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自己的“黄埔军校”
在这里(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我们不但学到了丰富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学毕业后,泰钢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岗位,生活上关心我们,扎根泰钢,报答泰钢,热爱泰钢,奉献泰钢是我们人生的原则。离开了泰钢,我们将是无水之鱼,无土之禾。——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学员
1924 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招收有志青年的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袖和高级将领,如周恩来、林彪、聂荣臻、徐向前等和粟裕、陈赓大将等都和这所学校有渊源,有的是这里的教官,有的是这里的学生。教官把德国、苏联的军事科学带到这里传授给学员,学员们努力刻苦的学习军事知识以报效国家。如果不是国共分裂和政治信仰不同,每一名学员的未来都不可低估。
王守东的脑子非常灵活好用,他经常思考问题,想工厂的事情,中国的事情,世界的事情,除了办公时想事外,散步走路也想事,睡觉之前也想事。他抓一个问题,非抓出一个眉目来。等有了眉目,上了路,就交给别人办,自己再集中力量抓新的事情。
在泰钢集团公司,高瞻远瞩、视人才为第一财富的王守东也办起了一所大学,这所大学虽然只办了三期,但是它产生的影响和深远意义却是长远的、巨大的。
这所大学的名称叫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
莱芜市铁厂为什么和山东工业大学携手,这里面也有很深的渊源。
山东工业大学创建于1949年11月1日,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科重点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尤以机、电两类学科历史长,专业配套全,技术力量强,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当时的泰钢公司,短缺的是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这两类人才既着眼于当前,也是为企业今后发展积蓄人才,因为曾有段下马的耻辱历史,许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对他也是敬而远之。在这种背景下,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以后伴随莱芜市铁厂改名而改称山东工业大学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分部)在王守东的精心运作下应运而生。
泰钢集团不锈钢炼钢厂厂长吕圣会、党支部书记孟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财务部部长段伦仲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教育培训处处长张振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能源环保部副部长牛耘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的学员还有焦玉雪、刘丽梅、魏铭传、马兴刚、李厚存等等。屈指算来,在泰钢的中层干部中,竟有二十多位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他们担当企业管理大任,把学到的知识毫不保留的运用于工作实践。学业有成,前程锦绣。
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也被泰钢的职工戏谑的称为泰钢的“黄埔军校”,而这个“军校”的校长自然是泰钢集团的一把手王守东。
其实,说泰钢公司是一个企业,不如说它更像一座学校,一座不断发展进步,产生巨大利润和良好社会效益的社会大学校。在这里,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承载着“人才最珍贵”的价值。
1984年的春天,泰钢公司恢复上马伊始,王守东就提出把工厂办成一所学校的思想,他说“既出钢材又出人才,职工成为多面手,有了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的工厂就前途无量,有了人才我们企业就会如虎添翼。”
公司总工程师高振民至今对王守东的话语记忆犹新。当时担任副厂长的他主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职工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工种,老职工大都四十多岁,对学习不感兴趣;中专生刚放下书本又拿起书本,心里烦躁;特别是那部分从农村中招来的高中生、初中生刚刚放下锄头、镰把,进了工厂又要当学生,拿起笔头烦在心头,一听进学堂头就发麻,认为学习是多此一举,是累赘。有的说,看着黑板上的ABCDE,眼花缭乱,一窍不通,还真不如去砸铁沟;有的说学习英文,如听天书,学习机械构图,如见梵语,不如两眼一闭睡它一觉舒服啊。
怎么办?坐卧不安的高振民请教曾担任部队理论教员和地区钢联721大学校长的王守东,请他给出点子支招数。望着心急如焚的高振民,他呵呵一笑:看来你们真是遇到新问题了,为培训的事竟然急成这个样子。然后一连串的追问:培训地点找到了没有?培训教师确定了没有?培训内容是什么?培训对象是谁?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如何?有没有制定培训的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培训?如何评价培训的效果?咱可不能把生产停下来搞培训吧?
一连串的追问竟把高振民的脸问红了,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号。王守东对他说:把办公楼三楼的会议室腾出来,买些桌椅,咱先不叫学校,就叫“职工之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首要的是培养职工的学习兴趣,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们的培训就成功一半了。
高振民办事麻利,很快购买了学习用的桌椅,从技术人员里聘任了两名教师,招收了20名维修工当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自愿来的,有几名甚至是小学毕业。培训了几天以后,王守东不动声色的来到职工之家,一看课堂的场面,他生气了。
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喷云吐雾,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翻小说,有的酣然入睡,讲课的教师一看到这个场景也提不起劲头来,讲课的时候心不在焉。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二天,他把高振民和公司教育科科长刘鹏叫到办公室,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他们,说他们在职工培训这个事上当了甩手掌柜的,这样的培训就是浪费时间和人力,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制定了培训制度不执行就是废纸一张,主管培训的领导靠不上培训就会走偏,讲课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是误人子弟。一番严厉批评式的话语说得高振民、刘鹏额头直冒冷汗。
这天晚上的课程是王守东亲自讲的,高振民、刘鹏作为学员在下面听讲,王守东讲的是机械识图,他板书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没有高谈阔论,很快把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了起来。学员们目不转睛的望着讲台,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一堂50分钟的课讲完后,下面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讲课中,高振民、刘鹏也走上了讲台,一期培训三个月,到了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学员达到了30多人,众多的炉前工、上料工、烧结工,甚至职工医院的护士,食堂的大厨也成了维修班的学员。以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的邵书东就是当时培训的受益者,他说,那时候在职工之家参加培训,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学会识图画图,学会了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
见职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渴求知识的愿望水涨船高,王守东认为已水到渠成,趁热打铁,先后跑到市人事局、教育局和技工学校,提出了办职工中专的想法,市领导非常支持,一路绿灯。
一阵鞭炮过后,莱芜市铁厂职工中专开课了,教师有分配来的大学生,有技术熟练的职工,还有的就是从市技工学校、职工中专聘来的教师和专家,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王守东任命高振民担任校长,刘鹏担任副校长,把铁厂最宽敞的房子拿出来用做教室,并在职工中专建起了学员食堂。
隔三差五,王守东就到职工中专转一转,看一看,和学员近距离的接触、交流,问一问老师讲的课是不是听得明白,食堂的饭菜是不是可口,问教师,讲课是不是舒心,有没有调皮捣蛋的学生,问校长,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做哪些服务性的工作。有的事情,他在学校里当场拍板解决,不能解决的他也承诺了办理时间。这部分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毕业后大部分安排在铁厂就业,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冶金有关,很快就熟悉了本岗位工作。
在莱芜市铁厂确定恢复炼钢生产的同时,王守东做出了一个让领导干部感到吃惊、让职工感到不可能的决策,他要办大学。办大学的目的很明确,为未来的企业培训高层次的人才。
企业办大学,这是不是“文革”时的做法,和过去“小钢联”时候办“721”大学一样?一名副厂长怫然不悦。王守东没有正眼看这名副厂长:我们办大学,你怎么和“文革”联系起来?不办大学,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哪里来?“小钢联”时候不就是因为人才匮乏才办起“721”大学的吗?
我们是一家县属企业,哪家大学会对我们感兴趣?一名副厂长问。王守东回答: 我们就和山东工业大学联合办校,他是我省理工科最专业的大学。
办一所大学,学员从哪里来?身份是什么,工人?干部?一名党委委员疑虑重重。王守东回答:学员我们可以招收落榜的高中生,毕业后我们安排工作。在招生上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不能是菜都拾到篮子里。既然是正规的大学,身份当然是干部。
办大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困难你都考虑了没有?人家山东工业大学这尊大神能看得起莱芜市铁厂这座小庙?学生的身份是干部,计划委员会、人事局、教育局会答应?能不能招起生来?另一名副厂长不无担忧。王守东回答:困难一定会有的,有的困难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踯躅不前。
领导们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恣意猜测。
王守东跑了三趟济南,人家山东工业大学就是不说行,理由是没有这个先例。王守东认真的对校长说:没有先例不可怕,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创造这个先例。校长说,不知省领导什么意思?支持不支持?王守东见校长的话活络了,说道:教育厅、高校工委我们跑。
他于是找到教育厅的领导,教育厅的领导见他办大学的愿望非常执着,建议他找省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省长,由副省长批示一下。副省长一听王守东的想法非常感兴趣,对他们这种创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于是批示到:企业和大学联合办校,既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又解决了落榜高中生上学、就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而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同意莱芜市铁厂与山东工业大学联合办校,具体事宜有两家协商解决,如果出现什么问题,由省教育厅和泰安市政府协商解决,这是一件新生事物,各级政府应当给予支持。
王守东拿着副省长的批示来到教育厅,来到山东工业大学,校长一看副省长的批示,对王守东说:王书记,有了这道“圣旨”,咱们两家合作的事板上钉钉了。几天后,我们就派人到莱芜市铁厂考察。
回来后,王守东又找到市有关部门,把学生身份的事情进行了汇报,起初,个别部委办局不同意学生毕业后的身份是国家干部,王守东对他们说,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不是草台班子,也不是假冒大学,是正规的大学。既然是正规的大学,学生就应该享受正规大学的待遇,否则,会伤了学子们的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一番讲话,这个部委办局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同意学生的国家干部身份。
山东工业大学派人考察后,莱芜市铁厂与山东工业大学很快达成共识,在莱芜市铁厂购买的部队营房前,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的牌子挂了起来。协议规定:学生毕业后国家承认学历,身份为国家干部。上课按照山东工业大学的课程安排,教师由山东工业大学选派,学员的管理由莱芜市铁厂与山东工业大学共同管理等。
那几天比较忙的就是高振民和刘鹏了,联办大学的牌子挂起来了,如果招不起生来,事情就麻烦大了,前功尽弃不说,王守东的心血也白费了。
他们两个今天跑教育局,明天跑学校,学校的领导一看招生简章就开始怀疑,问他们是不是招生骗子?一回不行就去两回,两回没有效果接着去,从莱芜一中到莱芜二中、四中、五中、八中,甚至泰安、新泰、沂源的中学,他们两个站在学校的门口,见到学生就发招生简章,到了1992年10月,严格按照招生标准,他们竟然招了100名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原来的报考志愿和大学入学通知书而来的,他们扑着的是毕业后可以在莱芜市铁厂就业这个承诺。
10月12日,莱芜市铁厂与山东工业大学联合开办的“山东工业大学莱铁分部”举行开学典礼。山东工业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出席典礼,泰安市、莱芜市的领导来了,连一些国有大厂的领导也来了,他们是来看节目的,看莱芜市铁厂和山东工业大学联合办的大学分部的节目如何表演。
望着英姿勃发的青年学子,王守东在讲话中给予了殷切厚望,提出了热切要求。他说,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今天开课了,这是泰安市第一所企业与省直院校联合办的大学,是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的一次成功尝试。同学们来自各地,有幸成为第一期的学生,希望同学们要有追求知识的渴望,刻苦学习的态度,不耻下问的精神,敢争第一,当学习的第一,当品德高尚的第一,当身体强壮的第一,当思想作风的第一,努力学习,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学得真正本领,将来不管到哪里,都能成为经济建设的人才。
在讲话中,他谈到自己当年在总参谋部沈阳修械技工学校学习时的情景。他说,那个时候,业余时间天天往图书室里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探求遨游,乐趣无穷,最难忘那段美好的学习时光。他希望大学生们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一生中留下难忘的记忆。
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的学子们没有辜负王守东的厚望,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在两年的学习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个个学业有成,毕业后都分到了莱芜市铁厂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成为泰钢发展的技术力量。
如今担任泰钢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的李厚存是分部第一期的学生,连续两年高考后都名落孙山,第二次高考仅有三分之差,他曾一度灰心丧气,回到家里不吃不喝,只埋怨老天爷对他不公平,一次次的折磨他。
有一个时期,他连家里的大门都不出,怕村里人笑话自己没出息,一度产生了到南方打工的想法。在父亲的劝说下,他报考了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来到这里以后,当他过上不亚于正规大学的大学生活时,他庆幸自己的选择,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两年的社会实践更开阔了他的视野,毕业后很快独当一面的开展工作。
焦玉雪,山东工业大学莱芜市铁厂分部第二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从一般工人干起,以后担任泰钢公司人力资源部科员,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现在是泰山焦化公司经理。说起大学生活,他兴趣焕然,侃侃而谈,他说:王书记非常关心大学生的生活,隔三差五的来到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谈理想,谈生活,谈人生,谈未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对我们的人生观改造和成长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振兴,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处处长,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第三期学员,本想毕业后找个舒适安稳的工作,分到泰钢集团刚刚兼并效益不是很好的分厂后,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四下托人要跳出这“水深火热”的地方,否则就和泰钢“一刀两断”,彻底拜拜。正在这时,泰钢公司开展的“学先进,比贡献”活动对他震动很大,工友们不计报酬,没有黑白的废寝忘食的工作使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太狭隘、太自私。于是勤奋工作,再也不拈轻怕重,牢骚满腹,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很多内容新颖的新闻稿件。公司政治部发现他的特长后把他调了过来,后担任公司政治部的副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经常深入现场,撰写了很多有分量的稿件和调查报告,2013年经过组织考察,担任职工培训处处长。
当一批批大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王守东又来到他们中间,热忱的和他们座谈,王书记说,大学毕业后就要走上社会,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一种锻炼,要珍惜这个锻炼机会,不要挑三挑四,朝三暮四,要学会吃苦,不要贪图享受,要不断学习,不能自我满足,是人才放在哪里都会闪光的。在泰钢公司,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性格,越能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东西,越容易出类拔萃。
王守东的这席话对同学们启发非常大,分配的时候,没有一个提额外要求的,分到机关的不沾沾自喜,分到脏苦累险岗位的不愁眉苦脸,不抱璞泣血,他们立足本职,积极工作,为以后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虽然办了三期,但它起到的效果不可小觑,它为泰钢培养了人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在那个时期,泰钢大胆尝试,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子,彰显了王守东独到的教育培训眼光和人才培养战略。
现在,受利益的驱使,“孔雀东南飞”已经习以为常,很多厂长埋怨自己的企业留不住人,有本事的人都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这里干上一年,那里干上半载,来去自由,反正谁给的钱多给谁干,有的人直到退休也没有固定的住的地方。但是,在泰钢公司人才流失的少,而山东工业大学泰钢分部毕业的学生更是没有流失的,都扎根泰钢,为泰钢勤勤恳恳奉献着。不是没有单位找他们,也不是外边没有丰厚收入的岗位,主要是他们和泰钢建立起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认为只有泰钢才是他们施展抱负的土壤,只有在泰钢公司,他们才能够生活工作的舒心、愉快。
2010年的秋天,一名山工大泰钢分部毕业的职工和工友闹矛盾,一气之下去了南方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呆了不长时间,语言沟通有隔阂,行动有监视的员工,自己的建议得不到重视,闹了个“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地步,心里有很大的失落感。想起在泰钢工作时的情景,大家团结互助,互相关心,自己的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公司的重视,每年公司都举办大学生座谈会,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眼泪在眼睛里再也挂不住了,在南方呆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又回到了泰钢。
不但要求泰钢集团的干部职工学习,王守东自己更是学习的典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成为他思想的动力,成为他企业管理的工具,成为他心情愉悦的催化剂。
王守东是个非常注重教育培训的人,因为学习使他受益匪浅,因为学习开拓了他的视野,因为学习给了他乐趣和兴趣。在学校时读书,在部队时读书,在泰钢公司还是读书,书籍是他密不可分的伙伴和朋友,他精读细敲如啜骨髓,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学习是人生的需要,是理想的需要,是信仰的需要,通过学习,人生变的丰富,理想变的多彩,信仰变的崇高,放弃了学习,一个人就什么也没有了,就成了行尸走肉。
作为泰钢公司的党政一把手,几乎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一万多人的企业,他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从早忙到黑,他读书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有时在等待客人的空隙,有时在出差的路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夜幕降临之后,送走客人,这时候月亮已经沉睡,星星已经疲惫,他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一边记录。
他在读书的时候,常常和写书的人一起进行思维,解剖他们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自己的智慧,使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自己用得着的活知识。由学习“死知识”到经过自己咀嚼、吞咽、反刍、消化得到的活知识,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得出的推理、判断和观点,往往能深得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衡量一个企业家的成就和思想深度,最重要看他站在哲学上的高度,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博览群书,王守东俨然一位企业管理的行家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预言家,他思路清晰,观点新颖,那些言谈里包含着他对钢铁行业的真知灼见,对当今国内外形势的独特见解,他那富有逻辑的语言里,也无处不体现着哲学思想。
力排众议上100m?高炉,实施大炼钢工程、上热轧宽带厂、实施工业园战略,新上不锈钢项目,都体现了他的哲学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策的精度。泰钢每走一步都扎扎实实,每走一步都有惊无险,每走一步都风雨激荡,足以可见王守东这个智慧家的水平。
现在,培训一直是泰钢的主旋律,各种形式的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职工班前班后学习,业余时间参加学习,邀请专家前来授课,书本成为职工最好的老师,知识成为他们不断登攀的阶梯。
信心百倍搞“四化”
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严细化,我们讲了20年,但是还有差距。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今天,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严细化”的工具我们找到了,就是岗位责任制和泰钢管理模式,这是两块磨刀石,经过这两块磨刀石的磨砺,我们挥出的武器将更加锋利,具备无坚不摧之力。——王守东语。
还是在2007年9月份的时候,王守东提出了在泰钢全面实行目标计划管理。他对泰钢人说: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凝聚各方智慧;路径清晰,就能更大激发奋斗力量。为了使广大中层干部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王守东利用3个月的时间,一周一次培训给中层干部讲了十多个大课,讲述了《如何当好厂长经理》、《怎样算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计划的指挥协调控制》、《生产的管理》、《设备的管理》、《技术的管理》等课程。那个时候,他的身体不是很好,糖尿病的折磨常常让他头疼,有时候觉得头顶压着一块砖,讲一个小时就口干舌燥,但是,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晚上仔细备课,白天认真授课,把自己几十年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在座的各位。
当时公司办公室通知要求泰钢中层干部参加学习,第一堂课后,很多不是中层干部的管理人员也挤进了课堂,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各处室办公室的同志发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一问才知道有些分厂的车间主任也不请自来了,他们不愿放过这次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三个月的基础管理知识学习使泰钢所有的中层干部受益匪浅,见识大增。
听课人怀着新奇而迫切的心情,像执着追化的蜂群,扑向绿野之中,吸引着鲜美的琼浆,丰富着自己的思维,开阔着探索的视野。
职工医院院长李斌过去一直和病人打交道,听了王书记的讲课后,他逢人便说,通过学习,我也知道怎么当一名厂长经理了,因为王书记才华横溢,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教授的内容全面深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像读了一堂囊括百科的MBA;
热轧宽带厂厂长侯兴圣时至今日还经常翻看集中学习时王守东发给他的学习材料,以前他是搞轧钢技术工作的,对设备管理知识懂得不全面,担任热轧厂厂长后,他觉得不熟悉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当一名厂长经理不合格,他仔细学习设备管理和其它方面的业务,很快设备管理得心应手,其他方面的知识也丰富起来,热轧厂设备运转率提高,技术指标提高,产量也是逐月提高。就在他担任热轧宽带厂厂长的2010年9月份,热轧宽带产量18.6万吨,设备故障率为零,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焦玉雪在担任焦化厂公司经理以前一直在机关工作,王守东把他安排到焦化厂厂长的位子上,一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身边工作时间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熟悉了很多王守东的管理方法,二是王守东和焦玉雪交谈的时候,焦玉雪对王守东讲的那些基础管理知识理解透彻,能够讲得头头是道,滴水不漏。焦玉雪说:王书记讲课的时候,他当时在公司办公室工作,有时夜里很深了,王书记打电话把他叫到家里,安排他复印教材,他还问我讲的那些知识听懂没有,好不好理解,有什么疑问。那时候,学习的东西接受的很快,与王书记讲课的特点有关,他讲课不死板,风趣幽默,互动性强,而且都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只要认真听,大家都能够听懂,有新的收获;
王学军当时担任热轧带钢厂厂长,他是通过实干苦干拼命干而走上领导岗位的,参加工作早,学校里学的东西和企业管理联系不起来,白天在厂里忙一天,回到家里捧起书来就困,老是埋怨自己不争气,知识掌握的不够。公司举办中层干部学习班后,他对知识的渴求愈加强烈,下课后不懂的问题他向别人请教,他的妻子头疼住进了医院,几次打电话让他去一趟,他都找理由拒绝了,三个多月的学习结束后,他到医院接妻子出院,妻子气得不搭理他,他对妻子说:不能来照顾你,主要是听专家讲课去了?妻子问他,什么专家讲课这么重要,让你连老婆也不理了。王学军说,这个专家就是咱泰钢的王书记,那课讲得比专家丰富,比教授精彩,听他讲课好像吃了一顿丰盛的西餐,让你回味无穷。他这么一说,妻子的脸上才露出笑容。
管理人员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了,岗位工也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人为形成“两张皮”。打造百年企业,人才是第一位的。干部培训结束后,王守东找到潘佐生,让他集中精力抓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推行。王守东对他说,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岗位责任制是岗位工的工作标准,是基础的基础,前些年,我们虽然集中抓了基础管理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也在进步,过去的设备有的淘汰了,操作规程有的已经不适应了,再加上近几年来进了这么多新工人,因此,企业要进步,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潘佐生领命后,马上组织起由人力资源部、安全环保处、设备管理处、技术处、计划管理处等部门组成的岗位责任制检查推进小组,分现场清洁、设备管理和能源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定额管理四个阶段进行检查。刚开始的时候,个别分厂领导不重视,要求不高,认为公司是走形式,干这项工作马马虎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应付上。
第一阶段检查的时候,检查组的同志非常认真,炼铁厂检查内容有一项不合格,罚款1万元。潘佐生把这事和王守东汇报后,王守东说:好,这就叫“敲山震虎”,抓两头带中间,不实施大奖大罚不行,奖得少了,他们看不到眼里去,罚得少了,他们觉得无所谓,搞管理工作就必须动真的,来实的,玩硬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就是在王守东这种非常严厉的要求下,各分厂掀起了岗位责任制推进的高潮,热火朝天的组织学习岗位责任制知识,严格的进行考试,每月两次到岗位检查验证,反反复复,通过两年的检查推进,岗位责任制的学习和落实已经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岗位责任制的推进,各类事故明显减少,现场环境大为改观,设备运行保养正常,材料消耗明显降低,而产品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成本显著降低。2008年11月份,山东省企业联合会的同志来泰钢调研,询问泰钢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有什么具体措施,当他们得知全公司上下正在积极推进岗位责任制落实,带队的领导说,世界经济危机后,很多企业手忙脚乱,不知所以然。卧薪尝胆练内功,不惧严寒强素质,泰钢集团的做法就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最好方法。怨天尤人没有用,牢骚满腹没有用,我们省的企业都像泰钢一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垮台的,倒闭的。
2010年潘佐生兼任发展模式部部长后工作有了新的分工,集团公司总监邵书东同志负责岗位责任制的推进工作,在和王守东汇报下一步岗位责任制推进方案的时候,王守东对他说,这项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因为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企业发展的步子迈得快,每年都进很多的新职工,技术不断提升,设备不断优化,不抓这项工作就会出问题。岗位责任制的推进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始终不渝的推进下去,推进个十年八年甚至20年。
到现在,邵书东还在带领着有关处室组成的检查组每季度检查一次岗位责任制的推进情况。邵书东说,有些事情,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到各单位检查一番,能给他们找出很多的问题,督促他们整改。这样存在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企业发展的环境就越来越健康。
凡是到过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的人,可能会对它们的一个部室感到纳闷,这个部室就是发展模式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企业怎么会有这么个奇怪的部室,是做什么的?
熟知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公司总经济师潘佐生兼任这个部的部长。
王守东是个博览群书的人,也是一个眼睛放之四海的人。他说:泰钢从一片废墟上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企业才有生命活力,如果抱残守缺,企业就会萎靡。
2005年的时候,他到北京出差时接触了一个叫《A管理模式》的书籍,翻看后,里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东西,比如横向联络系统、纵向指挥系统、检查反馈系统等,对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在泰钢进行实验,负责这项工作的计划管理处的同志对王守东的思想没有理解,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照抄照搬,邯郸学步,照猫画虎,引起广大职工反感而中途停止。大家以为此事就此为止了。
但是,王守东的心里一直想着这个事,推行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严细化,形成日常化,没有一个部门管理负责很难推行,或者推行着就变了味道,过去怎么干到了现在还是怎么干,穿新鞋走老路。一名岗位职工或者一名领导干部,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按照什么路线干,干到什么结果不了解,企业“不成了一团散沙”。如果这些东西能够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文件,不管谁在这个岗位上,只要学习熟悉了文件的内容就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才是我们的目的。有了标准规范,按照科学的程序,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下去,不就是泰钢独有的管理模式。在随后召开的党委会上,王守东把自己的想法对大家一讲,与会的同志产生了浓厚兴趣,七嘴八舌的交谈起来。
“把各部门的职能用文字固定下来,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清楚,然后给他们画一条路线作为工作程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后,这个部门的工作一定开展的顺顺当当,独具特色。”
“岗位工有岗位责任制,到了管理人员也应当有和岗位责任制相似的东西,这样就杜绝了工作随意性,自己干什么工作能够一目了然,”“按程序,不蛮干,我们提了十多年了,可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一直没有明确下来,大事小事找领导,就没有一个拍板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会议开了一个上午,党委委员们、公司领导们达成了共识。王守东见大家的思想统一了,说道:我们把这种模式就叫泰钢管理模式,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扎实、具体,有成效,能够持久地坚持下来,集团公司成立发展模式部,潘佐生同志抓基础管理有经验、有思路,敢管理,不怕得罪人,就由他兼任这个发展模式部的部长。
干什么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不允许夹杂不同的声音。这是王守东的作风。
2009年4月30日,泰钢公司召开泰钢管理模式运行动员大会。会上,王守东宣布成立泰山钢铁集团董事局的决定,由他担任山东泰山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在会上,他对泰钢管理模式的推进运行作出重要指示。他说,推行泰钢管理模式,从决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这个根本环节上着手改革,解决当前制约泰钢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系统整合优势资源,科学决策企业发展,充分发挥管理、指导、监管职能,强化钢铁核心主业,加强企业资本运作和资产运营,搞活外经外贸,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号角已经吹响,“战士”就要开拔,不容歇息,不容争辩,更不容观望等待。
干一件事情之前,先进行动员,提出要求,讲明意义,形成共识,这也是王守东的作风。
潘佐生有个特点,干工作风风火火,从不拖泥带水,既认真又严厉,有时发起火来中层干部们都“怵头。”这也正是王守东所欣赏的。发展模式部一成立,他们就开展调研,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调研结束后,发展模式部确定不锈钢轧制厂为模式推行试点,在不锈钢轧制厂的一个多月里,针对一个管理岗位的描述,字斟句酌,唯恐落下内容。描述制定出来后,还要广泛征求领导和职工的意见,因为一项职责到底属于谁,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经常有,工作程序制定出来后,是不是最科学、最简洁的程序,潘佐生专门安排发展模式部的人员跟踪验证,多余的不切合实际的程序删除,需要完善的增加。
制度的制定很麻烦,不全不行,不细不行,不具体不行,奖罚的力度不合理不行,为了保证制度合理,广大职工能够接受,潘佐生和发展模式部的同志一条条的逐行修改,既不能让制度出现冲突,又不能让制度松散无力,搞文字时间长了,头脑发胀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夜里因为考虑修改的内容合适不合适而失眠。
2010年7月份,公司组织公司中层干部模式知识考试,有二十余人不合格,发展模式部按照规定对这些人进行了罚款,少的罚款100元,多的罚款1000元,并在《泰钢报》上刊载了考试不合格者人员名单,这些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许多同志知道推进泰钢模式真的不是玩“文字游戏”了,立即拿出书本来学习,主动向发展模式部靠拢、请教,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不锈钢厂两名车间主任不按程序直接跑到王守东的办公室里,张嘴就要170万元钱购买两台铲车,一台挖掘机,王守东问他们泰钢管理模式的基本程序,这两个车间主任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针对这件事情,王守东专门在干部会议上做了强调,他说,一切必须按程序,不按程序就会乱套,程序是泰钢模式的基本,我们既然推行泰钢模式,一举一动就必须按规定的东西来,在泰钢,任何人不许例外。
王守东对泰钢模式的推进高度重视,大会上说,小会上讲,到各单位视察时提要求、定措施。他说,依靠泰钢模式推行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形成日常化是泰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泰钢公司接轨世界五百强的基础,我们要把泰钢模式打造成别人学不来,学去不会用,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这个工作做好了,泰钢走向百年企业的道路就顺畅了。
如今贯彻泰钢模式已成为各个管理部门的自觉行动,目前,40余个处室的部门职能已经编写完成,处室80%人员的岗位职责已经编制完成,正由发展模式部审核中,管理部门所需要的程序经过半年的使用后,个别的正进行修改完善,泰钢规章制度由各部门修改完善后提交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通过。泰钢模式建立后,泰钢将成为一个部门职能详细,管理人员职责明确,程序简洁,制度全面,没有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没有管理制度冲突,没有管理空白的企业组织,泰钢将在这样的平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
走在淘汰落后的前面
环保工作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工作,是一条高压线,必须重视。我们破釜沉舟抓环保,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泰钢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王守东
2009年7月27日,生产运行15年的泰钢公司40万吨焦化厂停产,这是泰钢公司为贯彻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措施。在停产前召开的预备会议上,王守东的心情没有停2号炼铁高炉时那样沉重,因为为了恢复2号高炉的生产,他筚路蓝缕,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才使停产三年多的高炉流出了铁水,泰钢的起步是从2号高炉的恢复上马开始的。那段岁月留给了王守东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个恢复上马的过程浸透着他的心血。
他对负责焦化厂停产工作的安全总监兼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邵书东说,我们的焦化厂在国家要求的停产范围之内,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国家的政策,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牢骚满腹,这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不是经常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蓝天吗,不做出牺牲,哪来的绿水蓝天,哪来的山清水秀,哪来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你们一定要有这种认识,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那次会议上,王守东一再叮嘱,焦炉停产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邵书东领命负责焦化厂焦炉的停炉工作后,为保证王守东提出的停产安全目标,他制定了详尽的措施方案,确定了各个停产区域的安全负责人,为确保万无一失,邵书东戴上印有大字的安全标志袖章成为停炉现场最大的安全员,就是吃饭也没有离开焦炉半步。
到了晚上,他四处的巡视检查,一天夜里,他发现化产区域有个职工在吸烟时,他箭步如飞的跑过去,把这个职工嘴上吊着的香烟夺了下来灭掉,并给他开具了200元的罚款单。事后他对这个职工说,化产区域是焦化厂最危险的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你在那里吸烟是拿大家的生命当“儿戏”,我真恨不得踹你一脚。停产以前,我们反复强调不准吸烟,你的耳朵到哪里去了?!是长在头上好看的?!这名职工自知理亏,心悦诚服的承认了错误。
焦炉停产了,有的人提议把设备卖出去,说西部一些省区环境保护政策宽松,卖到那里能卖一个好价钱,很多企业的淘汰设备都卖到那里去了。王守东制止了,他说,把国家淘汰的东西卖到西部去,说小了,我们是唯利是图,说大了,我们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这种事我们绝对不能做。
以后,虽然也曾有内蒙、山西、新疆、宁夏的客户前来洽谈购买焦化厂退役的设备,并提出丰厚的价格,但都被王守东严词拒绝了。
2002年8月31日,王守东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水泥厂停产。对这个决定,很多人觉得来的太突然,觉得太不可思议。1981年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高炉停产下马,王守东担任水泥厂的党总支书记,他通过设备改革和工艺改造,提高了水泥的产能和质量,年产量由过去的3万吨增加到10万吨,企业效益成倍翻番,在泰安地区,在莱芜县,他引起了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注意。
炼铁高炉恢复上马后,王少法、王桂勤、邵书东先后在水泥厂负责,担任厂长,他们以身作则,大胆管理,通过几次扩建,一跃成为莱芜市最大的水泥厂之一,生产的“九鼎山”牌水泥在1999年(首届)中国市场名牌建材商品竞争力调查暨发布活动中,荣列“中国建材十大名牌阵容”。如今,一个年创利税几百多万元的企业要停产扒掉,泰钢公司职工的心里都不好受。
听说水泥厂停产拆除,已经退休在家的王少法专门沿着几座立窑走了一圈,他知道,王书记之所以决定水泥厂停产一定有他的道理;
王桂勤在水泥厂厂长的位置上干的时间最长,但他执行王守东的决策最坚决,他来到水泥厂,看到轰然而塌的立窑后泪流满面;
当时担任公司总调度室主任的邵书东不理解,跑到王守东面前说:王书记,水泥厂晚停几年吧,就是晚停一年也是几百多万的经济效益啊。一听这话,王守东不高兴了:书东,你不是钻进钱眼里去了吧,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孰重孰轻,这个帐你算过没有。邵书东见王守东不高兴了,没再吭声。
在随后召开的公司中层干部会上,王守东说,说心里话,水泥厂停产,我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停产我们是服从国家环境保护的大局,服从莱芜城市建设发展的大局,服从树立泰钢良好社会形象的大局,我们不能为了每年几百万的经济效益和国家和政府讲条件吧!我们自己的企业,说和他没有感情那不是心里话,我和水泥厂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多,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都有感情。但是,如果我们的厂子立在那里,附近的工厂对我们有看法,附近的村民对我们有意见,天天烟尘滚滚,谁会在莱芜的西部搞建设。我们停产水泥厂,是泰钢公司讲政治的体现。几百万的经济效益没有了,我们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只要我们深挖钢铁主线的内潜,我们全年的经济效益不会受到损失的。
当时,邵书东没有想到,五年之后他会担任泰钢公司的安全环保处处长,和这个“天字第一号”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交道。就在担任这个职务以后,在王守东的熏陶下,他对“安全为天”、“和谐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他明白了,为什么泰钢公司率先在莱芜市建起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为什么王书记会对高炉炉前操作不当冒出的浓烟大发雷霆,为什么泰钢公司每年拿出几百万元对生产区域进行绿化改造,在路的两边种植花草树木。
王守东多次对他说,在安全环保工作上,我们不能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要舍得投资,不能让安全环保有欠账,这样我们会有愧于社会,对不起职工。邵书东说,每次安全环保需要投资,王书记签字都特别痛快,有时还要问预算的准确不准确,如果不准确,少了可以追加。
他经常对干部职工讲,环保是借贷而不是继承,如果牺牲青山绿水而发展就是不肖子孙,不能为了金山银山去做对不起后代的事情!
2008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银行收缩银根,冶金产品价格下滑,泰钢公司的资金比较紧张,就是在生产预算资金告急的情况下,原料厂180带烧的烟尘除硫工程资金也没有耽误,工程如期进行,按期完成。为保证除硫的效果,使职工全面掌握操作技术,泰钢公司拿出50万元安排职工到曲阜一家脱硫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学习。工程竣工后,安全环保处的职员拿着仪表每天检测一次除硫效果,把结果上报给政府环保部门。
2005年,泰钢公司召开不锈钢项目评审会,参加评审会的王守东首先问的是,环保设施是不是健全,是不是采用的国内最先进的环保设备,除尘指标能不能达到国家要求。有了明确答复后,他才下令施工。不锈钢炼钢厂建成后,他到现场后第一项工作是看环保除尘、噪音消除的效果,仔细询问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噪音的分贝,听说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他才放心。
2007年,泰钢公司两座1080m?高炉立项,项目环评手续还正在办理中,有位领导干部提出为赶工期我们是不是先施工,王守东说:缺少一个手续也不能施工,我们不能做“马后炮”的事情,在泰钢公司,不管上什么项目,必须环保先行,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2012年8月8日,在雅鹿山南部泰钢厂区,莱芜市人民政府举行泰钢两座350高炉拆除仪式。省政府经信委的领导来了,莱芜市主管淘汰落后产能的领导来了,泰钢公司的领导也悉数到齐了。不像拆除第一座高炉时,王守东有五味杂陈的心情,今天,他表现得特别的坦然,在他的讲话中,他说道,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由于忽视了环境的问题,在环保方面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欠账。这个欠账不能留给子孙后代,应当立即偿还。我们认为留下绿水青山比留下金山银山更重要。自从山东省政府与国家环保局签订环保责任状以后,我们坚决支持省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省政府规定淘汰的高炉在300m?以下,我们这两座350m?高炉虽然不在淘汰之列,但经过公司研究决定还是把它淘汰,把它拆除。这样做,我们就是要表达一下泰钢的决心: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泰钢绝不犹豫;凡有利于环保的事情,泰钢绝不犹豫;凡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泰钢绝不犹豫!
他的讲话结束后,两座曾为泰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炉轰然倒塌。
望着乱七八糟的现场,王守东对省市领导说,今天倒下的是一座炼铁高炉,明天屹立起来的可能是一个环保安全的高科技车间。
呵呵呵……一片爽朗的笑声响起。
会后在接受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时,王守东说到,两座高炉虽然功高,但能耗也高,不环保,不淘汰就不会有今天不锈钢的“半边天。”
多少年来,“环保”二字在王守东的心里有着特别重的分量。他说,前几年,特别是八十年代初,由于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为了有水快流,私开滥伐,无节制的开采,造成了很大的环保欠账,山体裸露出岩石,河水变了颜色,到处是厂矿垃圾,医疗垃圾、生活垃圾……这有愧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但是,我们泰钢公司自恢复上马就把环保工作当成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舍得投资金,舍得投设施,舍得投人力,在环保工作上,我是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