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华
摘要: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配种、妊娠母猪早期后期的饲养管理、母猪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乳猪的饲养管理方面简述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措施。
关键词:母猪;生产性能;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71-02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后备母猪从60~75 kg开始饲喂后备母猪专用饲料。每天需供干净饮水1.6~2.0 kg,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以4~6头为一栏,每头所占面积2 m2左右,同时做好母猪的调教管理和防疫工作。
(2)适时配种并建立档案。后备母猪7月龄左右,体重达120~130 kg,出现2个情期后方可配种。
(3)及时处理不发情和不合格的母猪。按计划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年提供后备母猪数=基础母猪数×淘汰更新率/90%。
2 加强配种管理
(1)合理安排配种季节可使母猪两年产5窝,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一般初产母猪在4~5月配种,8~9月产仔;9~10月配种,翌年1~2月产仔;2~3月配种,6~7月产仔。
(2)适时配种,可得到最多的窝产仔数。配种一般可在母猪排卵前0~24 h(最佳为12 h)进行,青年母猪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相结合比仅做人工授精获得的窝产仔数更多。断奶后到下次配种,间隔4~6 d,可以获得最大的窝产仔数。
3 重视母猪妊娠早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早期,要保证饲料品质良好,严禁使用霉变、污染、冰冻饲料,尽量不用青贮料。限制饲喂量,保持母猪适当膘情,妊娠前期(配种后21 d内),每天喂料2 kg,妊娠中期(22~60 d)2.5 kg,妊娠后期3kg,妊娠期母猪的净增重保持在20 kg左右为宜。体膘增加过快过肥,不但容易导致死胎,还容易引起难产,影响繁殖率。
4 加强妊娠后期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
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猪泌乳期的营养储备,在母猪妊娠89 d后,需要增加饲料的质量。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在妊娠后期,日供饲料量应视其个体体重及体况增加到3.0~3.5 kg,且日粮中能量饲料应占30%~35%,大豆6%~8%,饼粕类10%左右,其余以糠麸类补足。饲粮营养水平要求消化能≥3.1 MJ/kg,粗蛋白≥16%,赖氨酸≥0.8%。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比例要平衡,特别是亚硒酸钠对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有预防性的作用。可在母猪产前15~20 d肌注一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乳剂10 mL。
5 做好疫病防控,确保母仔猪健康发育
产后恶露不尽是母猪产后厌食或产后无乳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预防和及早控制产道炎症是产仔母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为: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0~20 mL/头,催产素20~40 IU。产后3 d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选用:①健胃散拌料或饮水用药,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0.1 mL/kg,1日2次,连用3 d;②复合维生素拌料或饮水,连用7 d。如产后3 d内仍有恶露现象,可选用1:1 000倍稀释的消毒剂清洗子宫,而后注入用注射用水4倍稀释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2支。
6 防控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易造成胚胎死亡、流产、木乃伊的比例升高,窝产仔数减少,成为危害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制定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接种密度和质量。
7 早吃初乳,及时补铁,及早控制黄白痢
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通过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出生时,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6 h后开始下降,12 h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对体质弱小的仔猪,要先拭去口中黏液,擦干身体,滴服50%温葡萄糖液10~15 mL。置于35 ℃热源中烘烤,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固定乳头应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其他仔猪以不争食同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两三对乳头上。
及时补铁。哺乳仔猪可用铁糖-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进行及时补铁。哺乳仔猪2~3日龄注射1 mL/头,15日龄可再注射2 mL/头,在颈部或者后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
补料是提高仔猪断乳重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的补料时间应从7日龄开始,逐头扒开口腔将料糊抹在舌根处诱食,1日数次,待其有食欲时可将补料盛于补料糟内让其自由舔食。母猪于产前3 d开始减食,至产仔当日,仅喂1/3平常料量。产后当日,喂以淡盐麸皮汤。
8 科学安排母猪饮食,提高泌乳量
母猪泌乳量的高低,是饲料质量与饮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村养殖户的调查表明,母猪产后粥样喂比干温喂效果要好,日喂4次比日喂2次效果好。一般原则如下:产后第2日开始增料,至5日龄时给到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过饱而伤胃,待其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行加料。日采食风干料量应大于4.5 kg,以不浪费饲料为原则,日喂3~4次,要尽可能提高母猪采食量。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最好达到6 kg以上,断奶前2~3天逐渐减少日喂量至3 kg左右。泌乳期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7%,赖氨酸≥0.85%,消化能≥3.2MJ/kg,若能添加4%左右的油脂,或10%的熟化大豆效果更好,可提高乳脂率。
九、适时断乳,提高母猪年产窝数
母猪断乳时间的迟早,直接影响着生产繁殖力的大小。断乳太早,易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及生长发育缓慢等;断乳过晚,会降低了母猪的繁殖力。所以,适宜的断乳时间是调节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支点。在农村饲养实践中,断乳日龄的确定,最好根据出生时间与仔猪个休重来确定,要求30日龄以上,个体重应不小于8 kg,一般35日龄即可实施断乳。断乳时务必赶母留仔,使仔猪在原圈过渡1周时间,再行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