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
一、《爸爸去哪儿》走红
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表明,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首播当天,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第一。直至2013年12月6日晚播出的第九期热力持续并以CSM全国网收视率2.87,收视份额19.02;CSM46城市网收视率5.220,收视份额21.134创中国电视晚十点档节目收视率新高。在这收视喜人的同时,节目也收获了观众的口碑,《爸爸去哪儿》可谓一夜走红,五对星爸萌娃渐成全民偶像。由此引起的各电视台约20档的类似节目的筹摄和多方面的行业震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爸爸去哪儿》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节目本身,成为一种社会“热现象”。一个综艺节目何以有如此大之魔力?对这一“热现象”本身的关注和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爸爸去哪儿》走红原因
1.内容为本,贵以“真”
和喧嚣、噪杂的选秀节目相比且有别于湖南台以往的高调推广模式,《爸爸去哪儿》前期既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大量微博转发,完全靠节目内容口碑自然聚合和传播。由于是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拍摄,且引入了小孩这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个体,无论嘉宾还是制作团队,除了基本的流程有安排外,在内容上,无法安排细节,完全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节目总导演谢涤葵说,为了保护真实性,担心当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表演时会失真,几个明星爸爸就与节目组形成默契,有意识地不让孩子看电视里播出的节目;星妈全程被“监管”;外景地的选择放弃了业已开发完好的旅游景点,而用了“质朴天然”环境,展现原生态的感觉激发孩子天性。节目选取五对明星父子,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明星公众人物私密生活的窥探心理,又体现了真实性的原则。由上所述,孩子的率真性格和不可控性,导致节目中会有长时间的沉默镜头、雷人对话以及笑中带泪的亲情时刻。这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同时也是真情实感流露的一种显现。观众所看到的内容,几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而真实往往是我们在以往其他的综艺节目中最难看到的地方。
2.情感共鸣,合当下
在现实生活中,80后父母们面临着工作、生活压力下无暇陪伴孩子的无奈,对如何进行亲子教育和维持事业与家庭平衡存在困惑。《爸爸去哪儿》提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困惑,是新时代父母释放压力的出口。特意选取不同行业的明星,既增加了可看性,吸引不同团体的收视观众,又可以提供一种典型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照。由这些事业型与主外型的“星爸爸”反观整个社会的普通爸爸群体。借助艰苦的旅行生存环境,将爸爸们对家庭日常事务的陌生感和面对孩子哭闹时的窘态放大式呈现,凸显矛盾冲突。将社会问题如实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探讨思考。《爸爸去哪儿》真实记录了明星父亲化身超级奶爸,单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陌生环境的72小时生活场景。有人称这档节目充分演绎了现代版的“我们怎样做父亲”。这档“育儿心经”使得初为人父母的80后,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责任,并重新发现了那个未曾完全了解的孩子。同时也有观众指出这是一档催促当代人结婚生子的正能量节目。
3.本土创新,接地气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引进屡见不鲜,但成功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洋货”并不合中国观众的口味,《爸爸去哪儿》虽未能摆脱“洋妈”的阴影笼罩,但是其成功也证明了只要能够进行本土化的创新,观众们是会给足相应的面子的。
①潮爸萌娃吸引眼球
同时看过中韩版“爸爸”的观众,会不自觉地将两者进行对比。据笔者整理,很多观众喜欢中国版《爸爸去哪儿》是因为中国版的孩子长相明显完爆韩国版,而且爸爸们各个都是潮爸,韩国的父亲们都感觉好苍老。中国版中,无论是“跳水王子”田亮、“首席男模”张亮,还是“他再不老,我们就疯了的”林志颖,养眼指数都远超韩国版中的父亲。中国小嘉宾们继承了爸爸的良好基因,亲子装的搭配,光靠外貌就迷倒了不少叔叔阿姨,“本土化”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②增加旅行长度,亮点剪辑集中
在流程上,中国版《爸爸去哪儿》节奏更快,需要更多镜头和情节填充剧情,因此需要更长的录制周期,比韩版的两天一夜多了一个整天。观众感觉中国版的内容更加丰富,而韩国节目中有着大量的游戏环节填充,剧情略显拖沓。中国版显然将原版拖沓的环节省去,接地气的剪辑让人眼前一亮,使情节看起来更紧凑,符合中国观众收视习惯。
③突出对比和矛盾冲突
受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影响,节目中增添了很多冲突性情节,造成一种反差对比。例如恶劣的住宿环境和明星平时优越的生活形成一种反差,主要观察家长和大人的适应心理;游戏设置不同于韩版的“小清新”,充满着挑战和矛盾冲突;游戏过程中设置竞争环节,增加故事冲突性,同时倾注更多篇幅展现亲子由最开始手忙脚乱迎接挑战,到最终战胜困难的过程,重点体现爸爸与孩子一起变化、共同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有一定的刺激性,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
三、《爸爸去哪儿》未来走向
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热播的当下,对这一外来引进的电视节目能够热多久的讨论也迅速升温。是如同其他节目的昙花一现,还是热力保持,不断创下收视神话?大家意见不同的背后,也显映着对这一“热现象”本身的冷思考。《爸爸去哪儿》这一本土化创新的成功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实力。由单纯的影视文化引进到自主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一味媚洋,应在与别国的不断交流和制作的时间摸索中不断走出自己的特色,打造中国独有的节目品牌,彰显现代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明古国,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将中国文化通过不同形式加以呈现。而作为现代化的文化推广和交流平台的影视节目也必将承载这一使命。因此,《爸爸去哪儿》“热现象”的形成和持续,仰仗社会文化的滋养和现实环境的双重作用力。《爸爸去哪儿》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在保持节目本身“真”的特性外,更多贴合现实,且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文化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日益上升的受众审美品位。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