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刚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胜25井区位于大民屯凹陷西部地区中段安福屯生油洼陷周边,南邻荣胜堡生油洼陷,油源条件较好。该区附近已发现静安堡潜山、安福屯潜山等富油气区块,但沙四段勘探程度较低。工区西侧为凹陷边缘,古近系沙四段发育有多期次、多层次广泛分布的多个储集砂体,多期砂体叠置。
本区沙四段沉积早期在靠近西侧边界断层附近有多个短轴物源加入,并向湖盆中心延伸,发育了多个储集砂体,这已从沈257井、沈225井、沈268井等探井得到证实,充分反映出西部斜坡带沙四段砂体整体呈裙带状分布的特征,且普遍含有油气,砂体展布特征具有延伸短、相带窄、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沙四段沉积中-后期,砂体退积沉积的同时,形成众多透镜状砂体,且被烃源岩包围,油气经初次运移就可进入储集体,形成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优越。
已有资料分析认为,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具有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深凹带有利的勘探层段,因此有必要加大该区块的勘探程度。本文利用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对该区沙四段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1-3],为下步勘探指出有利方向。
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运用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技术,识别出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沙四段两个三级层序界面SB1和SB2[4]。
图1 SB1测井和岩性识别标志(沈232井)
对应于沙四段底界,测井曲线基值突变,为岩性突变界面(图1)。本区沙四底部岩性横向变化大,在研究区东部以泥岩为主,直接与太古界接触,其反射特征为双轨强反射相位(图2);在中南部地区以油页岩、细砂岩和砂泥互层与房身泡组接触为主,3~4个反射相位;西部主要为大套砂砾岩、砂岩组合与房身泡组接触,表现为多套反射相位,界面之上见上超现象。
图2 SB1地震层序界面特征
对应于沙四段顶界。界面之下多为泥岩沉积,之上多见砂岩沉积,属岩性突变面,自然伽马与声波测井曲线基值突变(图3)。界面之上见下超现象,上部地震反射结构表现为前积反射(图4)。
图3 SB2测井和岩性识别标志(沈263井)
图4 SB2地震层序界面特征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地层是断陷-深陷阶段沉积产物[5-6],主要由于基底的快速沉降导致可容空间的快速增长,沉积厚度较大[9-10]。依据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将沙四段分为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
低水位体系域(LST):沙四段沉积初期,研究区主要受西部物源供给,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近岸水下扇相;随着基底开始沉降,可容空间增长,随着气候逐渐湿润,物源供给相对充足,陆源碎屑快速入盆堆积,多见砂砾岩、砾状砂岩和粗砂岩,且岩石结构成熟度低,由于沉积物补给速度大于盆地可容空间的增长速度,主要表现为加积式准层序组(图1)。
湖侵体系域(EST):沙四段沉积中-后期,气候相对湿热,沉积物供应速率小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度,研究区表现为欠补偿状态,湖水的快速上升导致盆地成为深水盆地,主要以泥岩沉积为主;研究区西部的部分扇三角洲砂体在重力流作用下向湖盆深处滑塌,形成了局部远端浊积扇砂体;沙四段沉积后期,主要以厚层深灰色泥岩沉积为主,属半深湖沉积[13](图3)。
综合各种资料的分析研究,本区沙河街组沙四段划分为五个准层序组(表1),其类型分别为退积式准层序组和加积式准层序组,其特征如下。
(1)退积式准层序组:泥岩厚度逐渐变厚,砂岩厚度明细变薄,且粒度向上变细,泥岩百分含量向上增加,砂岩百分含量向上减少(图5)。
(2)加积式准层序组:准层序组内部单个准层序厚度变化不大,其砂层厚度较相近,砂岩百分比无明细差异(图6)。
胜25井区沙四段(低位体系域LST和湖侵体系域EST)的准层序组类型有两种:低位体系域LST主要发育加积式准层序组,说明该时期沉积盆地水体相对稳定;湖侵体系域EST主要发育退积式准层序组,说明湖盆逐渐缩小。
表1 胜25井区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图5 退积式准层序组特征(沈241井)
图6 加积式准层序组特征(沈241井)
(1)对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沙四段地层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
(2)建立了胜25井区沙四段层序地层格架,沙四段主要发育加积式和退积式两种准层序组类型,其中低位体系域以加积式准层序组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以退积式准层序组沉积为主。
[1]杨国臣,于炳松.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学科地位与研究前沿[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2):1-4.
[2]纪友亮,张世奇,张宏,等.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顾家裕,郭彬程,张兴阳.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1-15.
[4]冉建斌,闫文华,杨长友,等.大民屯凹陷层序格架及沉积体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1):56-60.
[5]黄鹤,田洋.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175-178.
[6]史彦尧,谢庆宾,彭仕宓,等.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1):33-38.
[7]肖朝晖,王招明,姜仁旗,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1):1-10.
[8]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2):214-221,228.
[9]谢文彦,姜建群,张占文,等.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38-42.
[10]左丽伟.阳信洼陷沙四-沙三段层序地层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4):29-31.
[11]潘文庆,王招明,孙崇浩,等.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划分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4):531-541.
[12]高红灿,郑荣才,陈发亮,等.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6):839-850.
[13]窦欣,赵立旻,常津焕.辽河西部凹陷马南地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储层识别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