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惠民当先锋

2014-10-27 14:50熊天宝江建峰
党员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洲惠民站点

熊天宝++江建峰

武汉市新洲区紧扣“幸福新洲”主题,通过“全媒体”运作,探索远程教育“三四五”工作模式,打造“一村一界面”的多屏互动立体平台,探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机制。

落实“三联机制”,建好远教惠民平台。落实责任联动机制。把省委远程教育“五个功能”试点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机制的重要抓手,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及时报修、更换机顶盒、光猫330多台套(个),实现所有站点覆盖率、信息准确率、点击率三个100%。落实资源联享机制。区、街镇出资200多万元,突出抓好阳逻、双柳、仓埠、凤凰、辛冲等5个示范街镇和100个示范站点项目建设,并将文化共享工程、网格化管理等项目充分整合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落实队伍联建机制。组织管理、教辅、技术服务等队伍,积极开展站点日常业务指导、现场科技辅导、定期设备维护等工作。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相关培训34场次、培训人员2500多人次。

探索“四上模式”,延伸远教惠民手臂。推进远教“上网络”。建设网上村村通、基层党组织动态信息平台、“幸福新洲”网页版,形成“站站互通、点击直达”的区、街镇、村三级便民惠民网络服务平台。推进远教“上电视”。整合远教IPTV和数字电视,建设“幸福新洲”ITV,推行“一站多点”。推进远教“上手机”。研发“幸福新洲”APP,组建后台服务队,强化客户端管理,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管护机制,实现网上、掌上互联互通。全区发放“幸福新洲”系列手机200余部。推进远教“上触屏”(LED)。选取30个区位好、基础强的站点,室内安装“幸福新洲”触屏查询机,室外安装LED大屏幕,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查询、文化娱乐、就业信息等服务。

发挥“五主功能”,提升远教惠民实效。在学习娱乐中打造“主场”优势。把“有形”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搬到”网上,抓好党员“双育”计划,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实现学习培训无缝隙全覆盖。全区共分15批对23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各终端站点组织党员群众10余万人参与收看。汪集街茶亭村村民喻明清高兴地说:“远教惠民网络优、项目实、抓得好,政策信息轻轻一按全知道,菜籽、稻米、鱼虾购销信息真齐全,健身舞蹈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在宣传教育中发挥“主角”作用。 依托广电“户户通”,开办“新洲党建—远教课堂”系列专栏,精心制作和筛选一批致富实用技术、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的“乡土教材”54个。

依托党建短信平台、26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聘请远教义务宣传员50名,发送党建短信10期2万余人次,每年义务宣传7000余场次。在组织引导中承担“主管”功能。利用远教系统开展远程矛盾调处、远程政策咨询、远程业务办理等,引导党组织与党员群众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仓埠街金岗村党支部书记金连胜依托远教平台帮助村民解决养虾技术和销售难题,带动村民发展基围虾养殖500亩,预计年产值达到1100万元。发挥党建QQ群、信箱、留言板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发贴跟贴近1.5万条。

在管理服务中突出“主体”地位。把党情、村情、民情“三公开”以及公共服务、民生服务、志愿服务、关爱服务、生产生活服务“五服务”纳入远教管理体系,实现多样化远程办公、互动式交流沟通。双柳街矮林村名誉书记杨亚刚说:“幸福新洲客户端给身在外地的他提供了一个参与村级管理的好平台,一机在手幸福拥有。”凤凰镇三叉路村开通亲情视频,让空巢老人、留守子女可以随时实现在线亲情交流。在产业带富中履行“主导”职责。创新“支部+远教+项目+基地+协会+农户”运行模式,推介创业前沿项目、成功项目和创业典型。推行“6+1”帮扶模式,组织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农村行业协会、示范服务基地、专家、大学生村官与“双富”学员结成帮带对子1.2万余个,结对帮扶4800多户。李集街同心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罗耀华,通过远教培训发动104户村民种植桃子6800亩,年产值达2200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新洲惠民站点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深圳新洲商业文化广场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新洲旧街——潘塘公路噪声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山区教师十年守望袖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