结束后抱走了邓婕最爱的“妞妞”,只为让她难受。
NO.2:不加修饰的愤怒—自我中心者的侵略性
张默第一次成为媒体焦点,应属尚在中戏念书时的殴打女友事件。2003年12月,当听到当时女友童瑶为了进入《林海雪原》剧组而与其老师黄定宇发生性关系的传闻后,张默近乎失去理智地对童瑶进行了殴打,用脚猛踢童瑶的头部、面部及全身,造成对方鼻骨骨折,险些毁容。事后,张默被中戏开除,却不能吸取教训。沉寂了几年后,在电视剧《孽债2》的探班活动上,张默不满被问个性问题,掏出相机给该记者拍照并放下狠话:“明天报纸上谁骂我,我就知道他长什么样了。”
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张默的愤怒是不加掩饰的。只要自己不痛快,立刻发泄;只要自己感到受挫,立刻以牙还牙。这种方式,在心理防御中被称作“见诸行动”,是一种人格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NO.3:敏感与猜忌—低自尊的自我逃避
张默性格敏感,一直和媒体处不好关系。张国立曾说:“张默对媒体的防御心很重,很善于从问题中解读出他觉得不那么善意的部分,然后立刻反击—这实在是孩子气。”的确,张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如果感到敌意,立刻会把自己武装成刺猬,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到了自己。他的逻辑大致是:如果我不再被人所爱,我宁可自行摧毁,虽然这令我痛苦不堪,但至少不用坐以待毙。可他的悲剧恰恰在于,他渴望爱,却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可爱。
除此之外,张默性格很有棱角且容易猜忌别人,经常出口伤人、讽刺其他明星往自己脸上贴金。这种不圆滑的性格令他在演艺圈中一直碰壁,得罪了很多同行。与他较高的自尊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的演技,出道以来,张默在几部作品中表现平平,这令自视甚高的张默开始痛苦地质疑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张默吸毒成瘾,并不一定是自甘堕落或寻求享乐,或许是一种对自尊心的保护和对现实的逃避。
父母的“爱”让他变成这样?
张默一次次不羁的举动,令张国立备受牵连,网友称他是最坑爹的星二代。再次吸毒后,张默的生母罗秀春也走入大众视野。张罗二人虽已分开,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张默。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份爱。
父爱模式:过度补偿+强行干涉
张默出事,考验的绝对是张国立的危机公关能力。殴打女友事件曝光后,张国立自责:“如果他不是我张国立的儿子,这件事情恐怕不会闹得这么大!”为此,他特意出面向中戏领导道歉。张默首次吸毒后,张国立更是在媒体前鞠躬道歉。了解张国立的人都知道,他一个劲儿地为儿子道歉,是在补偿心中的愧疚。
人们可能不解,内疚从何而来?当年,张国立以创业为名离开四川奔北京,并因为和邓婕的恋情抛弃了罗秀春和儿子,这始终是张国立的心结。所以,考虑到张默的感受,张国立再未生育。
然而,张国立虽然内疚,却不懂如何爱儿子。生活中,张国立对张默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张默为了反抗强势的父亲,不惜和他大打出手。张国立自己也承认始终没找到和儿子相处的方式,“我有点拿着劲儿,不太会处理父子关系。”他摧毁了儿子学音乐的梦想,鼓励儿子去学演戏,又在演戏上对张默十分苛刻,经常采取双重标准:“在剧组,别的演员演不好,我和人家说半天:‘咱们再来一遍,总体很好。但是张默演不好,我会说:‘这什么东西啊?再来一遍!”
有时,观众们会奇怪,张国立和张默就像两个极端:一个谦谦君子,一个火暴脾气;一个和和气气,一个动不动就发火……孰不知,正是出于幼年内心对父亲的敌意,张默认同了与父亲完全相反的性格特质,只是张国立并未发觉,反而用粗暴的方式试图“镇压”儿子的叛逆。
母爱模式:无限溺爱+过度保护
比起严厉的父亲,张默和母亲罗秀春的关系较好。然而,母亲不求回报地处处以张默为中心的溺爱,使张默更加自我中心化。
张默出来拍戏,罗秀春立刻放弃自己的事业,做他的经纪人,形影不离地照顾儿子。“我跟张默合作过很多次,第一次见面,就看到他妈妈—外表看起来特别硬朗,但对张默百依百顺。”跟张默合作过多次的朱先生回忆,“有一次我们晚上去酒吧,他妈妈也来了,当时大家喝得有点凶,张默妈妈只在一边劝说少喝点。说句玩笑话,要是我妈看我喝成那样,直接把我踹出去了。”
然而,罗秀春的慈爱对张默并不是什么好事。“他根本没有适应他的工作,而且看起来好像也无法适应。”一个和张默合作过的伙伴回忆,“那次记者向他提问打人事件,他紧张得直冒汗。”可见,和霸道的外表相比,张默的内心十分脆弱,他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会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育的反思:如何帮孩子摆脱自我中心?
很多家长或许会对号入座,担心起自己的孩子。其实,对孩子来说,自我中心是某一发展阶段的正常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孩子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但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孩子都能学会在外界找参照物,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只要提供一个安定、平和的成长环境,给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不过度苛责和溺爱,便不会将“自我中心”的心理带入成年。
但是,如果孩子错过了这个发展阶段,就必须在今后的教育中不断补课:
(1)让孩子明白,别人会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孩子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后,不要强行制止,而是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告诉他这么做给别人造成的麻烦。然后,给孩子再次选择的机会,当孩子表现出正性行为时,立刻给予鼓励。
(2)学会引导孩子,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自我中心的孩子经常会在生活中四处碰壁,满腹牢骚。这个时候,他们的感受还停留在受挫的沮丧中,没有能力接受新知识。如果家长能够先倾听孩子、克制自己给出建议的冲动,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谈,效果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