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胆囊壁超声声像图改变

2014-10-23 16:26战英杰孔庆宏张世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

战英杰 孔庆宏 张世雄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肝炎的胆囊壁超声改变。方法 80例急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在其急性期的超声改变和肝功能检查。结果 80例急性肝炎患者有胆囊的形态改变分为4型:Ⅰ型胆囊壁厚<3 mm, 20例(25.0%);Ⅱ型胆囊壁增厚>3 mm, 壁内无层次形成10例(12.5%);Ⅲ型增厚型, 胆囊壁增厚>3 mm, 壁内有层次形成, 呈“双边征”32例(40.0%);Ⅳ型类实质型, 胆囊内腔消失18例(22.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与胆囊壁增厚有关(P<0.05)。结论 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改变情况与肝功能损害程度, 尤其是血清胆红素(SB)的增高水平呈正相关。超声通过对胆囊壁改变的观察对急性肝炎有一定的助诊及评价的价值。

【关键词】 急性肝炎;胆囊壁;超声声像图

近年来, 急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 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普及, 临床上可通过超声检查获得肝、胆、脾的肝炎后的形态改变情况, 了解肝实质弥漫性损害程度, 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急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增厚和胆囊收缩很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急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改变对临床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4年的急性肝炎患者80例, 女30例, 男50例, 年龄12~70岁, 平均年龄(35.5±9.5)岁。其中急性甲型肝炎20例, 急性乙型肝炎39例, 急性戊型肝炎11例, 急性药物性肝炎7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急性肝炎诊断标准:发病1周内, 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10倍为发病初期, 发病1~2周后, ALT/AST降至正常3倍以内为发病中期[1, 2]。

1. 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5 MHz。所有受检患者需禁食8 h以上, 常规采用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取胆囊长轴声像图测量胆囊体部前壁的厚度。用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进行分析。胆囊壁增厚的定义是胆囊壁的厚度>3 mm[3]。观察胆囊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水肿改变, 同时对照实验室肝功能(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转肽酶)检查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80例急性肝炎患者中, Ⅱ型胆囊壁增厚>3 mm, 壁内无层次形成10例(12.5%);Ⅲ型增厚型, 胆囊壁增厚>3 mm, 壁内有层次形成, 呈“双边征”32例(40.0%);Ⅳ型类实质型, 胆囊内腔消失18例(22.5%)。总共有60例患者(75.0%)合并有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厚度正常的患者, 肝功能检查中ALT(890±256)U/L, 血清胆红素(SB)(52.0±33.5) μmol/L, 胆囊壁增厚的患者, 肝功能检查中ALT(890±256)U/L, SB(130.0±68.5) μmol/L。

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 与急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增厚正相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1.08, P<0.05)。急性肝炎后出现了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厚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3 讨论

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增厚的机制:①肝脏与胆囊有密切的解剖关系, 急性病毒性肝炎, 由于肝细胞及肝内毛细胆管壁损害, 使胆汁不能顺利排入小胆管, 且因小胆管壁损害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使胆汁水分渗出胆管外, 使胆囊不充盈, 囊腔不明显;②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胆道系统沉积导致胆系免疫性损伤;③肝炎引起的胆囊黏膜层和肌层的直接损伤和炎症。有学者已用原位杂交技术在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胆管上皮细胞中检出肝炎病毒基因组, 说明病毒可以在胆道上皮细胞中复制;④肝细胞炎症时发生肿胀变性, 压迫肝内毛细胆管, 造成一过性门脉高压。胆囊静脉回流障碍, 引起胆壁水肿增厚[2-4]。

本组病例中, 分析显示血清AST或ALT水平增高与胆囊壁增厚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与胆囊壁增厚存在着显著的联系。所以肝细胞损伤与胆囊壁增厚的改变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灵敏的反映胆囊壁增厚性改变, 胆囊壁因水肿而弥漫性增厚, 呈现为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带, 其间并可出现弱回声暗带, 为“双边征”。部分胆囊囊腔缩小不明显。超声可以对急性肝炎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引起的胆囊壁厚与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癌等疾病胆囊壁的增厚图像进行鉴别诊断。其他如右心衰竭、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亦可见胆囊壁增厚。总之在超声发现胆囊壁弥漫性增厚时, 须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本组病例的患者均是在排除其他疾病以后, 明确为急性肝炎所致的胆囊壁增厚, 约占75.0%。

在急性肝炎早期, 胆囊壁增厚性改变出现较早, 可作为急性肝炎的诊断依据。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增厚在症状出现6 d左右最显著, 之后随病情进展逐渐恢复。因此, 考虑急性肝炎的临床进程时, 评价急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改变很重要。在急性肝炎治疗期间, 可通过评价胆囊壁增厚的改变来间接地引导临床治疗, 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2-134.

[2] 李向珍, 奥敦托娅, 萍萍.利用超声评价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的研究.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2):1004-1013.

[3] 曹亚丽, 米书云.急性肝炎早期彩色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0):141-142.

[4] 周一波, 范顺富.超声检查胆囊改变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6):417-418.

[收稿日期:2014-06-13]endprint