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速宽
摘要:对贵州省瓮安县某养猪场发生的一起以呼吸困难、高热不退、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18-01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共存栏猪218头,其中种猪33头、育肥猪43、仔猪142头,曾免疫过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未注射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2014年2月5日发病,至2月21日共死亡23头,其中妊娠母猪2头。个别猪出现突然死亡,或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41~42℃,鼻镜干燥,呼吸困难,站立不安,部分猪四肢、耳朵、腹下皮肤发绀,后期鼻孔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液体,全身发绀而死。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黄芪多糖、青霉素和土霉素治疗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死亡。
2 病理剖检
病死猪全身苍白,口鼻流出淡红色或红色泡沫。肺两侧呈紫红色,肺肿大,心叶、尖叶有质地坚实的紫色肺炎区。肺叶与胸膜黏连,并且与胸腔壁也有黏连,剖开后发现内有大量黏液和泡沫溢出。部分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色黄质脆,胆囊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呈索状;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血液稀薄,凝固不全。
3 实验室检验
3.1 细菌学检查
将病死猪组织样品送到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
3.1.1 分离培养 取死亡仔猪肝、肺、淋巴结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PPLO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生成。PPLO琼脂平板上可见长出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的小菌落。
3.1.2 生化鉴定 菌株发酵乳糖、葡萄糖,水解尿素酶,不发酵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甲基红阴性,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2 血液镜检
3.2.1 压片镜检 耳静脉采集病猪鲜血压片镜检。油镜暗视野检查 ,有30%左右的红细胞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有 2~7个长短不一的棘突,红细胞内 (或表面)有1~3个卵圆形或逗点状虫体做扭曲运动,红细胞外有个别虫体做扭曲不规则运动。
3.2.2 血涂片姬姆萨氏染色镜检 将染色片置于400倍油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内有数量不等球状、芒状、菠萝状等不规则的虫体包围,虫体的折光性很强,在红细胞内外可见淡红色多形态的虫体,未发现其他病菌。
4 诊断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1)对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同群猪,每吨饲料中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钠300g、盐酸多西环素300g、TMP200g,拌料连用7d。
(2)对患猪采用复方黄芪多糖加贝尼尔注射,贝尼尔10mg/kg体重配成2%溶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每吨饲料中加入600 g土霉素粉,混匀,连用7 d。
(3)病猪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0.3 mL/kg体重,三天一次,连用3~5次,血虫净(贝尼尔、三氮脒)5~7mg/kg体重,隔日一次,连用3次,配合柴胡注射液,10~20mL头次,一天两次,连用3~5 d,仔猪补注铁剂。
6 小结与讨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以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1]。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季,特别是雨后及潮湿天气最易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高热稽留、黄疸、贫血、毛孔处点状出血等[2]。
此次病情,结合临床症状与治疗结果判断,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这可能是与其他文献记载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的原因。近年来,猪附红体病在该地区流行较为严重,而且多呈隐性感染,当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诱发该病。因此减少应激因素,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全进全出,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定期防疫,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晓平,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特性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6-9.
[2] 殷宪强,李 平,宋津宁,等.对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控的思考[J].畜牧与兽医,2009,4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