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李金海 邢坤 裴超信 蔡冬冬 陈弟诗 潘梦 李丽 邓飞 秦学远 周莉媛
摘要:从饲养管理和病原性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温度、饲料霉变、消化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卫生消毒、以及各种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性病原感染。同时,从饲养管理措施、免疫接种及环境控制三方面对仔猪腹泻的防控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仔猪腹泻;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环境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2-02
仔猪腹泻一直是生猪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规模养殖场和中小养殖户均有发生,呈一定的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自2011年起,以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点的猪腹泻性疾病在全国范围暴发,造成巨大损失。尽管已确定病原主要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但病毒感染只是引起仔猪腹泻的诸多因素的一种。这些因素可以归为饲养管理因素和传染病因素两个大类,生产上如不加以区分,分别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很难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难题。对仔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控要点进行了介绍。
1 仔猪腹泻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
1.1.1 温度 当舍内环境温度较低,相对湿度大时,会使仔猪增加寒冷感,进而引起腹泻。另外,有时虽保证了舍内温度,但地面若潮湿,地面的温差会使仔猪腹部受凉,肠道因受冷刺激蠕动加强,肠道内水分吸收不完全而导致腹泻。
1.1.2 饲料霉变 怀孕母猪食用霉变饲料中毒,毒素可通过胎盘传给仔猪造成仔猪消化系统病变,或霉菌毒素中毒引起母猪乳汁分泌障碍,导致仔猪体重下降,抗病力降低引起哺乳仔猪腹泻。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
1.1.3 断奶仔猪消化不良 仔猪断奶后,食物由母乳向饲料转换,此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特别是在饲料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1.1.4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仔猪生长与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将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仔猪腹泻。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腹泻,如铁和铜的缺乏会引起仔猪贫血,增强机体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继发引起腹泻。
1.1.5 卫生消毒制度 未实行严格的消毒和“全进全出”制度的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规范消毒的猪场。猪舍、产房消毒不彻底,不设置空舍期,会导致猪场长期持续发生腹泻病。饲槽等设施设备残留的饲料、粪污等得不到及时的清理,滋生细菌或霉菌,也易引起腹泻。
1.2 病原性因素
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主要有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球虫等。近年腹泻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交替发生,病毒性腹泻以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为主,细菌性腹泻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主要病原。
1.2.1 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混合感染 生产上很难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对两者进行区分,两种病混合感染更是常见。乳猪发生该病后,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病猪主要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仔猪迅速脱水、衰竭死亡。
1.2.2 伪狂犬病 哺乳仔猪对伪狂犬病最为敏感,在各日龄猪只中死亡率最高,表现为最急性型时,仔猪病程不超过72 h,死亡率100%。伪狂犬病的症状除腹泻外,还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症状,可以此特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腹泻区别。
1.2.3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当环境温度下降和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和死亡率增高,近年发现存在与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情况。症状表现为仔猪吃奶后迅速发生呕吐及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
1.2.4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引起3~10日龄的仔猪黄痢和10日龄以后的白痢。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较强,可产生毒素导致仔猪腹泻,而一些非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也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腹泻。
1.2.5 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主要引起仔猪副伤寒,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流行期长,急性型死亡率较高。
1.2.6 魏氏梭菌感染 魏氏梭菌主要引起仔猪红痢,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导致初生仔猪坏死性肠炎,死亡率极高。症状表现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
1.2.7 球虫病 仔猪由于接触环境中的球虫孵囊而感染,母猪粪便中的卵囊也可引起仔猪感染,该病多发于7~1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初期仅少数仔猪腹泻,排黄色、黄白色或棕褐色粪便,以黄色粪便为主,个别患猪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呈奶油状、粥样或水样,身上粘满液状粪便。当细菌继发感染时,病情加重。
2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措施
2.1 饲养管理措施
2.1.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保证妊娠母猪的体况良好和营养均衡,保证胎儿和产后母乳的质量,冬季气温低,适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②产前一周应由妊娠料过渡到哺乳料,产前2~3 d饲喂量逐渐减少,产后逐渐增加。③保证母猪料新鲜、无发霉、变质。④在哺乳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母猪乳头。
2.1.2 新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①新生仔猪应加强护理,注意固定乳头,及早吃足初乳,做好防寒保温工作。②注意补铁。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不足以满足生长要求,缺铁性贫血往往会诱发仔猪白痢。对初生仔猪补铁可注射右旋糖酐铁或右旋糖酐铁钴合剂。③及早补料可以保证仔猪正常生长,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7日龄即可开始对仔猪补料。
2.2 免疫接种
2.2.1 母猪疫苗接种 母猪首先需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再根据猪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具体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与伪狂犬疫苗一年免疫3次,猪瘟一年免疫2次,大肠杆菌疫苗在产前40 d、20 d各免疫1次;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疫苗在每年10月份首免,11月二免,产前1月再免疫1次,仔猪可经吃初乳后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2.2.2 仔猪疫苗接种 仔猪需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的免疫。有猪瘟感染的猪场仔猪猪瘟苗实施超前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在2~3周龄时接种,猪伪狂犬基因工程缺失苗2日龄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在仔猪吃初乳前接种。
2.3 环境控制
2.3.1 温度与湿度 新生仔猪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分娩舍:20~24 ℃,保温箱:仔猪1~7日龄32~34 ℃、8~14日龄30~32 ℃、15~30日龄28 ℃。猪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2.3.2 卫生 母猪上产床前产房要彻底清洗,用2%~3%的火碱消毒,杀灭栏内病原体;做好产房内的清洁卫生,粪污及时清理,要关注仔猪的饮水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